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66期 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字級調整:

好書櫥窗
約伯記的精華(上)
為了讓我們有自由選擇良善的能力,那上帝也得公平地給我們能自由選擇邪惡、選擇傷害和摧毀的能力。
關鍵字:約伯記    邪惡  能力  好人  壞人 
作者/張仁和 (台中西屯長老教會駐堂牧師)
 
希伯來聖經約伯記的故事,吸引歷代迄今無數學者、神學家、哲士投入一生的研究想要解答的謎題。這本書的主旨基本上可歸納的問題是:「為何世上有無辜者受苦」?「當邪惡發生時,上帝的公義何在」?以神學術語來說,就是探討「苦難與神義論」(suffering and theodicy)的主題。
 
如果以雞蛋為例來比喻,約伯記可分成兩大部分:一、寓言故事(約伯記一、二章與四十二章),二、詩歌辯論(約伯記三章1節-四十二章6節),前者是蛋殼,後者是雞蛋。大多數學者公認約伯記之所以偉大深奧、蘊藏人生的真理,主要是第二部分的詩歌體裁:約伯與他的朋友辯論(約伯記三-三十七章)以及上帝回應約伯的挑戰(約伯記三十八章1節-四十二章6節),再以雞蛋為例,前者是「蛋白」,後者是「蛋黃」。簡單來說。猶太拉比庫斯納針對上帝在旋風中回應約伯質問苦難原因的解讀,是理解約伯記故事的精華,也是我閱讀他的書獲益最多的地方。
 
庫斯納強調約伯記三十八章1節-四十二章6節這四章多的經文中,首先要注意作者使用YHWH的神聖名字稱呼上帝,這名字代表的是上帝與猶太人的親密關係,其他約伯記的經文如有提到上帝都是用一種古代巴勒斯坦地區(含迦南人與猶太人)對至高神的稱呼如:伊力(El)、伊羅興(Elohim)或伊力‧沙代(El Shaddai即全能的上帝)。換句話說,稱呼上帝是YHWH代表一種個人與上帝會遇的獨特關係,如同猶太神學家馬丁布伯(Martin Buber)所說的「我與你」(I-Thou)的關係,而使用其他名稱來描述上帝乃是把上帝當成神學辯論的「客體」,如同「我與它」(I-it)的關係。因此,約伯記精華中的上帝所蘊藏的意義是,人經歷神而來的生命改變(即信仰本身),而不是對上帝本質的理性抽象思索(指宗教或神學探討的課題)。但這位上帝到底說了甚麼?他有沒有回答約伯的質疑挑戰或解釋苦難的原因?
 
字面上來看,上帝用一連串創造的大能作為質問約伯,聽起來好像一個威嚴的君王對臣屬喝叱:「甚麼?你竟敢質疑我管理世界的方式?」但約伯從頭到尾都沒有挑戰上帝的權能,他只是反覆質疑上帝對公義和仁慈憐憫的承諾。然而,上帝對約伯表明:「你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不是每件事都與你有關」。在整個宇宙中,上帝所要照顧管理的地方,人類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這世界的萬事萬物有些與人類發生關係,有些則無益於人類,甚至是有害的。也難怪當我們以人類為宇宙的中心,卻發現有些生物或事情不如己意時,我們深感被上帝所創造的世界傷害或遺棄。舉例來說,我非常討厭「蚊子」,曾開玩笑問過專門研究蚊子的專家陳錦生教授:「為何上帝要創造蚊子?他們為人類帶來可怕的登革熱、瘧疾等危害不是嗎?」陳教授機敏地回答我:「如果蚊子會說話,或許牠也會質問上帝:為何要創造人類撲殺牠們?」
 
總之,在這段問答中,上帝提醒約伯,他創造世界的大能,無人能及;受造萬物的存在與奧秘,無人能解,其中包含對人有用的和奇異的萬事萬物。於是約伯回答上帝:「我說了無知的話,我還能說甚麼呢?我不敢再說了。」(伯四十2)究竟約伯有沒有被勸服,或者僅僅被嚇倒因而閉嘴?倒底上帝在這些陳述中有沒有回答約伯的指控,或者上帝只是威嚇約伯要他收回投訴?
 
當約伯質疑、挑戰上帝在苦難中的角色,而上帝最後在旋風中出現,他以一連串的創造大能反詰約伯,第一個打開我們眼睛的啟示:人類不是宇宙的中心。緊接下來的約伯記精華,可說是「蛋黃中的蛋黃」,屬於約伯記四十至四十一章上帝最後說的話(伯四十二6以後出現的上帝不是詩歌體裁,而是承接第一至二章古代流傳約伯寓言故事的經文),焦點在於如何理解上帝所創造的兩個神話動物:比蒙巨獸(Behemoth)與力威亞探(Leviathan)。
 
先來分析「比蒙巨獸」究竟是何方神物?庫斯納認為,牠們可能是真實世界的活物如河馬,也可能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海怪。無論牠們的存在是真實或想像的,比蒙巨獸不僅珍奇,而且如同鴕鳥和老鷹對人沒有益處,甚至是凶猛危險的。比蒙巨獸與力威亞探(下集分解其意義)代表受造世界的力量,甚至上帝也要努力制服牠們。問題是,上帝為何創造這些醜陋危險的「活物」存在他的世界中?這豈不是上帝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又讓人類受盡苦楚懷疑他創造的美善?
 
哈西迪(Hassidic)教派的故事提到,有一個猶太門徒對拉比雷貝曼德問:「完美的上帝竟然花了六天的時間創造了一個不完美的世界,這怎麼可能呢?」拉比罵他:
 
「難道你可以做得更好?」
「應該可以吧?!」門徒畏縮著回答,開始有點不知所云。
「甚麼?你可以做得比上帝更好?」大師叫道:
「那你還等甚麼?快動手去做啊!別浪費時間了。」
 
(故事取自Elie Wiesel《神的使者》)
 
同理,這段經文中的上帝在說明比蒙巨獸的角色以前,也對讀者暗示:你能夠將這事辦得更好嗎?「這樣,我就會稱讚你,承認你為自己打了勝仗。」(伯四十14)不講廢話了,我們趕快來看看經文所記載的比蒙巨獸究竟是何方神聖?
 
看那巨獸河馬吧;我造了牠,也造了你。牠像牛吃草,可是牠身上的力氣多麼大!牠的肌肉多麼結實!牠的尾巴(註:雄性生殖器的婉轉說法)像香柏樹豎立...在我創造的百獸中牠最奇特;只有牠的創造者能擊敗牠...誰能蒙住牠的眼睛捕捉牠?誰能用鉤子穿透牠的鼻子?(伯四十15-24)
 
究竟這段經文說了甚麼?比蒙巨獸在上帝創造的世界中有何意義?庫斯納翻譯成現代讀者可以了解的「白話文」如下:上帝不單單創造了一個懂得自行運作的世界,更是一個必須仰賴上帝的參與和介入的世界。比蒙巨獸和力威亞探的受造角色,就是構成世上大部分苦難的原因,牠們必須為無辜者的受苦負責,可是上帝需要牠們的幫助來完成他所創造的世界。
 
比蒙巨獸代表「原始生命的力量」,賦予人類做事的驅動力,但也帶給人類的生活或好或壞的影響。牠的角色如同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所說的「本我」(Id)和慾望,有些跟「性的本能」衝動有關,如果沒有性的本能和愛慾的推動,生物不可能繁衍,人類不可能找到另一半令自己的生命得到整全。無論愛慾帶給人類多大的難題或帶來多大的悲傷,但這世界如果沒有它,就沒有愛、沒有孩子的世界,也失去了動力讓人類為下一代締造更美好的明天。
 
在人類受造的本能中,不僅是性的慾望,還有貪婪的本能,驅使人類發揮更多的創造力和成就,想要比別人把事情做得更好(例如:諾貝爾發明獎),想要比他人得到更多更好的東西(例如:建築文明),但貪婪的本能也帶給人類許多麻煩、罪惡和嫉妒。無論如何,沒有了自私、情色、貪得無厭的慾望,人類又怎能在他們所建立的世界中進步?人類的本能與其他受造萬物的差別是,人有自由意志和選擇的自由,其他生物只能依循本能吃喝拉撒睡,但人類能運用自由意志和道德是非來抑制本能。色欲、貪婪和飢餓對所有生物來說都是強大的力量,具有建造和摧毀生命的威力,可是上帝的世界需要它們,而上帝也賜給我們控制它們的能力。
 
 
為了讓我們有自由選擇良善的能力,那上帝也得公平地給我們能自由選擇邪惡、選擇傷害和摧毀的能力。如果上帝所造的世界中沒有「比蒙巨獸」,就沒有選擇自私和犯錯的自由,那麼人類只是服從的機器,但不是行善。當人類選擇發洩慾望和怒氣時,「比蒙巨獸」就顯露本性,結果就是邪惡、苦難遍行,如同二次大戰希特勒選擇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慘劇那樣。然而,若沒有發洩義憤的本能,還會有人為了不公義的事情挺身而出嗎?這世界存在著不公不義的事情如奴隸制度、種族隔離、販賣雛妓等令人憤慨的邪惡,如果沒有人出於義憤不惜一切代價去對抗,那麼這世界怎能進步到今天的人權與自由?
 
因此,上帝所創造的「比蒙巨獸」必須存在,當牠不時掙脫人類控制的時候,那就是上帝出手清理亂局的契機。上帝在人類生存於這或善或惡的世界中,推動著我們為「本我」設限,就如他為海洋(象徵情慾)的翻湧設下界線那樣。我們不會希望在一個沒有上帝的激勵和鼓舞下,與「比蒙巨獸」單打獨鬥。這就是約伯記中的作者用「比蒙巨獸」,嘗試為上帝回答約伯的苦難問題帶給我們的啟示。
 
上帝在旋風中回覆約伯苦難的原因(伯三十八1-四十二6),關鍵在於他所創造的兩個「神物」:比蒙巨獸(Behemoth)和力威亞探,牠們必須為世上大部分帶給人類的苦難負責,但在上帝所造的宇宙中不能沒有牠們。上集已經解說「比蒙巨獸」代表受造世界中的原始生命力量,好比性的本能、慾望、貪婪的本能,驅使人類可以自由選擇為善或作惡的動力,所以也帶給我們生活在這世上大小不一的苦難,以及人類文明的進展。如果沒有比蒙巨獸,宇宙可能停滯不前,猶如鐘錶一樣的機械運轉,日復一日,這樣的世界會是人類期待上帝所造的美好世界嗎?
 
那麼,另一個上帝創造的神物「力威亞探」,又是何方神聖?牠對受苦的無辜者所扮演的角色又是甚麼?相對於比蒙巨獸,聖經有不少經文提到力威亞探,牠可能是存在於真實世界的古老生物鱷魚,也可能代表古代西亞神話的「海怪」或「大魚」。在迦南人的神話中,牠被稱為海怪羅坍(Lotan the sea monster),與迦南的神明決鬥失敗被斬成兩截,迦南的創造神明用牠的遺骸造了天地。聖經的作者也非常熟習這個神話,詩篇七十四章13-14節記錄:「你(指上帝)用大能把海水分開;你打破了海怪的頭。你砸碎了海獸的頭...」。現代中文譯本聖經在「海獸」的註腳上說明,牠是古代西亞傳說中的海怪,代表混沌和邪惡。以賽亞書二十六章21節、二十七章1節也是如此描述上帝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斬殺力威亞探;可是在創世記一章20-21節述說上帝創造海洋中各樣活物時,「大魚」或「巨大的海怪」只是受造生物之一,而不是對抗上帝的力威亞探。
 
無論力威亞探究竟是哪一種活物,牠們對於人類所生存的世界來說,都是凶猛危險的象徵。在約伯記的故事裡,想要制服力威亞探,成為上帝的一項重大挑戰。因此上帝對約伯說:「你能用魚鉤釣上海怪,或用繩子綁住牠的舌頭嗎?你能用繩子穿牠的鼻孔…牠會跟你立約,同意永遠服事你嗎?...你用手按牠一次就不敢再碰牠;你永不忘記跟牠搏鬥的艱險!」(伯四十一1-8)
 
在這段經文中,上帝向約伯描述力威亞探的角色,究竟對現代讀者理解苦難的謎題有何意義?庫斯納再度發揮他的才智,以「白話文」解釋力威亞探在上帝的創造下,象徵著依循自然律運轉的世界中,存在著混沌和不可預測的機率。雖然牠們在上帝起初創造天地的故事裡似乎被馴服了(創一1-8),但牠沒有完全消失。所以,隨著「混亂」和「偶然機率」帶給人類或好或壞的結果,繼續在上帝的世界裡扮演重要的任務,混沌和秩序同樣是上帝計畫這個世界運行的一部份。
 
舉例來說,人類由於遺傳基因的隨機組合,經過持續不斷的進化歷程,讓某些人視力更好、跑得更快,成為古代更優秀的獵人,在現代的世界就成為高收入的職業運動員。他們擁有更好的條件吸引結婚的對象,生下更多的子女,這些後代因此得到上一輩遺傳的福氣。相對的,那些沒有擁有如此福氣的遺傳基因,可能成為社會上的弱勢受苦者,這種天生的不公平,我們可以怪罪到上帝的頭上嗎?不!我們不能把責任推到上帝的身上,反而要致力建造一個支援受苦者、身心障礙者的社會,讓隨機組合遺傳基因所帶來的祝福,也能嘉惠於天生沒有優勢的社群,讓他們也可以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活。當人類的社會在上帝所造的世界中如此互助關懷時,這種美德和動力如果不是來自上帝的啟示和激勵,又是源於何處?
 
庫斯納強調,力威亞探如同比蒙巨獸,在上帝所造的世界中都是難以控制的潛在。好比自然災害、地震、洪水或乾旱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力威亞探象徵著自然界中的混沌與機率,令人難以預測也對人毫無意義,但它們是「道德盲目」的存在,如同自然律不會考慮好壞,不會選擇好人或壞人而給予不同的待遇。試想,近年來世界各地發生的「隨機槍擊案」,當一顆子彈射出去以後,自然律就接手往後的運行軌跡,隨機盲目地造成路上行人的傷害。難道子彈要遇到「好人」命不該絕就轉彎,「壞人」無論如何躲避也難逃一死?這種結果可能符合我們善惡有報的期待,但有誰願意活在這種世界中?依循著人類自以為是的善惡標準而不是自然律或隨機組合來運行的世界?再者,誰來判斷哪些人該死或活?判斷的標準又是甚麼?
 
上帝所造的世界中存在著自然律的秩序,也存在著隨機、混沌的「力威亞探」,因此這世界從聖經時代到今日的二十一世紀並不完美,所以有些嬰孩天生下來就有遺傳缺陷,而人類從古至今仍舊難以控制貪婪、色欲和憤怒。如果沒有力威亞探和比蒙巨獸,也就沒有隨機性和野心,以及它們可能導致的所有傷害,那麼我們的世界也不是上帝心目中的世界。力威亞探象徵著混沌,有時人類的生存得利於它,有時它也帶給人類無法預測的傷害與威脅。這就是今日我們仍然需要與上帝同工對抗「力威亞探」的原因,努力地辨認及利用那些對生命有益的偶發事件(如:遺傳基因隨機組合),並盡量降低那些有害的影響(如:地震、海嘯、颱風)。
 
庫斯納認為,今日世界中那些努力救治遺傳意外受害者的醫師和研究人員,都是上帝的伙伴,他們受上帝的激勵和啟示,奉獻一生的精力對抗「力威亞探」。同理,在颱風洪水、地震過後的救援人員所做的災後工作,也是上帝激勵人心的工作。人類生存的使命就是與上帝同工,一起對抗隨機的混沌威脅生命所帶來的苦難,而不是把災難合理化為上帝難以預測的旨意。如果力威亞探的存在是一種錯誤,那至少它證明了一件事:人類需要上帝的幫助來營造一個比現在更美好的世界。
 
舊約聖經約伯記的故事主旨,探索人類從古至今的苦難之謎:「為何無辜者受苦?」「當世上的邪惡發生時,全能的上帝在哪裡?」藉由現代聖經詮釋學的分析,我們可以把聖經作者對此千古問題的解答,聚焦在約伯記第三十八至四十一章上帝在旋風中回應約伯的挑戰。簡單來說,約伯記的作者強調,即使是無所不能的上帝,也不能應許所有虔誠者的祈禱都得到實現。例如:上帝不能同時應允虔誠的農夫祈禱降雨,又應允良善者度假時祈求陽光普照;上帝也不能同時應允所有虔誠的貧窮者祈求購買樂透中頭獎改善其經濟,就像電影《王牌天神》(Bruce Almighty)中那位扮演上帝角色的金凱瑞答應所有祈求中頭彩的人那樣,結果帶來更大的混亂。因為在上帝所創造的世界中,人類不是宇宙的中心,並非每件事的發生都跟人有關;代表生命本能的「比蒙巨獸」與隨機混沌的「力威亞探」帶給這世界存在著或好或壞的結果,人類有時因為牠們的影響而受到傷害。聽完了上帝對世上苦難的解釋,約伯的回應是甚麼?他滿意這些解答嗎?
 
大多數的聖經學者認為,對苦難與邪惡存在的探索,約伯記表面上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因為信仰本身不完全是理性或知識的追尋,況且人類有限的智慧也永遠無法解答上帝創造世界的奧秘。但猶太拉比庫斯納強調,約伯記四十二章1-6節對理解整卷書的謎題至為關鍵,首先是約伯回答上帝說:「我知道你事事都能...我講論自己所不明白的事,奇妙異常,不能領悟。」(伯四十二1-3)這段話代表約伯承認人對上帝或上帝管理世界的法則之理解是有限的。緊接著約伯告白自己從對話中的學習和領悟:「從前我聽別人談論你;現在我親眼見你」(伯四十二5),意思是約伯從前對上帝的認識僅限於神學或知識上的了解,跟他的生命和周遭人事物的遭遇很少有關連;但現在他遇見了上帝,這種信仰的體會與僅僅知道上帝是怎樣的神有很大的差別。於是,約伯記的作者用希伯來文七個字Al ken em'as v'nihamti al afar v'efer,總結這個故事對於苦難的解答。庫斯納主張,如何正確地翻譯這七個字的意思,是理解這卷書的鑰匙。
 
很可惜,無論英文版或中文版本的聖經都將這句話翻譯為:「因此我憎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所以,我對說過的話覺得羞愧,坐在塵土和爐灰中懺悔。」(伯四十二6)這種翻譯傾向於把教義神學中有關人是渺小的「罪人」、上帝是侮慢不得的觀念,投射在原文可能的意思上,但不符合猶太人對原文的理解。例如: afar v'efer(塵土和爐灰)這片語在希伯來聖經中從未用來指明地點,反倒是表明人是脆弱、一文不值的同義詞。再者em'as和v'nihamti這兩個動詞分別具有廣泛的意思,前者有拒絕、排斥、視為沒有價值等意思,後者有抱歉、安慰、懺悔等意思。關鍵在於如何決定這兩個動詞該做何種翻譯?換句話說,究竟約伯要拒絕、排斥甚麼?他最後感受到的是「安慰」或「懺悔」?
 
庫斯納詳細查究字典後強調,約伯拒絕、排斥的是他對於苦難和神的整體論點,而不是否定他自己;他最後的感受是安慰而不是懺悔。所以整句話翻譯後較符合原文的意義如下:
 
我否定自己和朋友所說過的話,(當我經歷了上帝的真實後),我這脆弱的凡人就得著安慰。
 
我認為庫斯納對這句話的理解,前後一貫地貼近約伯記作為抗議文學的主張:苦難是存在的奧秘。傳統教義用上帝是賞善罰惡的神,人是罪人的觀念來表明約伯最後的懺悔,不能解答無辜者受苦的難題,只能叫人非理性的順服一位「權威的上帝」。約伯記的作者藉由故事的反覆詰問暗示我們,上帝所造的世界是好的但並不完美,苦難仍舊威脅著所有的生命。然而,當我們在信仰中體會到上帝就在生命的苦難裡與人同在,即便這世上的苦難永不斷絕,我們仍被安慰並得到力量往前行。如同耶穌應許所有跟隨他的人:「我留下平安給你們...你們心裡不要愁煩,也不要害怕…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是你們要勇敢,我已經勝過了世界!」(約十四27、十六33)
 
(下期待續)
同作者相關文章:
《聖保羅》讀後感 (第 169 期)
生命淬煉基要九課 (第 168 期)
約伯記的精華(下) (第 167 期)
約伯記的精華(上) (第 166 期)
《雞婆的力量》讀後感 (第 163 期)
我如何愛上讀經? (第 139 期)
聖經沒有「同性戀」的問題! (第 119 期)
牧師也是「信徒」嗎?——兼論牧師在上帝國度中的角色 (第 111 期)
向未信者「傳福音」? (第 103 期)
上帝存不存在? (第 5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66 期 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65-6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6期  2018年  9月 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166
本期主題: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發行日期:2018/9/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新酒裝在舊皮袋?「挑戰」或是「道成肉身」
網絡革命:宣教策略以外的考量
從Oh My God到摘星計畫
從印刷到數位:新教文明「五百年來第一戰」
網路帶來的多譯本時代與原文讀經運動
E世代ê網路福音事工
一個還沒說完的故事:青少年網路事工老哇咧求生記
布農族山羌先生貼圖的故事
長老宗與天主教會在巴黎巧遇
芬蘭 極光 旅人
穆斯林的多元面貌:與留台馬來穆斯林的相遇
我如何成為網紅?
《陳夫人》小說台語漢羅版ê緣起
李高安義長老略傳(下):最重要的是「愛」
從服事到陪伴
約伯記的精華(上)
重尋脆弱:讀《脆弱的力量》有感
行動靈修營心得
2018年大專行動靈修營心得
重新擁有受造的美好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