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62期 國際移工在台灣
字級調整:

好書櫥窗
基督教是政治的——《起初,是黑夜》書評
作者使用聖經語言去談論、詮釋318事件,不只講述了事件,也給予事件新的意義和眼光。
關鍵字:
作者/吳祈得 (傳道師,台北大專中心工作者)
 
聖經與公民運動現場的對話
 
《起初,是黑夜》是一位基督徒書寫身處2013年318事件中的經驗與感受,從3月17日晚上事件起初的那個黑夜開始,那個看不見希望的夜晚,以至於事件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形成廣大的公民運動,到衝突指數飆高的324發生的暴力,以至於在330人民集體的遊行。作者的書寫既是社會群體的,卻也是極具基督教性質的,因為本書的書寫穿插了非常豐富的聖經經文。
 
第一次讀《起初,是黑夜》時,是很震驚的,主要是因為本書使用聖經經文的方式,是如此的信手拈來,只要讀者粗略的翻閱,一定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作者對聖經的熟悉和敏感,特別是運用了一些基督徒平常「沒有感覺」的經文,以及不是教會裡面被使用來當作金句的經文,這是超乎想像的,因為在教會中,我們時常拒絕碰觸這些過於「政治」的經文,或將這些經文賦予「屬靈」的意義,藉此削弱經文的「政治性」。
 
除了歸還經文的「政治性」以外,作者也賦予了經文新的意義。閱讀聖經其實具有一種「相互性」,也就是讀者既閱讀聖經,同時也被聖經所閱讀。這意謂著,我們的生命經驗影響了我們對於聖經的詮釋,進而整合成每個個體獨特的神學思想;但同時,我們的生命也被聖經裡面那些和我們以前所想像的、不同的觀念,不斷地更新、雕塑,進而使歷代地基督徒在被聖經閱讀的過程中,心意更新而變化,在永遠無法走完的「成聖之路」上行走。
 
這本獨特的作品,在文本與讀者的相互性上,表現十分出色。作者以聖經文本為一個主體,318事件中的經驗為另一個主體,生產出一種彼此間的對話,這種對話形成了對於經文的詮釋。事實上任何詮釋不論其在倫理學/神學上的好壞,只要一經詮釋,這詮釋的內容即在人類理解上帝話語之中存在。而作者「這樣」的使用了聖經語言去談論、詮釋318事件,不只講述了事件,也給予事件新的意義和眼光,更擴充了聖經文本本身的詮釋和意義。
 
幕幕鮮明的舞台劇
 
我個人極度欣賞「獨白」這一個段落,他非常類似俄羅斯文學中有趣的傳統,像是《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裡面,伊凡與魔鬼的對話,或是《大師與瑪格麗特》裡面的魔鬼。這種近似魔幻寫實的寫作方式,插入在這本「反思文集」中,無疑地幫助作者從自身的經驗之中抽離,構成了三個獨特的視角:聖經與基督教、318經驗、抽離反思的歷史角度。進而讓這三個不同的視角在文中衝突、對話、分享與和解,是我覺得這本書饒富趣味的部份。
 
除此之外,本書的閱讀就像在看電影或舞台劇,幕幕分明,人物動作十分精細,仔細看的時候,會在腦裡產生許多畫面,對細節的描述,也時常讓人微之一笑,有時看了卻也會有許多的哀傷。客觀來說,我必須承認,我看待318的角度和作者多少會有些不同的視角,例如他在「那天晚上」人是在議場內,而我是在議場外,視角的不同,記憶的不同,便影響了我們對事件的感知、認知與想法。但閱讀這本書時,無疑地你會想起他書寫的那「每個當下」,「我」在哪裡?「我」看見了什麼?「我」感覺到了什麼?也許這是我們一次次閱讀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作者所創造出來的獨特空間,透過作者的記憶,我們同時也回憶起318事件中,我們的角度和片段,也許所有的記憶片段才能共同構築成完整對318事件的真貌。《起初,是黑夜》的書寫勾起了我們對318事件回憶的空間,安放了我們對於318事件的感受和記憶,是不同但共同安置,進而共處的。
 
做為一個參與者,非常感謝作者能書寫這樣的一本書;在文學上,有一種類別叫做「見證文學」,這種類型的書寫是在歷史或親身經歷的事件中,逼著讀者直視苦難,透過敘述、記憶描繪重新事件,進而醫治、修復人們內在的傷痛;即使因為視角和詮釋的不同,也許無法完全相合,但仍然在許多的地方帶給整體社會安慰。而作者對聖經經文的使用,也無疑的讓基督徒日後在讀到所引用的經文時,想起、感受起他的書寫,回憶起318的那段日子;並在閱讀經文的時候,回憶起那段荒謬的日子,那段看見非基督徒比基督徒更像基督徒的時光。
 
基督徒在政治事件中
 
這本書極力推薦給所有關心、參與318事件的朋友,不論是不是基督徒,都應該閱讀這本書,因為這是集體意識的一環。基督徒應該仔細閱讀這本書,他明確地表達基督徒參與政治不是簡單的政教合一或政教分離單純的概念,而是有許多複雜地、模糊地界線,而即使面對政治事件中基督徒的解釋,也是極度多重,需要探討的。
 
而很多台灣社會的人權觀念都來自西方,以及基督教信仰的思維,如果不理解基督教信仰的政治認知,很難理解現代/普世的政治觀念,所以閱讀基督教作品,是非基督徒理解現代國家和社會的一個關鍵。少了台灣社會處境現況的理解和基督教思維,都很難真正看懂台灣社會以及台灣社會的問題。因此,強烈推薦各位讀者閱讀這本《起初,是黑夜》。
 
書名:《起初,是黑夜》
作者:梁家瑜
出版社:主流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3月
同作者相關文章:
「家」是彌賽亞的誘惑 (第 194 期)
月眉教會與三個家族 (第 193 期)
耶穌是否笑過?——以神學家庫舍爾的眼光看單口喜劇問題 (第 192 期)
魔獸世界及打電動對我的意義 (第 183 期)
信仰與疫情 (第 174 期)
TKC、長青與SCM (第 168 期)
我們的雜誌:《新使者》話說從頭 (第 164 期)
創造——從無到有?從混亂到意義? (第 163 期)
基督教是政治的——《起初,是黑夜》書評 (第 162 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神學思考和社會分析:青年角度的反省 (第 160 期)
閱讀《新使者》: 一個特別的呼召 (第 149 期)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第 14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62 期 國際移工在台灣 (55-5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2期  2017年  10月 國際移工在台灣 162
本期主題:國際移工在台灣
發行日期:2017/10/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善待出外人
異鄉異客:從基督信仰看移工處境與雇主倫理
為「我們」說,對「我們」說──一個屬於「我們」的故事
抓外勞的警察們
我們身邊的穆斯林
性別、族群的宰制與自覺:路得記與以斯帖記
當教會成為霸權
公共場域中帶來解放的相遇
曇花一現的繁華之城—玻利維亞波托西
美好時光
布農族 Biaz Taki-hunang牧師對砂拉越伊班族宣教的堅持
走入社會,與哀哭的人同哭——《基督徒不服從》序文
「做基督徒」的另類典範──我讀《基督徒不服從》
基督教是政治的——《起初,是黑夜》書評
《沉默》觀後——遇見「宣教汙點」
第一本台灣聯合版聖詩發現記
《新使者》ê新使命
基督徒學生運動不孤單
行動靈修營——新營會的想像
心的寄託——我在花蓮福音隊的回憶
小神研:提問與討論的讀經運動
向前走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