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漫漫歸途 (A Long Journey Back Home)
作者:Esther Byu
譯者:蘇美珍
出版:女傳關懷協會
承印:永望
這本傳記讀起來,像喝白開水,看似平淡無奇,卻充滿生命存活所需的元素。書裡,即便是生命旅程中最難熬的苦楚,也只是平鋪直述。沒有說教、沒有理論,只用生命歷程的敘述,讓你認識這位亞洲大陸孕育的奇女子,同時見證信心與禱告的力量。在眾多琳瑯滿目、聳動吸睛的大小著作中,這本書讀來,有如品嚐一小碟台式泡菜,清新爽口。
如果有幸認識作者——「小錢祈禱奉獻運動」(註)的前任總幹事Dr. Esther Byu,就會明白為何她以這種陽春的寫作方式,外加黑白的歷史照片,呈現自己的人生。看起來不討好的英文原版封面,她也堅持中文譯本沿用,「因為它象徵了我的生命旅程」,她如是回覆。
與她面對面,很快就會意識到,她是一位傳統的亞洲婦女,沉靜、安穩、簡樸、謙虛,卻柔中帶剛,散發一股出自信仰堅韌的生命力,這些特質完美詮釋了「小錢祈禱奉獻運動」的本質。在全球的普世婦女領袖中,她是唯一一位步入基層婦女群中,能立即完全融入的一位,因為她出身基層,一生認同自己基層的身分。不過一旦開口講話,她的領袖特質和魅力立即浮現,感召、激勵弱勢婦女的能力,是上帝特別賦予她的寶貴恩賜。
1939年,Esther出生在下緬甸一位孟族浸信會牧師的家庭,四位手足中排行老三,當時父親受派至泰國,牧養當地的孟族人。兩歲時,二次大戰爆發,被迫舉家遷回緬甸,三歲時喪父。寡母僱了兩台牛車,在坦克、戰機砲火連天之際,手抱襁褓中的老四,牽著另三個幼兒,冒死顛簸近六小時,投靠夫家的親人。Esther的兒時記憶,就是在黑暗中奔跑躲藏,伴隨著刺耳的警報聲。
沒有人能預見,這個一無所有的小女孩,有一天要成為全球普世婦女運動的領袖。上帝的揀選與作為,著實令人驚嘆。
十二歲時,母親因盲腸炎病逝,自此,她成了不折不扣的孤女,被送入教會孤兒院,在那段接受嚴厲控管的日子,她靠著哭泣、作夢、禱告熬過,她求上帝讓她有生之年可以搭飛機,一次就夠了。上帝不但垂聽她的禱告,更加倍賜下,數十年後,她的普世職務使她成為各大洲間的飛行常客。
失望痛苦的經驗,反而令她下定決心繼續讀書,神學院畢業時,她已被院長形容為出類拔萃,開始在緬甸浸信會總會服事,很快就成為緬甸全國浸信會婦女聯盟的首位專任總幹事,這個職位開啟了她對內連結散布全國各地的浸信會婦女協會,對外聯繫普世婦女組織及全球浸信會網絡,當年她二十三歲。
但緬甸旋即進入軍事政府高壓統治,宣教師被驅離,國門自此關閉十五年,她也在大時代的需要之下,成為神學院的老師。每一個順勢而來的機會和服事,都成為上帝為了更遠大的事工,裝備造就她的過程。當我們在書中跟著她的生命歷程旅行時,也同時見証了緬甸政治與社會動盪的歷史,更印證不斷重複的史實: 教會總是在政權的迫害下潛藏紮根,蓄積信心的能量,當時機來臨就會復興茁壯。
Esther一生未婚,全人投入服事,80年代國門漸開,她開始跨入國際和普世服事的階段,但手中的緬甸護照,使她長期忍受申請簽證的艱辛,旅居國歧視她,即便只是一小時的機場過境轉機,也被要求簽證,護照回國後就得交還政府,每次出國都得面對政府的刁難重新申請。1988年,她成為亞洲教協(CCA)婦女幹事,六月她離開仰光出境,九月緬甸爆發有史以來最大的血腥鎮壓,她雖與國內的動亂擦身而過,卻為了執行普世職務,展開一場冗長又戲劇化的護照、簽證申請過程,開始長期寄居客旅的生涯。1998年,她由亞洲教協轉任小錢祈禱奉獻運動(FLC)總幹事,負責一個有全球一百多國教會婦女參與的普世禱告運動,為使職務旅行的障礙減到最低,她無法回緬甸,只好把總部設在曼谷,退休後仍定居該地。
這是一本前傳,更是一個傳奇故事,一步一腳印,都是上帝恩典的記號。唯願它激勵你,更新你,幫助你重新得力,如同我所得到的。
註:小錢祈禱奉獻運動, Fellowship of the Least Coin, FLC,是一個簡單的禱告運動,參與者為公義、和平、和好禱告,並獻上一枚本國面額最小的錢幣,象徵禱告與行動結合。是唯一不受社經地位、識字與否或時空限制,個人隨時都可自發參與的普世運動。2014年3月12日,本書作者親自來台,出席由女傳關懷協會主辦的本書發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