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15期 災難與再生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青山雖已改、白雲依舊在── 嘉義中會莫拉克災後救助側記
看到期待渴望的眼神轉變成喜樂燦爛的笑容,讓我深感「大山可以挪開,溪水可以改道,上主的愛永不離開」,青山雖已改,白雲依舊在。
關鍵字:
作者/王逸石 (教會長老,嘉中公報總編輯)

莫拉克颱風襲台,帶來豪雨,兩三天內下了幾乎一整年的雨量,南部山區嚴重受創,土石流肆虐,青山受創如鬼洗牛仔褲,河流改道成汪汪大洋,小林滅村,那瑪夏變色,阿里山公路柔腸寸斷,鄒族原住民部落斷糧。長老教會總會迅即成立九處救援重建站,指定嘉義中會負責「阿里山救援重建站」,並由台北中會、泰雅爾中會支援協助。記者隨行採訪,涉險山、渡惡水,今側記幾則「見聞」,為歷史存見證。

肢體有難,泰雅爾勇士來相助

嘉義中會對救災工作有十幾年的務實經驗,早已培養出一群有默契的同工,從目標企劃、文書處理、後勤採購、馱運車輛、到第一線救助行動,都能有效率地執行。但這次卻遇到棘手的問題:莫拉克重創阿里山公路,重大坍方就有20幾處,車輛到不了,賑濟無法送。

泰雅爾中會建議,可以車輛運送到坍方處,再以人力接駁扛運賑濟物資上阿里山各部落。這種方式果然管用,8月14日由泰雅中會議長游道南牧師、總幹事烏杜夫牧師,帶領百多位來自全台七縣九鄉的泰雅青年攜帶自己的背架、籐籃等傳統的扛物裝備,當天清晨三、四點鐘就從各自的部落出發,趕來嘉義。這次行動是將成噸的救援物資,運上阿里山,挺進到山美部落,從早上七點出發直到晚上八點才回到集結點 (阿里山公路37K處),百多人費了11個小時才完成任務。總會原宣幹事歐蜜牧師表示:難度相當高,超過預期。
自8月14日至25日,共計發動六次人力扛背賑濟物資的艱鉅救援行動,總共超過700人次以上。他(她)們展現驚人的體能與毅力,扛?幾十公斤的物資(例如:整台發電機),攀陡坡、過泥淖、渡惡水,都難不倒他們,簡直就是「無敵鐵金鋼」。

來自新竹尖石鄉田埔教會的單親媽媽芭翁都宓表示說:「艾力颱風時我們嚐過失去家園、親人的痛苦,也感受到各界援助的溫暖,將心比心,這次鄒族有難,我們一定要來幫助」。她的一對就讀大學的兒女也輪流參與這次救災的行列。

更有祖孫三代一齊來救災的。七十歲的達利牧師(鎮西堡教會退休)帶領一家20幾人投入重負扛背的救援工作。他說2004年的艾力颱風時,他在竹東設立了一個物資集散點,緊握住台灣島上各族群互助和友誼的雙手,救助受創嚴重的尖石鄉新光、鎮西堡部落。那時他的孫輩都還幼小,是接受救助的對象,如今都已長大,該他們有能力救助別人的時候了。所以達利牧師稱這幾趟救援行動是他們祖孫三代的「救災教育、學習之旅」。

8月19日救援茶山部落,來到曾文溪上游,因洪水氾濫無法橫渡,好幾噸的賑濟物資堆積在河邊,等待以流籠將物資與人員運送到對岸。流籠運量有限又速度緩慢,緩不濟急,在旁等待的泰雅爾勇士已按捺不住,主張人員可以游泳過河,剛好有工兵部隊正在測量,得知水流湍急的河面約有160米寬,為安全起見,平地牧師都反對泳渡,但泰雅爾中會自行開會決定「五十歲以下,沒有家累的人可冒險泳渡」。結果有20幾名勇士游泳過河,再背負物資上茶山部落。完成任務之後還在對岸灘上高唱勇士之歌,獻上感謝讚美的禱告。他們冒險勇渡急流,不為逞強,乃為急將救援的物資送達災胞手中,令人感佩。

「我了解你的明白」

「我了解你的明白」這句話好像文法不通,語意不明,一般人聽了霧煞煞!但在嘉義中會的牧長與鄒族的同工之間,卻是一點就靈的默契用語。這意思是「我了解你心中無法言喻的真正需要」。

8月29日「鄒族區會災後重建討論會」之後,具體的重建方案正由官方(包括中央與地方政府)研擬中,但心靈的復健卻須要即刻進行。經與鄒族區會牧長長談之後,深諳鄒族民俗文化的嘉中牧長同工們終於「我們了解你的明白」,知道為鄒族災後醫治心靈、療傷止痛的最好方法就是幫助他們舉行C`mu-hu(殺豬祭),於是馬上為他們勸募豬隻,供他們在莫拉克88水災平安禮拜時,可以跟會友與部落族人分享。

安排特定的養豬場,讓鄒族教會的牧長們帶領他們的青年,下山親自挑選豬隻,載回部落。樂野教會的安淑美牧師說:「因水災頹喪坐困愁城的教會青年,一聽到要下山抓豬,陰霾一掃而空,連平時很少來教會的青年,都回來共襄盛舉,教會又開始活躍起來。」

C`mu-hu本來是鄒族傳統祭禮儀式的一環,通常是在恭受一年穀物首穫的第一餐時,要舉行C`mu-hu的殺豬分享的儀禮。只有部落的長老(通常也是狩獵英雄)才有資格動刀,放血、切割也都得依傳統方式。

我們參加在山美教會舉行的區會平安禮拜,大家一起分享C`mu-hu的平安祭。 當燒烤的炊煙裊裊升起,扶老攜幼的部落族人就慢慢聚攏過來,在教社主委姬文宗牧師的祈禱祝福之後,連居住在山美部落的漢人、客家人也都前來分享,場面溫馨感人。

教會附近幾間被土石流掩埋只剩下屋頂的房屋,成為兒童們的遊樂場,在半頹毀的屋頂上歡樂地跳舞嬉戲,這一幕讓我們看到了鄒族災後重建的曙光。

救災要切中受苦難者心中的需求。「我了解你的明白」!

聽見那瑪夏的呼求

鄒族部落的急難救助工作,九月中大體已經完成,本以為可以喘口氣,九月底又聽到那瑪夏的呼求。八八水災重創那瑪夏鄉,對外交通完全中斷。政府要他們遷村,暫時安置在燕巢、九曲堂的營區,但還有400多人(包括多位長老教會的牧師、長執)堅持「離災、不離鄉」,死守那瑪夏。

災後一個半月,所有急難救助單位、慈善團體都已撤離,媒體也已忘記那瑪夏孤島上的災民,他們已經斷糧,兩週沒人理睬。九月中旬南部布農中會教社部長杜麗珠,打電話向嘉中教社部求助,希望能設法救助困守那瑪夏的族人。幾乎同時,嘉中又接獲那瑪夏鄉長柯明德(民權教會的長老),透過茶山李玉燕長老(柯鄉長是她的親妹婿)的呼救,並指出可能從茶山輾轉通往那瑪夏的道路。但越區救助可能比較敏感,經以電話向總會請示,得到認可,馬上計劃「挺進那瑪夏」!

從高雄縣通往那瑪夏鄉的台21線道路完全中斷,只好繞道阿里山鄉的茶山部落進去那瑪夏,只是一趟來回要十個小時。9月28日首度進入那瑪夏,青山教會的趙文彬牧師帶我們到重災區──民族部落(瑪夏鄉的行政中心),真是慘不忍睹!鄉公所、國小、警察局、衛生所和多數民宅都被土石流沖垮,計有26人罹難。趙牧師表示:「政府已經放棄修復台21線了,下令那瑪夏的居民遷村到高雄縣杉林。但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尊重我們原住民和教會的心聲,在原住民部落蓋永久屋,維持原住民文化與謀生的生活方式。」

守在部落的族人戲稱:「到軍營接受安置的是『難民』;留在部落的是『災民』,難民有東西吃但沒自由;災民有自由但沒東西吃」。
我們送食物進去給他們,有了這些賑濟物資,各教會可以成立「共同廚房」,讓所有的人一起來分享,還可以讓族人互相關心災後家人的去向,互相安慰、打氣,積極尋求離災脫困的方法,其意義遠超過為三餐裹腹。

10月1日再進那瑪夏,因為前一天晚上山區下大雨,茶山、那瑪夏之間的道路又中斷了,工程單位正搶修中,我們只能等待,走走停停,好不容易終於到達民生部落。民生教會的周銀能牧師、代議長老李福貴、茶山伍宗信牧師、李玉燕長老率領一大群族人,早已在那兒引頸企盼我們的到來。

當他們看到賑濟物資(尤其是大批的生鮮蔬果時),驚喜大叫:「那瑪?!」經李福貴長老說明,這是鄒語「多麼美好」的意思。再進一步探詢,才得知原來「那瑪夏」就是「美好可居之地」,原本是鄒族居住的地方,後來布農族發展迅速,反而以布農知名。因有三處主要的聚落,國民政府就稱他們為「三民鄉」。如今「民族」幾已全毀,只剩民生、民權兩村,真是諷刺。青山教會趙文彬牧師說,經過多年的努力,才於今年四月起改回「那瑪夏村」。

那瑪夏鄉長夫人李秀花,特地代表她先生來歡迎我們,當她見到她的姊姊李玉燕長老也陪我們一起來,高興得互相擁抱。李秀花也是那瑪夏鄉衛生所的護理長,在她與趙文彬牧師的導引下,我們再度前往民族部落,李秀花護理長指?她身後的衛生所,以及稍遠處的鄉公所,雖然經過清理,也都人去樓空,只剩空殼。附近有一座三層危樓,一棵一人無法合抱的巨木撞毀一樓兩側牆壁,硬衝進屋內,還卡在那兒,想到土石流的力量,叫人不寒而慄。

在民族村看到一位老婦人,在殘破的屋內尋找尚可使用的傢俱。在青山教會,看到一位未及學齡的小女孩,抱?她心愛的小狗留守在那瑪夏。這一老一少堅強的布農女性,讓我看到那瑪夏可期望的未來。

上第一線現場去救援,最苦的是好幾個小時顛簸搖晃、令人暈眩的路程,經歷過「整把身體的骨頭都要散掉」的震撼之後,自己都快要變成「災民」了。但一到災區,看到期待渴望的眼神轉變成喜樂燦爛的笑容,讓我深感「大山可以挪開,溪水可以改道,上主的愛永不離開」,青山雖已改,白雲依舊在。


 

同作者相關文章:
青山雖已改、白雲依舊在── 嘉義中會莫拉克災後救助側記 (第 11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15 期 災難與再生 (21-25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15期  2009年  12月 災難與再生 115
本期主題:災難與再生
發行日期:2009/1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災難與再生
莫拉克颱風的提醒
土地與族群的再生之路
從莫拉克風災談原住民滅族危機
在大姆姆山下繼續呼吸
災後重建的社區力量
青山雖已改、白雲依舊在── 嘉義中會莫拉克災後救助側記
淺談長老教會的急難救助事工
八八水災是上主的旨意?兼談生態神學
紙風車前進楠西
穹蒼之美.造物之妙──鄭文清的信仰體驗
小文的歌聲
蘋果香的聖誕節
我自己在一沉船中
【美麗島30週年特輯】美麗島‧教會公報‧分區聯禱會
【美麗島30週年特輯】五歲的美麗島
當女人發聲:除了政治‧「愛」的敘事
基督徒如何面對家暴問題
傳統白話字e新活力──《TJ台語白話小詞典》出版
為這塊土地 獻上感謝
Sio?k-phang 無 hiah 俗
當愛在路上走動時
做個修直祂道路的人──「花東神學講座」及團契交流」後有感
南神師生的災區服事
不只水災需要我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