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13期 聖神佇咱中間 |
|
|
潮流.脈動 |
訪韓聖會的經歷與心得 |
訪韓聖會之後,我相信上帝會在祂認為合適的時候與地點,讓我們個人體驗祂的同在;我也相信回到台灣的我,可以持續經歷上帝的同在與能力。
|
關鍵字: |
作者/邱雅音
(台北大直基督長老教會執事)
|
|
|
2005年7月25日,我參加了第十七屆訪韓聖會,也是我靈命成長的一個重要分界點。
渴望觸摸上帝 我是大家口中標準的「長老教會第三代基督徒」:從小在教會中長大,主日學、青少契、社青團契,一路成長上來。從一開始跟著父母來教會,逐漸經歷為什麼要去教會以及不想去教會的階段,接著成為一位不冷不熱、只去做禮拜的基督徒,到後來開始與上帝有單獨的關係,而找到上帝對自己生命的呼召。
由於從小到大的信仰造就中,缺少了聖靈方面的教導,也由於自己是學理科的背景,一向著重理性思考,即使經歷了與上帝的相遇,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對我來說,信仰仍停留在知識上和理智上的理解。理性分析告訴我,上帝是存在的,並一直強迫自己要相信,況且我生命中的確充滿祂賜福的巧合。但是我的內心知道,我並沒有真正的經歷上帝。就如同我從國中開始就跟青少契的輔導說:「聽了許多第一代基督徒的見證,我好希望自己是被上帝尋回的那一隻羊,好想真的經歷祂,雖然我很幸運是屬於那九十九隻已在羊圈中的羊。」
求赦免和得醫治 很幸運的,2005年一個因緣際會下,我參加了訪韓聖會。當時,我面對了自己的信仰危機:由於一位基督徒摯友自殺過世,我很想知道他過得好不好,上帝是不是接納他去了天家;我也想知道到底死後的光景是如何,是否真的如同我從小所相信的;再者,我還想找機會去面對上帝,再一次找到祂對我的呼召。最後,我對於訪韓聖會的期待是,我想經歷所謂的聖靈充滿,想要經歷說方言的恩賜。
在禱告山禁食禱告的那三天,一開始我完全無法融入大會的節奏,身體僵硬,面對敬拜時的拍手、呼喊以及大聲禱告,是我不習慣的敬拜方式。我告訴自己:就放開心體驗一下不同的敬拜方式,這原是我來訪韓聖會的目的之一呀!於是我祈求上帝的靈進入,並在認罪、求赦免和醫治之後,開始放開心懷去嘗試。
感謝上帝,就在我卸下心防的同時,上帝開始與我有不一樣的對遇。第一天在禱告、敬拜、講員的信息分享中,我都開始聽到上帝的聲音,我心裡明白那是上帝在對我說話,一字一句,非常清楚。接著,我也開始領受了說方言的恩賜。第二天在張茂松牧師的信息中,上帝更讓我看清楚內在的心靈地圖,是祂對我未來的呼召和異象。第三天在敬拜中,我看到摯友,並與他對話。上帝要我放下他,因為祂會愛他和照顧他;我可以放心的與他道別,期待未來相見的日子。
單單信靠主耶穌 在這次訪韓聖會中,我經歷了信仰不是只停留在知、意的階段,而是完整的涵蓋了知、情、意三部分。我可以再次體驗到祂是又真又活的上帝,也可以打從心底很堅定地說真的有上帝,而不再是理性和知識上的知道和相信。這次的經歷也讓我更佩服許多信仰前輩的單純信心,就像我的奶奶一樣,「就是相信有上帝」,不用以理性批判的角度去看信仰,也不需要有所謂的「靈恩體驗」去確立信仰。只是單單的相信,就如同哥林多後書5章7節寫到:「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我認為,屬靈恩賜有很多種,與上帝的對遇經歷也都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經驗,沒有優劣之分,上帝會依照個人的需要來與每個人對話。
在下山後的城市觀光旅遊行程中,發生了一段小插曲。由於導遊小姐不是基督徒,有些同行的朋友以揶揄的口氣回應導遊的宗教觀。這提醒了我:當我們身為相對少數的族群時,或許會經歷被壓迫或是不公平的對待,就如同基督徒在台灣社會是相對的少數,很多時候我們也經歷所謂的害怕與壓迫。但是當我們變成不是相對少數時,是否會用原本被壓迫的方式來壓迫其他人呢?在韓國,我們是不是忽然覺得自己不是少數而開始強勢起來?這讓我反思在家中與非基督徒家人的互動。常常我們都說當家人未信主時,我們會受到攔阻和壓迫,但是當全家人大多是基督徒時,我們是否也會讓非基督徒的家人感受到言語或非言語上不禮貌的壓迫和對待呢?
訪韓聖會之後,我相信上帝會在祂認為合適的時候與地點,讓我們個人體驗祂的同在;我也相信回到台灣的我,可以持續經歷上帝的同在與能力。訪韓聖會就如去禱告山,只是一個機會,但不是唯一的機會,我們不需要像朝聖者一樣,認為唯有去到那裡才能經歷上帝;也不是只有哪位牧者才有所謂的屬靈恩膏。我提醒自己不要有英雄崇拜的心態,而要定睛在主耶穌;我也感謝上帝,讓我能有這樣的機會經歷祂。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訪韓聖會的經歷與心得 (第 113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