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09期 生不生有關係!? |
|
|
本期主題 |
少子化問題面面觀 |
「不生」的主要原因在於對人力不再如農業社會依賴、女性追求自我、傳統性別角色重新定位,及「養兒防老」價值觀改變等。 |
關鍵字: |
作者/張宏哲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助理教授)
|
|
|
※ 結或不結、生或不生 在社青團契的一次聚會裡,大夥兒被「眼淚不輕彈」的酷哥給嚇了一跳,他向大家分享女兒出生的那一刻,他感動的淌下淚,難得展現柔情的一面,有契友以「上帝臨在」或「皈依的奇妙經驗」來形容他殊深的感受。不知道多少人有類似的經驗?不知道是不是那種感受的驅使,在短短幾年之內,他的二女和三女陸續出生。對於周遭的人來說,即使有類似感受或認同新生命的誕生是奇蹟,也不會因此想多生,後來聽說酷哥決定再生的原因之一是有生兒子的壓力。
酷哥的例子畢竟是少數,許多夫妻是「一胎剛剛好」,怕多生多麻煩,再生養不完,生一胎對家人有所交代就好了。時下的「兩胎剛剛好」、「三胎不嫌多」或鼓勵生育的政策難以引起共鳴,因為生育補助或獎勵都只是杯水車薪,想生兩胎的人,有自個兒的理由,不論是意外、兩個才有伴、美好童年經驗傳給子女、對兒女情有獨鍾、對周遭美麗親子互動的嚮往、參與創造等等,都有可能。
也有一些社青團契的契友屬於台灣「新三不」現象(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伊慶春的「不婚、不生、和不立」)的族群。以阿美為例,她年齡在35~40之間,秀外慧中、人緣佳、信仰堅、團契掌過威,卻樂當不婚族。不婚對於少子化也有所衝擊,契友雖尊重她的選擇,還是有些議論:有過慘痛的失戀經驗?父母婚姻不幸福?會不會是同志?其中最沈重的不婚壓力還是來自家人或親友,看樣子結婚似乎還是社會的主流價值,否則為什麼需要政府的鼓勵或補助(如新竹市),問題是區區幾萬元真能構成誘因?不論如何,不婚者還是要承受社會壓力,成為他人議論的對象,甚至必須自圓其說(如好對象不好找、經濟基礎不夠)才能夠依然故我或繼續作自己。兩個弟妹都已成家,阿美雖有全職工作和不錯的收入,仍和父母同住,除了不婚,還可能被冠上「不立」之名。
團契的輔導夫妻阿明和阿英結婚多年,不想生孩子,屬於不生族,表面上兩人異口同聲說不生,不知道誰的意見比較強,經常會聽他們說:「這是一個不適合養育小孩的瘋狂世界,想想毒奶粉、毒品、環境污染、色情、暴力,和政治紛擾等,加上養育小孩所需付出的代價、責任和負擔。」只是我們經常看到阿英喜孜孜或愛不釋手的撫弄酷哥或其他會友的寶寶的畫面,私下多少還是會猜測是「阿明不想生,阿英心裡還是很想」、「無法生」,或有其他原因?不管是什麼原因,不生的夫妻總是必須承受周遭人的「催生」壓力,宋雅琪(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出,這些壓力主要還是來自長輩,包括:想抱孫子的請求、提供生育獎金作為利誘、動之以情(如寶寶超可愛)、說之以理(如媽媽角色使家庭更完滿,再不生就超齡了),女性承受的壓力通常大過男性,這些壓力背後反應出主流社會對於不生或不孕的污名化問題,這些夫妻好像也發展出因應壓力的方式,就是所謂的「不孕者現身的策略」,透過反駁、攤牌、述說難處以爭取同理、和可以溝通的人結盟等方式面對施壓者。
伊慶春(中研院研究員)指出,「不生」的主要原因在於經濟上不再像農業社會對人力那麼的依賴,加上女性獨立自主、追求自我、和傳統性別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過去奉行的「養兒防老」價值觀改變,對兒女的期待減少了,除非情意上有需要,否則養育兒女的動機也就逐漸地淡薄了。這些原因和現象使得聖經中的「兒女觀」好像需要重新解讀,例如:〈創世記〉記載夏甲和撒萊之爭,可以看出當時懷孕生子才是女人人生的真正目的,懷孕的女人(夏甲)可以用輕視的眼光看不孕的婦女(撒萊)」(創世記16:4),似乎反應當時社會對不孕女性的污名化;另一段經文提到:「你的兒女圍繞你的桌子像小橄欖樹。」(詩篇128:3),對於信實的人來說,兒女的數目多寡是上帝恩典的確據;另外,還有「老人以子孫為華冠」(箴言17:6),這兩段經文都凸顯了多子多孫多福氣的信仰觀點,這些經文有其時代的背景,和現代的觀點似乎有些扞格,或許這些信仰觀點目前仍然存在許多人的心中,只是現實狀況不允許人們實踐它們。
※ 少子化、老年化、外籍化 討論了少子化的原因之後,到底少子化的情形有多嚴重?少子化雖然是世界性趨勢,是已開發國家必須面對的問題,台灣的趨勢尤其嚴重。內政部的統計顯示,達到育齡的婦女生育率從1951年每位產6位子女,1984年降到2位,到了2003年只剩1.24位,比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平均比率1.6還低,和維持人口成長所需的2位,逐漸拉開距離。在新生兒的人數方面,1981年為四十一萬四千人,2001年大幅降至廿六萬,2002年降至廿四萬七千,2005年則僅有廿二萬左右,除了比率低於許多先進國家之外,降低速度的排名也很前面,這樣的速度令人擔憂。
<未完待續.....>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少子化問題面面觀 (第 109 期)
|
.生活與信仰經驗的點滴 (第 60 期)
|
.「哈啦」-教會的態度與回應 (第 59 期)
|
.當小小水母不再優游 (第 53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