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04期 公民正ㄏㄤ? |
|
|
信仰.生活 |
《駭人經文》——帶來生命的反省 |
|
關鍵字: |
作者/朱麗娟
(忠明長老教會牧師)
|
|
|
崔菲莉教授(Phylis Trible)的著作《駭人經文》一書,以聖經中四則負面恐怖經文,就是夏甲、她瑪、耶弗他之女、利未人的妾等四則經文,用婦女神學的角度,佐以修辭學批判的方法,進行文學的分析閱讀。這樣的選材表明作者之用心,就是要重述聖經中的駭人故事,對受害婦女寄予同理,紀念她們所受的苦難,並進行神學上的生命反省,期待這樣的駭人經歷,永不造次於我們的時代。
※ 上主沉默 婦女受苦 這些取材於舊約聖經的婦女記事,其背景都是父權的時代。婦女在那個時代並沒有今日的地位,嚴格說起來,她們不過是丈夫的財產、家族的工具,以及生育的器皿,最大的功能就是要生育子女,尤其生出子嗣來。夏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從婢女及女奴,變成亞伯拉罕的第二位妻子。埃及人夏甲身處於迦南希伯來人亞伯拉罕之家族中,被女主人利用成為生兒子的工具,要替女主人建立家室,並非建立她自己的家庭。可是,懷孕之後的她,卻被主母嫉妒而遭致虐待。她逃出這個家族,往埃及邊境的曠野而去,尋求自己的出埃及解放之路。只是上主的使者找到她,要她回到主母之手中,這並沒有解決她的問題,反而繼續接受主母的苦待。雖然夏甲也同時得到上主賜給她子嗣出生的宣告,並且應允她的子嗣要成為大國,如此的應許乃是無比的祝福。然而,上主卻也站在壓迫者那一方,默許並命令她接受苦待,這是書中最為駭人的部份。
崔菲莉在《駭人經文》書中勇敢揭露駭人的核心,就是上主的沉默、甚至與加害者同站一邊加害婦女。當然,這些對上主的描繪,都是經由經文之敘述者而來,乃是透過敘述者眼光所描繪的上主。然而,基督教的聖經具有至高無比的正典地位,歷世歷代成為基督徒遵行、背頌、甚至崇敬的對象。這樣駭人的描繪無疑地影響甚巨,深深地刻畫在後代基督徒腦海中。然而,上主真的認同這些加害者?上主真的站在有權勢的那一方嗎?可是,《創世記》之後的《出埃及記》與《士師記》中,上主倒是和受苦的希伯來百姓同一陣線,帶領他們出埃及、賜下士師,尋求自由的道路;但是在夏甲的文本裡,卻不是這樣,全然不同。
※ 修辭批判 揭示文本 本書所運用的修辭學批判法,由作者崔菲莉教授的老師詹姆斯.繆連布格(James Muilenburg)所倡導,在一九五○年代萌芽綻放,崔菲莉做為他的最早期的博士生之一,畢生致力於這樣的聖經研究方法。修辭學其實源自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時代,希臘人就已經運用這些方法,用於辯論、勸說之用。後來被文學領域所運用,研究文本如何達到溝通、說服之用。本書所選的四則經文,都屬於聖經敘述文,不同於詩體,敘述文是另一大文類。詩有不同的形式,強調文字的排列、音韻的相稱、意境的安排、比喻的鋪陳…;敘述文則不同,其中有人物對話,強調對人物的刻畫,對情節的描寫。崔菲莉致力於修辭學批判之研究,她的博士論文研究《約拿書》的修辭分析,由Fortress Press於1994年出版成書:《修辭學批判法:其背景、方法、及約拿書》(Rhetorical Criticism: Context, Method, and the Book of Jonah)。書中介紹本方法論,及其具體的步驟,最後以《約拿書》為例,進行修辭學批判法的分析。
修辭學批判法以文本為中心進行研究,對於以作者為中心的歷史研究存而不論,因為認為作者既已不可考,其意圖無法明辨,我們瞭解其意義之現有的最重要依據,就是文本本身。就修辭學批判法而言,所討論的聖經經文,在文學研究上稱為故事或文本,是一切討論的根本。稱之為故事,並不涉及對其歷史真實性的價值判斷,因為對於歷史性的判斷並非文學研究的關注點。故事或文本,就是記事或事件,乃是文學旅程的起點也是終站。在《駭人經文》書中,作者對文本的分段,大致先以場景(scene)來區分,每個場景中再分為前言(introduction)、段(episode)、結語(conclusion)。第一章夏甲的記事有兩大部分(創16:1~16及21:9~21),因此,有兩個場景。第四章耶弗他的記事雖有兩個場景(士11:4~28;11:29~40),耶弗他之女的文本在第二場景,其中再分兩段及結語。第三章無名妾的記事(士19:1~30)則在前言(19:1~2)之後分為兩個場景(19:3~10;19:15b~28,之間有一個插曲),分別各有三段及兩段,最後就是結語。第二章她瑪的文本,由ABCDC′B′A′七段組成,從A到A′形成環型結構(ring composition; circular pattern),是重要的希伯來文學特色,核心的部分(如ABCDC′B′A′之中的D)是重點所在。ABBA交錯排列(chiasmus)的結構,也是希伯來文的修辭設計。這些分析的目的,旨在揭露文本的真切意涵。
※ 婦女釋經 新的眼光 歐美婦女參與神學研究,是近百年的事。在此之前,神學研究與聖經的詮釋權,數千年來幾乎都掌握在男性手中。1895年出版的《婦女聖經》(the Woman’s Bible),正是這些女性神學研究先驅的心血結晶。該書是史丹彤(C. Stanton)於1880年代開始召募英、美兩地通曉希臘文、希伯來文的女性,參與此項空前的神學工程,企圖重新詮釋聖經中與婦女有關的所有經文。史丹彤在十餘年間數度遭受重挫,只有極少數的婦女願意參與這樣的工作,使得該書的進行嚴重拖延,直到1895年2月起,《婦女論壇》(Woman’s Tribune)周刊才開始登載,婦女聖經正式問世。該書出版後受到的排斥更甚於前,連多數的婦女團體也無法接受此書,教會當局更是大加韃伐。於是,史丹彤大聲疾呼:「若是婦女連探討與自身有關的聖經經文都不被准許,我實在想知道,我們女性在基督教裡還有什麼自由呢!」
兩次世界大戰使傳統的社會型態為之巨變解構,也為婦女帶來許多解放覺醒。婦女得以走出廚房、進入學校、接受訓練。知識成為力量,幫助婦女爭取受教權、工作權、參政權、節育權、婚姻自主權…。經過諸多婦女的努力,也因為時代潮流的趨勢,婦女的地位漸次提升。女性知識份子在各個學科領域中積極學習貢獻,汲汲追趕數千年來缺席於學術殿堂的憾恨。在婦女參與研究聖經、解釋聖經的領域,如同其它學科一般,都有豐碩的進展。崔菲莉在五○年代進入紐約協和神學院就讀,本想就教於有名的呂克爾(Paul Ricoeur)及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門下,沒想到聆聽詹姆斯‧繆連布格的講學後,她深深被這位大師所吸引,就此進入修辭學批判的領域,並得到老師的賞識直攻神學博士,是他門下的第三位女性博士生。1963年取得學位,自此參與神學教育,並從修辭學批判研究的領域,挖掘被隱藏的兩性議題及聖經婦女的面貌。
※ 駭人議題 指向悔改 《駭人經文》一書的目的,非為控訴上主的沉默與缺席,也不是指責人為的宰制及父權,而是呈現生命的困頓,尤其要傾聽受害婦人的聲音,企圖捕捉她們的身影。這一切並非為了控訴,因為所有人皆受苦於性別歧視及父權宰制,因此沒有被告,也無任何贏家可言。所祈求的乃是帶來悔改,因為悔改是歸回的唯一道路,也是救贖的真正契機。這樣的悔改無關乎性別、階級、族群,卻關乎壓迫者與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係,為叫受苦的人們從這些層層的生命束縛中得到解放。悔改,不是從被壓迫者起,卻必須先從壓迫者起。然而,壓迫者如何甘願捨下自己的權力,低頭承認自己的錯誤呢!?
崔菲莉在本書導言提及應避免陷阱,「將這些記事視為遙遠、原始、劣等過去所遺留下來的故事」,以為如此就可脫罪,因為各種形式的壓迫與宰制,今日猶存。而「將舊約的上主看做憤怒之神,新約的上主則相對視為慈愛之主,乃屬謬誤。」因為在新舊兩約之中,都有上主憤怒與慈愛的拉距。有人「將這四位婦女所受的苦楚,視為次於十字架的苦難」,崔菲莉認為「她們所受的艱苦已然足夠,沒有任何與其它苦難的比較可將之減緩」。尤其要注意,「悲傷的故事,並不會有快樂的結局,從經文本身更找不到任何快樂圓滿的結局。」文本所發出的聲音,只能傾聽反省當做鑑鏡,不容扭曲逃避巧言辯駁。聖經反映出聖潔與驚駭,旨在激發洞察力,並帶來悔改,那麼,悲傷的文本亦可帶來全新的開始。今日的我,所做的事情、選擇,是否超越了經文裡所敘述的駭人與悲慘呢?
※ 智慧與愛 姐妹為伴 閱讀本書進入文本,會感受到其中人物的沉重苦痛。崔菲莉提及她在寫作《駭人經文》的夏天,鬱抑成疾。筆者在翻譯這些篇章的初春,也體會那沉痛鬱結。這是生命的悲憫真況,閱讀、寫作、翻譯,其實只算淺嚐她們的苦境。然而,她們在難關逆境之中,未曾投降妥協。夏甲,主動逃走尋求自己的出埃及解放之道;她瑪,運用智慧言語與貪慾邪惡對峙;無名妾,以她橫陳於門前的最後身影淒厲指控;耶弗他的女兒,從姐妹的陪伴得到生命的終極滋養。她們鼓勵著所有的女性,永遠奮進竭力突圍。眾人的努力將匯聚成河,向將來更趨近兩性平等的境界邁進。她們提供生命中的苦痛做為階梯,邀請我們站在高處向前眺望。
她瑪以智慧的言語向哥哥勸說,只是愚昧貪婪耳聵心矇,竟將智慧玷汙摧殘。崔菲莉沉痛地指陳:「若智慧妹妹能保護男性、遠離放蕩女,那麼誰能保護智慧妹妹遠離放蕩男,這放蕩男並非外人、而是她自己的哥哥?誰能保護智慧妹妹逃離投機男,那話語諂媚、眼神淫蕩、雙手擄掠的強暴者?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以色列中闕如,我們也毫無解答。」即便沒有解答,我們仍願意真誠地面對這些駭人經文,並且站在她們身旁。如同崔菲莉將耶弗他女兒的記事置於全書最末,因為耶弗他之女未被遺忘,她的女性友伴們,陪伴她的最後時光,並且每年在特殊地點紀念她(參見林前11:24~25)。本書的最後,「將本文的焦點由誓言轉向受害者、從死亡轉向生命,也從遺忘轉向紀念。…雖未完全消除悲劇,卻減緩了哀痛的氛圍。」
姐妹同心成為夥伴,共享所有分擔苦難,相互扶持尋出生路,這是駭人經文所指出的生命方向。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創世記的性別閱讀 (第 163 期)
|
.創世記的性別閱讀 (第 163 期)
|
.《駭人經文》——帶來生命的反省 (第 104 期)
|
.她的教會?他的小會?——女性在現今教會決策圈的處境 (第 60 期)
|
.無名的傳道者——何以牧師娘沒有名字? (第 50 期)
|
.耶和華賞賜也收回 (第 48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