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04期 公民正ㄏㄤ?
字級調整:

文化.藝術
才華洋溢的建築詩人王大閎
關鍵字:
作者/徐明松 ()
  「上帝又翻開人的生活記錄,對他說:『你一直生活在邪惡中。你祇重視外表的美,卻蔑視了內隱的真,你寢室的牆上掛著悅目的圖畫。你聽到悅耳的樂聲,便會從你那淫樂的榻上起身。你崇拜我所厭惡的七種罪惡,你還吞食了禁果。你衣袍上繡飾的圖案是三種羞恥的標記。你的偶像並不是耐久的金銀鑄成的,而是易逝的血肉。你用香水來染香她們的髮絲,你把石榴獻給她們,你用番紅花來染紅她們的腳趾,又把毛毯舖在她們腳前,你用銻粉來染黑她們的眼皮,又把抹香塗在她們身上。你居然跪在她們腳下,將她們的寶座設在青天下,你就此將你的羞恥暴露在陽光裡;你的狂愚顯露在月光中。』」

──《審判日》,OSCAR WIDE(註1)


  35年前國父紀念館開幕(1972年)那一剎那,應該是王大閎最輝煌燦爛的一刻,從1965年以來,贏得競圖,修改至施工完成,整整七年的歲月,王大閎帶著大洪事務所裡的優秀成員逐一設計、檢視、堅造,並完成傳誦至今的國父紀念館。它既是當時國民政府對抗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意識型態的政治產物,也是台灣第一棟在市區內的大型紀念型建築,更是台灣第一棟大型鋼構架建築。

  那個時代,文化圈子沒有人不識王大閎。五○到七○年代任何有錢人想蓋房子,都會想到王大閎,如果王大閎不願意為你新居操刀設計,你肯定是缺乏品味,會因此而顏面掃地。還有另一則故事提到,早期代理American Express的牛天文,因多次與美方協商都無法取得台灣代理權,在幾近放棄的狀況下,請了台灣區負責人在陽明山別墅用餐,心想,生意不成,當個朋友亦可,沒想到,餐畢,卻驚喜地取得代理權,理由是住的房子有品味,這棟房子正是王大閎的傑作。

  王大閎到底是誰呢?這位仍健在,卻離開舞台許久的人,原籍為廣東東莞人,1918年生於北京,為中華民國首任外交總長、司法院長及駐荷蘭海牙國際法庭法官王寵惠(1881~1958)的獨子,與宋、蔣及孫家皆有深誼。王大閎一歲多時因母病逝,所以就一直住在外婆家,1918~1930年間,先後住過北京與蘇州,後至瑞士。自蘇州小學畢業後,分別在南京金陵與蘇州東吳初中就讀,一年半後,也就是1930年,父親調海牙任職,王大閎隨家人亦至歐洲,先在巴黎學法語,為日後學習打基礎,隨後進入瑞士栗子林中學就讀。七、八十位學生,就在二十幾位老師的照料下,過著軍事化的生活,同時打下了法、英與義大利語的基礎。「自小愛看武俠小說,以為會打架,就是俠客作風。大概是屢打屢勝,同學們送了一個『中國運動員』的綽號」(註2)。1936年考上了英國劍橋大學的機械工程系,一年後轉建築系。1941年進哈佛大學隨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學習,班上同學有貝聿銘與強生(Philip Johnson),並於1942年10月取得建築設計碩士學位。哈佛畢業後,拒絕普林斯敦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之「彈道學」(Ballistics)研究計劃與布魯爾(M. Breuer)事務所的邀約,接受當時的駐美大使魏道明邀請,在華盛頓中國駐美大使館任隨員,回到上海後,與四位友人共同成立「五聯建築師事務所」(1947),同時在上海市政府都市計劃委員會負責「大上海都市計劃」。大陸政權轉移後至香港工作,因父要求而到台北,時間是1952年。

  1953年,王大閎在台灣開始了他的建築執業生涯,設計了許多膾炙人口、引領風潮的建築,像1953年的建國南路自宅,蓋完後,建築系的師生絡繹不絕地登門拜訪,宛如經歷建築洗禮。設計台北市立美術館的資深建築師高而潘,曾提到參觀完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後,讓他三天悸動到睡不著覺,因為建築裡所透露出的現代中國現代建築氛圍是書本上讀不到的;同樣是資深建築師的吳明修,手上還保留著50年前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速寫的草圖,回憶如同昨日般地鮮明。王大閎隨後陸陸續續完成了更多劃時代的作品,1961年的台大學生活動中心,以摺板隱喻傳統屋頂起翹,堪稱中國現代建築的創舉,室內中庭的「內外不分」與「空間流動」,宛如傳統合院空間的現代性書寫;同樣是1961年的故宮博物院競圖,王大閎再次展現了他驚人的才華,巨大的倒傘狀結構以合理、優雅及抽象的方式銜接過去,隱喻屋頂,無奈當時的社會條件尚未成熟,本該執行設計案的王大閎,由於拒絕更改,硬是遭戰前換將。

  1964年的虹廬則是王大閎的第二個自宅,同樣膾炙人口。按鈴,進了鐵門,是一個光線、雨水都會灑下的小天井,角落植垂柳,如一座壓縮過的三合院天井。就如同王鎮華老師在其未發表的筆記中所提:「就虹廬叫門的方式,可以說保留了傳統社會人與人溝通直接的親切,不用對講機,透過漏空的鐵門與開向天井中的小窗,來客可以與家人直接對話,而開門電鈕就在小窗附近」(註3)。從半戶外的樓梯層層而上,每走半層會經過一個較暗的平台,再半層,回到可以眺望有庭園綠意且較亮的入口平台,這種一明一暗的空間節奏,頗有將「重門疊院垂直化」(註4)的趣味。就是這種重門疊院垂直化的轉譯讓傳統每一座封閉的合院重現在台灣的都市脈絡裡。到底是怎樣的創造力讓他的靈思泉湧,因為建築畢竟還是一個服務業,必須考慮使用人的機能,人必須在裡面活動,有文化的建築就不能只是一個盒子,它必須觸動五官,訴說文化情感。

<未完待續.....>
同作者相關文章:
才華洋溢的建築詩人王大閎 (第 104 期)
才華洋溢的建築詩人王大閎 (第 10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4 期 公民正ㄏㄤ? (43-4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4期  2008年  2月 公民正ㄏㄤ? 104
本期主題:公民正ㄏㄤ?
發行日期:2008/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在總舉選舉與公民投票之外——再思公民社會的公共性
目錄s/
由「私人」到「公眾」——從「公共性」看公民社會的形成
擺脫謊言與恐懼,真正當家作主人
審議民主在社區實踐的幾點觀察
基督徒的政治責任——從國家公民與上帝選民談起
公民基因改造工程
理性與狂熱的對話——社會運動者看公民社會
從基督徒社會運動觀點看公民社會
基督徒的公民責任
李崑玉傳道師與李嘉嵩牧師--兩代傳道人早期的生活
才華洋溢的建築詩人王大閎
你Wii了嗎?
除了〈人權宣言〉,教會還要做甚麼?
禱告與念力有什麼不同?
我有一個夢
《駭人經文》——帶來生命的反省
走過失望—— 《女生向前走》觀後感
原來我們可以那麼接近!——2006年世界傳道會東亞區YOUTH WORK CAMP行後感
我能為你們做什麼?——2007菲律賓IYSM感想
聆聽山中的呼喚──2007年暑假教育營
祈求就得著 ──2007和平福音隊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