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27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智慧或愚昧?培養你的媒體識讀力
作者 / Bryan Weynand

譯◎ DeepL

新冠疫情和種族歧視的抗議,以及圍繞著這兩件事颳起的媒體旋風,正在激化基督徒之間已經出現的緊張局勢。的確,我們需要知識和信息才能採取正確和明智的行動,然而過度的消費新聞往往造成焦慮、分裂、爭競和沮喪。

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有無數的訊息可供選擇,而大多數訊息都有一定程度的偏見,或被背後某個議題驅動,因此基督徒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謹慎對待我們知識上的「飲食均衡」。

⊂墮落世界的新聞業⊃

基督徒必須認識到,今天的新聞媒體嚴重影響我們思考和培養智慧的能力。《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一書中,作者波茲曼(Neil Postman)證明媒介的改變損害了我們公共對話的性質和內容。當我們的文化從主要閱讀紙本新聞過渡到觀看電視的視覺圖像,話語變得更膚淺和不穩定,更喜歡急促的挑釁和極端,而不是細緻和節制。網際網路加速了這樣的轉變,最終從根本上破壞了我們的說理能力。

然而,儘管媒體環境是充滿假消息、操縱點擊率和黨派咆哮的地雷區,好新聞仍然存在。想找到好新聞必須刻意為之和克制,但讀好新聞可以保護我們免於失去信任文字的熱情。為此,我相信通過聖經美德的框架來評估媒體資源是很有幫助的。

⊂智慧讀新聞需要美德⊃

1.真實
神厭惡虛假,並希望基督徒也同樣厭惡虛假(箴言13章5節)。雖然我們已經對社交媒體上的假消息有一定的認識,但我們還必須警惕相對成熟的媒體中其實也存在虛假。如今新聞更新的速度如此之快,即使是最專業、最老練的記者,要保持真實和準確往往也面臨挑戰。神希望我們分辨事實和故事。

此外,不經批判就聽信和接受謊言也是犯罪(箴言17章4節)。我們應該尋求致力於真實呈現訊息和思想的媒體,即使這些訊息和思想可能會破壞該媒體或者我們自己喜歡聽的故事。

2.謹慎自持
聖經經常提到謹慎自持是成熟基督徒所結的果子之一(彼得前書1章13節、提摩太前書3章2節、提多書2章2節),這些經文表明,基督徒的智慧包含我們說什麼,也包含我們不說什麼。

正如箴言17章27節所說:「寡少言語的,有知識;性情溫良的,有聰明。」我們應該尋找只說事實的媒體,得出事實支持的結論,而不是自己或媒體想要的結論。尋找那些沿著事實走向報導的媒體,而不是那些選擇性報導以支持預設立場的媒體。

3.謙虛
公共言論空間的兩極化,讓不同群體越來越堅持自己的立場,在論戰中他們會認為自己喜歡的一方提供的訊息永遠是對的,而另一方提供的所有訊息都是錯的。要小心採取這種態度的媒體!

正如基督徒被呼召要謙卑地生活和思考(以弗所書4章2節),我們必須容許自己世俗的典範被轉移、泡沫被打破,即使這讓我們很不舒服。我們應該尋求那些能夠接納公共事務持久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的媒體,他們留意細微的差異,而不是簡單塑造「英雄和反派」的故事。這樣,我們就能避免「自以為有智慧」(以賽亞書5章21節),也能避免同溫層的盲點。我們必須認識到,罪對公共言論的任何一方都有普遍的影響。

4.和睦
神憎惡人們爭鬧,嗤笑虛妄(詩篇2篇4節),並呼籲我們要和睦(馬太福音5章9節)。約拿單‧李曼(Jonathan Leeman)在《列邦如何爭鬧?》(How the Nations Rage: Rethinking Faith and Politics in a Divided Age)中說,基督徒對公共事務的態度應該反映對救贖歷史的「奇怪又迷人的信心」,而不是迫切渴望主宰世俗事務。爭鬧藉著破壞對耶穌的信心腐蝕靈魂,也透過不合一敗壞教會。顯然,和睦的態度與許多媒體的基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尤其某些新聞節目靠群眾的憤怒得利,作為娛樂和留住觀眾的主要機制。收看這些節目不太可能使基督徒受益。

⊂一些實踐的步驟⊃

1.優先讀平面媒體的新聞和評論
正如波茲曼所說,主動閱讀書面文字,特別能夠吸取具邏輯且井然有序的事實和思想。這是文字的獨特所在,與被動接受數位化圖片和影像形成強烈的對比,因為數位化圖片和影片往往不講究層次的遞進,並且更容易脫離上下文的語境。

2.不要僅僅讀標題
多數現代媒體都透過點擊獲利,營利和吸引的目光成正比。如果讀者只讀第一段,接著便開始分心去點擊下一個標題,這些媒體就會獲得更多利益。我們要抵制這種機制的設計,明智的新聞閱讀者會留意標題下面提供的新聞背景、內容和細節,尤其是那些刻意誤導、過度渲染的內容。請考慮閱讀更多靠讀者訂閱而非點擊率獲利的媒體。

3.避免閱讀特定傾向的新聞媒體
閱讀能針對一個問題呈現多種觀點的消息來源,避免選擇只通過某個群體的視角解釋事件的消息來源。你可以問這些問題來測試:這個媒體是否願意在適當的時候批評它支持的黨派、個人或機構?它是否會批判我喜歡的黨派、個人或機構?或者,相反地,它是否反覆推斷出有利於其盟友而不利於其敵人的結論?當然,這裡要注意一個重要的區別,有些媒體是根據已證明的哲學或神學(而非某個黨派或陣營)來發表評論,而這可能是有幫助的。例如,TGC福音聯盟網站發布的文章可以幫助人們通過基督教世界觀的視角處理當前的事件和議題。

4.不要讀太多
你需要意識到媒體消費在你的知識飲食中的地位,以及過度消費的風險。精心選擇幾個值得信賴的新聞媒體,然後定期查看,而不是在網路上不斷被動地點選。在這個24小時新聞不斷推陳出新的時代,至少選擇一份出版頻率低於每日的刊物,更多透過閱讀反思、分析,而不總是倉促地、急於對突發新聞做出反應,這或許也有幫助。

波茲曼認為,科技已經讓輕鬆獲取消息變得可能,而有些消息我們根本不需要知道,知道了也無濟於事。儘管21世紀的基督徒不應該對世界的不公義置身事外,但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能夠解決和需要解決的事情上是明智之舉。我們被造的目的是要在我們的影響範圍內活出救恩,而不是僅僅因為技術上可以得到那些壞消息,就去背負整個世界重擔。

所有這一切,不僅關係到我們在狂熱的新聞世界中個人如何維持理智,也關係到我們的基督徒使命。我們應該尋找的媒體資源,是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地作為門徒生活和造就其他門徒。消費新聞媒體時的識讀力或缺乏辨別力可能意謂著智慧與愚昧之間的差異──這意謂著媒體識讀力是當今世界基督徒如何見證的一個關鍵問題。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30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