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每年暑假一到,許多教會就開始忙著舉辦夏令營會,無論大小、不管城鄉或離島,一瞬間彷彿注入了新活力,踴躍於宣教大使命。但是,如果原本門可羅雀的離島或偏鄉小教會,突然湧進一大群短宣隊員,那會擦出什麼火花呢?在地的小教會該如何與遠來的短宣隊合作呢?面臨資源短缺和無法預料的大小狀況時,該怎麼辦?且來聽聽不同的處境和看法。】 2008年暑假因拍攝偏鄉教堂來到澎湖,順便探望在將軍教會的二叔陳降昌牧師。目睹離島教會情景,深深觸動我心。回來後搜尋澎湖地區宣教史,方知宣教師甘為霖牧師1886年來到馬公宣教,1970年代澎湖地區已設立19個教會,幾乎人煙所至的島嶼都有教會,看到昔日宣教師和信仰前輩積極佈道的精神及毅力,敬佩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老態龍鍾將軍顧 2019年3月,我受高雄中會傳道部囑託,負責牧養將軍澳嶼兩間教會(將軍和花宅),從此漸漸深入了解昔日宣教師的辛勞及澎湖地區各教會興衰的始末。追溯昔日19間教會、主日超過千人禮拜的榮景,如今僅剩八間教會(馬公、啟明、白沙、西嶼、新生、七美、將軍和花宅),主日禮拜不到250人聚會。 據我深入調查,50年來澎湖地區的人口,實際上有小幅增加,但為何長老教會在離島的宣教,卻衰退得如此嚴重?反觀其他友好教派在澎湖地區的教會,卻是逐年成長的。或許有人會說,是外教派來「偷掠」了我們的羊。但這樣的託辭,不僅讓我們失去了自省的能力,也讓忽略離島宣教有了藉口。 來到離島牧會一週後,我大略已經了解此地文化、政治、教育、經濟、人口之生態和結構。若非有強烈的宣教意識,年輕傳道人很難久留此地牧會。故此,20多年來,傳道部僅能委託一些退休「老」牧者,來離島「顧」教會和殘存的老羊群。 教會信徒結構老化,同工短缺、資源缺乏,牧者「校長兼摃鐘」,教會財務更是嚴重不足,雖有中會每月補助5000元,畢竟只是杯水車薪,不僅無法支付經常費,更甭奢談舉辦社區福音活動和宣教了。 因此,來到將軍澳嶼後,我迅速和地方連結關係,進入社區、校園,主動訓練學生參加台語文比賽,獲得地方百姓的信任。對外積極聯絡台灣的教會和朋友,尋找金源和物資,以便開展福音行動。 這兩年暑假都有福音隊前來短宣,一是新竹中會恩典教會的短宣隊;一是高雄中會河堤教會的短宣隊。另有嘉義中會東後寮教會的長執和年輕人前來做社區服務,頂著澎湖烈陽,汗流滿面,撒福音種子,叫人感動。 ■青年接棒福音傳 問題是我這「校長兼摃鐘」的老牧者,為了迎接台灣來的短宣貴客,事前的準備如家庭訪問、邀請報名、整理房間、清洗被單等,無不事必躬親,讓老態身影更形龍鍾,頓時恍悟為何將軍教會多年不敢邀請短宣隊前來。 來到將軍牧會三個月後,高雄中會傳道部關懷組前來馬公本島,關心澎湖地區牧者,並聽取我們的心聲。當時,我擬了一份離島宣教藍圖,提供傳道部參考,之後回台灣,也向許多牧者分享我的離島宣教異象。然而,或許是我人微(只是囑託傳道)言輕,不受重視,那份宣教異象藍圖終究不了了之,不僅沒有獲得正面回應,更是了無下文。 對於高雄中會忽視離島宣教(其實總會的態度也差不了多少),我抱著「失望」的心情,辭去了將軍教會的牧職。然而,我並未因此對離島宣教失去信心或感到絕望,我懇求上帝讓我回到台灣後,能召集並訓練一批有宣教異象的年輕人,成立「宣教使命團」,有朝一日再回到澎湖離島,恢復百多年前信仰前輩踏遍澎湖大小島嶼、努力傳福音的榮景,並延續他們在離島宣教的使命。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80期 相片提供:陳士彰、陳宇政、許欽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