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45期 無聊的長老教會?
字級調整: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劉阿飛傳道小記
關鍵字:
作者/林文章 (曾牧會於南庄基督長老教會,現為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院牧。)
  劉阿飛傳道,1890年(民前21年)10月19日生,苗栗獅潭人,從其祖父得到福音至他是第三代,(其祖父是台灣第一代信徒)。18歲至23歲就讀淡水神學校。畢業後曾在大湖、獅潭、月眉、關西等教會牧會。1926年(民國15年,36歲)5月6日,就任南庄教會,1961年(民國50年,71歲)8月20日,辭職退休,在南庄牧會共歷卅五年之久。退休後,住在竹南鎮大厝里自宅,與其子劉志明同居住。1970年(民國59年)8月21日,心臟病發,蒙主恩召,享年80歲。

  1916年(民國5年),劉傳道26歲,與南庄教會第一任傳道師葉作乾之長女葉長妹小姐結婚,生有三男五女。長男於日本讀書時病逝,三男生後不久亦夭折,次男劉志明為現今竹南教會之長老,曾執教於省立竹南高中,現已退休。長女真音已逝世,次女德音與夫婿在台南執醫業,三女清音為南庄教會邱秋發長老娘,四女文音為獅潭蘇耀靈執事娘,五女嘉音在美國當牧師。劉傳道夫婦極關心子女教育,每夜必舉行家庭禮拜,未嘗間斷。

  劉傳道在南庄牧會卅五年,沒向教會領薪,因當時會友大多生活困苦。他自己則耕作一些繼承來的田園家產以維持生活。曾聽會友轉述:「劉傳道說:『自己有些田園可耕,有得吃、用,足矣!』」劉傳道對會友一向極為關顧。當時有東河、蓬萊之原住民來南庄做禮拜,禮拜後,少則二、三人,多則五、六人,皆在教會吃飯;有時,有患病之原住民也留在教會食、住,劉傳道皆提供他們。此外,劉傳道亦協助會友解決許多生活上的問題。

  1957年,劉傳道67歲時,新竹中會欲以名譽牧師贈與,但遭其婉拒。茲摘錄一段日記於下:

  「1957年(民國46年)2月12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四屆總會集會於台南長老中學校,新竹中會書記──中壢教會牧師陳蘭奇及南庄教會女長老黃廖濺二人,同日夜間來,次女德音方面會,傳達新竹中會要以名譽牧師贈與,惟提出履歷書手續而已,但遭其辭退,因現已老邁,無能可為牧師之職矣。黃氏回來南庄,向南庄教會友傳達陳牧師非常歡迎、鼓勵之事,會友聽知,非常歡迎就職牧師之事,為其年邁,辭退會友之厚意也。」

  劉傳道一向勤於寫作,自南庄教會設教迄1961年(71歲退休)之教會歷史,大事皆有整理及記載,此亦其對教會的一大貢獻。

  總之,劉傳道,平時生活嚴謹、勤樸、富正義感、慈祥和靄。傳道娘葉長妹女士,性情溫柔、相夫教子、親切待人,亦為人家所稱道。劉氏夫婦在南庄牧會達卅五年之久,對南庄教會貢獻甚鉅,是主忠心的僕人。

敘述往事──有關劉氏家族 文‧劉志明
  回顧往事,筆者深深地體驗到上主的奇妙恩典,時刻感謝天父無限的大愛。

  先人曾祖父劉安都(1832~1992)不但是劉家第一代信徒,也是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一代信徒)。曾祖父共有五位胞弟:清安、春仔、阿保、水來、阿己。約在一百二十五年前,馬偕博士來到新港社(苗栗縣後龍鄉)一帶宣揚福音時,當地不少居民受聖靈的感動,蒙主奇妙的恩典,決志信仰獨一真神,認罪依靠主耶穌基督,曾祖父安都是回應馬偕博士的呼召,成為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初代信徒之一。

  根據劉家族譜記載,劉安都的曾祖父劉加己從中國漂洋過海來台灣,生了四個兒子,居住在新港社耕農。後來子孫生養眾多,為了家計,曾祖父安都在43歲時,帶領妻子乘氏(1834~1893)、11歲的祖父阿財(1863~1900)及么弟阿己等,向當局申請而准入蕃界謀生發展:路經南庄蓬萊紅毛館,到達獅潭庄,同心協力開墾水田約三甲,耕耘之餘,製造、販賣樟腦油。但因經營管理不得法,製腦油事業失敗,負了約當時日幣5000元以上的債務。

  曾祖父在獅潭庄開創事業,扎根以後,每年仍經常來回新港社,而大部分族親也陸陸續續地分散遷居於他鄉,遠者甚至遷到了南投縣埔里社。在這期間,獅潭庄的住戶亦增加不少,而逐漸地形成了新社區,名為新店村。生根在此地方的基督徒,除了劉家之外,另有蘇家等幾戶信徒,於是開始租借房屋聚會、敬拜上帝、宣講福音等聖工活動。

  劉家第二代基督徒──祖母甘氏傳妹(1866~1948),20歲時與祖父阿財結婚,生養三女三男。關於祖母抉擇接受洗禮,有一段奇妙救恩的見證:她的寶貝次男阿虎,八歲時突然發病,因無智、愚戇,聽信了甘家職為童乩的二弟,求神問卜,燒金紙給愛子飲了灰水,因延誤求醫治療而亡故。經深思、悔改之後,決志脫離民間世俗的宗教,倚靠耶穌,心靈從此得平安、自由,並熱心追求真理,亦引領童乩胞弟悔改歸為基督徒。

  祖母34歲時,她的丈夫不幸病故,留下一群子女。她確信這是上帝的旨意,
順從主的引導,勇敢面對事實,並繼承殘破的製樟腦油事業,鼓勵族人,用智慧管理事業,夜以繼日,勤儉忍耐,努力奮鬥,以愛主的心體恤長工們,同心合作。經幾年後,蒙主看顧,製樟腦油及養豬等事業順利,償還一切債務。由於她的節衣縮食,有了積蓄,成為小康的家庭,後代子孫均蒙福。

  祖母的純真、愛心、做人處事的態度、堅定的信仰、熱心事奉主,使她凡遇到難事都忍耐,勇敢面對事實,這種刻苦、奮鬥的精神是傳給劉家後代子孫,最為珍貴、無價的遺產。父親後來能獻身主用,當亦受到祖母的激勵。

  父親童年時(8~13歲),在家鄉獅潭庄儒林書房學習漢學;少年時(14~17歲),每日拔步到苗栗公學校,接受四年的日人小學教育。之後,受聖靈的感動,以及一些牧者的鼓勵、介紹,在祖母的同意、贊助下,於18歲時由祖母陪同,從獅潭深山到了淡水砲台埔神神學校接受神學教育。回想九十幾年前交通的不便,可知祖母的熱心及愛子之心。祖母接觸了基督教文化的教育,智慧受到開啟,相信對她日後對栽培後代孫兒女接受高等教育是重要的原因。感謝祖母及雙親對我們兄弟姊妹的栽培,讓我們有機會接受相當的教育。

  父親平時很重視子女的家庭教育及宗教教育。除了每禮拜三、五教會的祈禱會、查經會之外,每夜就寢前約十五分鐘,包括祖母、父母親、姊弟妹圍繞客廳大丹桌,在小油燈的微光之下,祈禱(大小輪流)、吟詩、讀經,全家一起做家庭禮拜。

  由於我們小孩不會說閩南語,讀羅馬字聖經非常吃力,尤其t、th、ch、chh等發音,當我們讀錯這些音字時,都受到父親嚴厲的訓勉;長大後,一提起這些事,我們還會互相取笑。

  父親要求我們每一位子女都要會背誦主禱文、信經、新的誡命──當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上帝──嚴格要求我們對人、對主都要誠實。他亦常常引用約翰福音書十五章16~17節的經文,勉勵決志領洗禮者:「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指派你們去結那常存的果實。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親求甚麼,他一定賜給你們。你們要彼此相愛;這就是我給你們的命令。」

  1961年,父親退休後,與筆者同住,三代同堂,在竹南教會聚會。當時筆者初任竹南教會執事,他叮嚀我說:「當教會長執者,要盡職服事主,關心教會信徒,並要特別盡力照顧傳道人的日常生活所需。」這段話至今仍在我腦海裡,記憶猶新。

  父親在學時,同學或同工常稱他「劉金輝兄」,這成為他的別名。而筆者所認識他的同學、同工,這些信仰先輩包括:郭馬西、陳溪圳、吳天命、湯鼎乾、湯鼎紅、莊聲茂、蘇阿均、葉作權、劉忠堅、劉阿秀、林彼得、陳蘭奇、孫雅各夫婦、鄒袁富來、徐復增等諸位牧師、宣教師、傳道師等,在南庄、土牛、頭份、苗栗、公館、竹南等地,每年利用春秋季節,在各教會、各地寺廟前廣場,同心協力地辦佈道會,宣揚主恩。當時每人發揮個人所得恩賜:講道、培靈、趕鬼、除偶像、醫治病人。有時,同工們也會向原住民傳福音,舉辦福音、衛生等講習會,著實負起時代的艱鉅任務。這些實情及精神常常浮現在筆者的腦海中,感念甚深。

劉阿飛傳道師重要略歷:
1.1891年10月19日出生,世居新竹廳苗栗一堡獅潭庄新店100番地。
2.1908年10月,由嚴清華牧師施洗。
3.1907~1913年,在淡水砲台埔神學校修業五年。
4.1913~1915年,受北部台灣基督教會傳道局派任龍潭庄基督長老教會駐堂傳道。
5.1915~1916年,再次深造神學教育,台北牛埔庄神學校畢業。
6.1916年9月16日,與葉作乾傳道師長女葉長妹小姐(1900~1977)結婚。
7.1916~1926年,受派駐堂各教會:獅潭(1916),南湖(1917),月眉(1919),獅潭(第二次,1920),大湖(1922),關西(1923~1926)。
8.1926年5月1日~1961年6月30日,受派駐南庄教會傳道,共卅五年。
9.1970年5月12日,蒙主恩召。
同作者相關文章:
劉阿飛傳道小記 (第 4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5 期 無聊的長老教會? (27-2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5期  1998年  4月 無聊的長老教會? 45
本期主題:無聊的長老教會?
發行日期:1998/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長老教會屬不屬靈?
教會與青年人
牧師的講道為何無聊?
牧師的講道無聊嗎?
不是坐禮拜,也不是做禮拜
從「坐」禮拜到「做」禮拜
劉阿飛傳道小記
網路交友
泰雅族的黥面藝術
信仰、音樂,大自然~~法國作曲大師梅湘
分享與村教會「社區宣教」的理念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憲法的精神
寫給在海外孤單寂寞的你──錯愛篇
「複製人」帶給你一些困擾嗎?
蒙恩的故事
一趟不容易的旅途
以運動作為傳福音的教會──談台中杏林教會兒童足球隊
克己與受苦
社區工作對教會事工的挑戰
再談教會對青少年的宣教策略
禮拜無聊嗎?
水煎包三年記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