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22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讓孩子擁抱大樹吧
作者 / 陳郁屏

日前在網路上看到一則視頻,一個小男孩蹲在巨大的樹樁前痛哭,他的雙手無助的撫摸粗糙的斷痕、不時把臉貼近那個比他整個身子還要大的殘樁,難以接受大樹已經不存在的事實,他在抽咽之間反覆呼喊的只有:「為什麼?為什麼!」我相信這是他第一次經歷到世界存在著難以理解的殘酷,而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在你的童年生命裡,是否也有跟自然的親密關係?一棵大樹、一段森林小徑、一條小溪,或是一處每年夏日必訪的海灣?

我深深記得童年時,母會還只是簡單的磚造老房,磚牆因為濕氣微微發著草泥霉味,屋頂上的榕樹欣欣向榮,根系在牆壁上形成有趣的紋理。每逢雨季,大人想必為著漏水等問題煩惱不已,孩子們可樂了!紛紛用平常摺飛機的週報摺小船,拿到庭院水溝舉行下水典禮。

當時的禮拜堂與磚房教室之間的中庭草地上,有一棵年輕的榕樹,主幹歪斜約75度角,向外伸展的枝椏與樹節,形成優良的攀爬與休憩點,讓所有孩子可以各自依身高與身手不同,盡情享受爬樹的樂趣。那個年代的主日學小朋友很野,總是在教會各處遊蕩探索,摘花編草玩蟲鬥酢漿草,每週都有新把戲。

然後,舊磚屋拆除了,連同庭院改建成美麗的新堂,四層樓的新教堂把空間分配得井井有條,每個人都很滿意,所以我只能常偷偷在心裡想念那棵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大樹。我想,如果我當時再小一點、對大人們忙碌於教會改建的辛勞認識得再少一點,或許也會為那忽然消逝的大樹與庭院,痛哭不已吧!

長大以後,我發現當年的庭院其實一點也不大,然而整個庭院的空間打理與迷宮般隔間相連的磚房,創造出好多的功能區位,溫柔的包容孩子們各種創意與能量,像是一個完美的生態系。對我來說,那是更理想的童年經驗,我非常慶幸自己成長於那個可以在教會的土地上打滾、想到時就爬到樹梢上躺躺的時代。

千百年前,大衛王在生命的低谷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平安,「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那份「使我靈魂甦醒」的深刻悸動,之所以能超越時空,不只因為極富詩意的文字符碼,更是真實從亙古流傳至今的創世恩典。今日我們稱之為家的美麗之島台灣,在短短數十年間承受巨大而快速的人工化,卻仍然透過生命之河與亙古的創造遙遙相繫,我們應該視僅存的自然為聖地。

在你的教會裡,是否還有一方可以呼吸的土地,土地上是否有著前人所栽植、上帝所澆灌的原生大樹?教會旁邊,是否還有可供玩耍的乾淨溪溝?它們不只是教會的背景,而是伴隨你與你的孩子成長的老會友、老朋友。守護保存它們的健康,是我們與自然和好的神聖約定。相信我,這也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祝福!

文章來源: <台灣教會公報>第3463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