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13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原民教育之道3
課後的愛,引孩子走進教會
作者 / 採訪、攝影/方雅惠

[編按]原民教育如何幫孩子找回文化,甚至走上國際舞台?無論體制內外,三位基督徒的努力,印證了課輔幼教創始人福祿貝爾所說:「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

3月10日,排灣中會大同教會課輔班搬新家了!所謂新家,其實是竹圍巷裡教會的發源地──一棟約20地坪的矮房子,為了讓課輔班孩子有獨立空間,從2013年11月開始整修,得到各界金錢與物資的支持,總算順利完工。牧師樂歌安‧達督里茂難掩欣喜在臉書po訊息,打趣地叮嚀志工媽媽們:「明天可別走錯地方了唷!」

2006年,當樂歌安以受託牧師進入大同教會,面臨的是迥然不同的光景。在口蹄疫、建築業蕭條、外籍移工取代等環境因素下,以屠宰業為主、板模工為副的會友紛紛搬離或遷回原鄉,經濟無法突困下,教會甚至於2003年申請暫停派任牧者。教會猶如失舵船隻,聚會人數只剩22人。

「看著教會百廢待興的模樣,我知道我沒有權利悲傷,更沒有時間嘆氣。」樂歌安當時腦海裡馬上浮現的是教會適合什麼樣的方案?有什麼資源與人力?社區網絡?財力如何?如何計畫?婦女禾場的社區工作經驗很快幫助她建立工作次序。

她先以《竹籬笆內的春天──第一代跨族群婚姻婦女的生命歷程》論文成功打入教會婦女的心,也以溝通成長團體建立她們的自信。2006到2008年,她循序漸進找回會友的信心,建立認同感,透過每日晨更讀經建立合宜的信仰生活。

成立兒童課後陪讀班更成為教會走進社區的關鍵。在沒有經費及老師下,樂歌安因看到社區孩童課後乏人照料,於2007年暑假試辦課輔班。初期所有母語或歌謠師資皆由牧師及長執擔任,執行計畫的講師所得納入隔年寒假的基金。如此試辦2個暑假、1個寒假,竟累積了小筆金額,供開設2009年全年無休的課輔班,運作至今。

事實上,除了2007年暑假及2008年寒、暑假結存的基金,教會無任何經費辦課輔班,送到縣府的方案也遲遲沒有著落。幸而成長團體班婦女成為志工媽媽,幫忙照顧孩子、預備點心與晚餐。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許多災區孩子在都市依親,屏東縣原住民文教協會將部分孩子放在大同教會;1919救助協會也前來合作。一學期後,文教協會評比全縣20個課輔班,大同教會一舉得到評鑑績優,取得續約資格。經費問題因簽定夥伴關係而暫得紓緩。

2012年,八八水災補助方案結案,教會正擔憂接下來如何尋得資源,政治大學黃教授適時將教會納入「全家零錢捐──雙東微笑計畫」,除了講師人事費,還加上行政費、膳食費等每月5萬元的款項,並協助接洽感恩基金會,拿到每年10萬元的補助。

各樣資源逐漸到位,課輔班規模逐漸成長。因鄰近學校的讚許與支持、學校老師的轉介,由原來的1班增設為2班,計有30餘名學生,這學期更增設國中班,目前學生8人。師資上,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系每天派5名學生來協助國小、國中課輔。支援餐點的志工媽媽6位,甚至還有行政人員及司機各1名。

此外,為鼓勵大專生留在教會擔任志工,教會積極募得獎學金,供大專生在課輔班當老師;高中生則做儲備老師,負責團康及生活秩序管理,升大學後自然成為寒暑假課輔老師。每年至少有12名大專及高中生留在教會,協助課輔及兒童主日學。

經過井然有條的運作,課輔班成效卓著,吸引越來越多資源,甚至回頭挹注教會。1919救助協會的連結從課輔班到食物銀行及急難救助,固定每兩個月分發一次食物及日用品,教會因而可以不定期分發白米、棉被及物資給教會附近老榮民,志工媽媽及青少年也不定期探訪及分送物資。

一路走來恩典點滴,樂歌安皆在臉書分享,捐助人看到善心有成果,也更願意更多給予……因著課輔班事工,教會不只打進社區,也引進外界資源,形成互利的共生系統, 是樂歌安所始料未及的,卻也深知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51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