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68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原民祖先在地智慧,共生克服自然災害
作者 / 亞弼達利

鎮西堡部落(Qalang Cinsbu)座落在海拔1700公尺大漢溪(qong hebum)上游的泰雅族部落,這是我的家鄉,我的根。從祖先(Bnkis)的口傳中,記載了14代族人在此地生活的經驗。

口傳中的故事,記錄了我們祖先從南投仁愛鄉(Pinsbkan)遷移的歷史,他們越過河流與大壩,要突破許多環境限制和阻礙,但豐富的生態知識與生活經驗,幫助族人找到這塊適合居住的土地繁衍後代子孫。

過去,當族人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不乏經歷過許多飢荒、風災、乾旱,但他們卻可以靠著對環境的敏銳性適時的調整生活與節奏,以躲避每一次災害,突顯了在地知識對環境的重要性。

在過去,族人藉由自然現象即可掌握未來訊息,例如透過雲層的厚度與顏色,或者陽光的色澤形狀,都可以理解未來的氣候發展,甚至掌握到颱風的成形和走向,以作為族人日後避防災的準備工作。

又例如族人透過對植物生長過程亦可辨識農作物正確的種植時間,同時植物本身也可判斷氣候的變化等。而這樣的在地知識與經驗不僅突顯了我族豐富文化的涵養,還包括人與自然互動關係和方法的維持。

如今,這樣的經驗受到科學質疑、取代並且逐漸被邊緣化。曾令我印象深刻的幾個環境教育知識的經驗,卻讓我重新反省在地知識與環境災害的關係:第一是關於對雪的知識,祖先告訴我,大雪是大自然的修剪師,山林在雪的覆蓋下,可以淘汰老舊且沒有生長力的枝條,以幫助山林快速進入休養時期,等到隔年春天新枝又可以重新生長。

第二是關於土地自然崩塌的知識,祖先告訴我,崩塌也是一種自然界在生命延續的做法,土地承載量高,自然會啟動釋放能量工作,以便使土地快速復原;即使土地崩塌,日後時間一到,新的植物又將會重新在崩塌地上依序生長,帶來新的生機。

第三是關於河流的知識和經驗,祖先告訴我,河流是一條乘載我族生命的水流,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文化,透過水流可以述說部落的故事和生命經驗,延續我族人命脈的重要象徵。

最後,我們回到在地知識與環境災害問題。現代的社會強調研究和學理,注重科學與知識,而漸漸忽略了在地知識與自然共生的價值和內涵,使現代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多。誰知道未來可以如何,但我深深認為,原住民在地知識是克服環境災害重要的關鍵。

(作者為泰雅族新光部落至善基金會新竹工作站主任)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48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