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87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從醫生到牧師之路
作者 / 高飛/採訪
二○○三年八月的某一天,當時才卸下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職務的翁瑞亨,走進了位於新竹的台灣信義神學院,重拾學生身分。距離他當年走進台大醫學系的時間,相隔至少也有四十年了。不同的是,當年還是年輕小伙子的翁瑞亨,想的是如何成為優秀的醫生?但現在的他,想的卻是:「我要如何醫治人的心靈?」

從初中、高中到大學,翁瑞亨從來都是以第一志願考上當年的一流學府。然而就在他成為台大生之後,卻突然發現,自己的人生竟好像沒有什麼目標可以追尋了?一切好像就在一夕之間失去了意義?

在當年流行「存在主義」的時代氛圍下,翁瑞亨努力接觸各種資訊,藝術、哲學、心理,甚至佛學,但直到接觸了基督教,他才知道,原來自己是上帝所創造,是被上帝所愛,也才真正明白,自己未來的一生要為主而活。「找到了醫療傳道的心願與志向,心裡踏實多了。」像開竅了般,翁瑞亨早早就立下要念神學院的決定,而如今,他也真的成為了一個牧師,正在努力地實現醫治人心的目標。

回想那段在政府任職的經歷,翁瑞亨說,即使在高位,能做的還是有限。「自己不過是海裡的一朵浪花,只能隨著海浪起伏,無法控制海浪,只有上帝才能。」翁瑞亨感受到的是更多的挫折,因為自己實在是有限的。從醫生到牧師,翁瑞亨經歷了很多轉折。其中,SARS疫情是讓他立定心志念神學院很重要的臨門一腳。

翁瑞亨說,那時候為了口罩問題,國健局被許多人罵得滿頭包,面對人類從不曾遇見過的病毒,根本無從掌握。他記得,那陣子全國的醫學界菁英每天開會,希望找到因應方法,但面對著排山倒海的壓力,翁瑞亨說,他看見了人的自私自利,體驗到了被隔離的感覺......。那時候,他想到,如果教會界能夠在一起禱告、面對爭戰,不是可以讓福音擴展嗎?但是想歸想,卻連他自己都不願意擺上,翁瑞亨內心充滿了掙扎,而這次經歷,也在往後的人生路途有了很大的轉變。卸下了院長、局長的光環,現在的翁瑞亨,過得要比以前更開心自在。

身為嘉義基督教醫院院牧部代理主任,到病房探訪,是翁瑞亨每天必做的一項服事。事實上,這還只是他工作的一小部份。因為院牧部的事工,涵蓋了臨床患者關懷、福音佈道、員工關懷及福音視聽傳播。翁瑞亨說,嘉基每五十床設置一位傳道師,希望用基督的愛給予住院患者在情緒上及心靈上的協助、扶持,進一步引導患者依靠相信耶穌基督。此外,院牧部也會透過詩歌、感人的見證,每日向數以千計的門診等候患者傳揚福音信息,並且也要配搭教會聯合佈道事工。

同時具有醫生與牧師角色的翁瑞亨,分析了這兩者的不同時表示,過去擔任醫生,較多的是在病人身體上的醫治。但現在,做為一位傳道人,他醫治的是人的心靈,是可能會影響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他舉例說,他在擔任國民健康局局長任內,主要的工作是預防保健,遇到的困難很大。「一般人都知道基本養生之道,但卻做不到。」「因為心靈的軟弱,沒有動機。」就像明明知道運動對身體好,要儘量接觸人群,與人交往,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動力。而這個絕對不是一般醫生能夠幫忙的,他說,這涉及到人的內在生命軟弱的問題。此外,當醫師,往往要靠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經驗,但傳道人卻是「無依無靠」,只有單純地仰望神。

翁瑞亨說,做為一位外科醫師,他醫治病人要用手術刀,但當傳道人,卻只有靠禱告、靠聖靈的工作。當醫師要很有自信,否則病人也會怕;但是傳道人,看到心靈脆弱的人,卻只能靠禱告、靠上帝的話,「主權在上帝,只有謙卑地求神幫助,但是神卻又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儘管現在的身分是牧師,但翁瑞亨笑說,有時候去探訪病患時,還是會碰到病患要問他有關病痛的問題,所以他還得提供醫療諮詢,所幸與牧師服事內容相較,這部分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畢竟,我現在的角色是牧師,福音關懷還是主要的服事。」

■如何關懷病患
談到如何關懷病患,翁瑞亨說,關懷病人必須要做到傾聽、接納與陪伴。可別小看這三項,一般人如果沒有這份心,也沒有接受適當的訓練,是很難做到的。因此,才有所謂的CPE(臨床牧關教育)的訓練。

1.病人、家屬感受得到的陪伴:翁瑞亨表示,陪伴要能夠與病人及家屬同在,此時我們不一定需要有太多的言語安慰,也許只是握著病人及家屬的手一起禱告,就可以讓他們感受到那份愛的交流與平安。

不過談及此,翁瑞亨說,目前神學院的傳道人養成過程比較弱。拿醫生養成過程而言,醫學系學生除了基礎醫學、臨床醫療之外,還要有實習。但神學院的訓練,多偏向基礎神學,臨床訓練較欠缺。另外在實習部分,也少了結構化的訓練。

翁瑞亨建議,教會在帶實習神學生時,應該要有階段性的計畫,讓實習傳道人可以多方接觸教會的不同服事與歷練。此外,翁瑞亨也期待神學院的牧養教育能夠有更實際的做法,不要太過理論,例如哀傷輔導,是必須親自去做、去體驗的。

2.教會與醫院有效的配搭:現在有愈來愈多的地方教會都在尋求與醫院的配搭,例如組成探訪隊於固定時間前往醫院,關心病患、為病患禱告。對此,翁瑞亨說,這是很好的做法,也是必要的。他表示,人在生病的時候多半是心靈最脆弱的,此時如果有教會弟兄姊妹前往關懷,因為感受到基督徒的愛心與溫暖,信主的機會會比較大,至少他們會願意接受禱告。

不過翁瑞亨認為,病患決志後的後續支持與關懷更是重要。他說,有些病患雖然在醫院信主,但是出了院之後未必就一定會去教會聚會。因此在探訪時建立與病患的關係就相形重要了。

3.關鍵時刻做關鍵的事:翁瑞亨表示,教會如果在特定的時刻,與醫院院牧配搭傳福音,這個關係的建立就比起一般時刻的探訪效果要來得好。「關鍵時刻做關鍵的事。」翁瑞亨舉例說,就像在家裡陪孩子,在小孩重要的時刻需要父母關心陪伴時,父母適時的協助會帶給孩子很溫暖的感覺,會覺得被重視。

同樣的,對病患及家屬來說,所謂的特定時刻,就好比面臨要動手術前的心情,常是忐忑不安的,如果我們能夠在這個時候陪伴他們,為他們禱告,和他們分享上帝的愛,這樣的關懷會很容易進入他們的內心,那個感受會很深刻;然後在開完刀後再去探訪,病患及家屬更可以加倍地感受到帶給他們很大的支持力量,那麼關係自然而然就建立起來,而且在他們離開醫院後,教會再主動關心他們,此時向他們提出來教會聚會的邀請,就容易得多了。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2933期
圖片來源:中華信義神學院http://www.cls.org.tw/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