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21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希望亞美尼亞的冬天永遠不要來
作者 / 葉啟祥
1.荒蕪之地
●先知的預言場景
讀以賽亞先知書,談到以色列被擄的預言,看那些被列國擄掠後的荒涼,以賽亞說耶路撒冷:「異象谷有潰亂、踐踏、煩擾的日子,城被攻破,哀聲達到山間。」、「你使城變為亂堆,使堅固城變為荒場,使外邦人宮殿的城,不再為城,永遠不再建造......。」讀這些字句,我沒有知覺。我這個年代的人,從未經戰爭的災難;但到亞美尼亞後,我讀舊約的印象,卻一幕一幕跳上眼前。

潰亂、踐踏、煩擾、亂堆、荒場......在綿延的平原、丘陵,牽延著無數沒有蓋好、蓋到一半、蓋好被拆的房子,荒場的房子組成亂堆的村落,都肇因於千年的歷史、種族與宗教的煩擾。

亞美尼亞的歷史源遠流長。創世記八章4節中提到:「......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亞拉臘山,便在亞美尼亞境內,甚至有一說,亞美尼亞的首都葉里溫就是挪亞本人親自建造的城市。

三○一年,亞美尼亞王提裡達底三世(Tiridates III)定基督教為國教,使亞美尼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基督宗教國家。四○五年,亞美尼亞字母發明。四二八年,亞美尼亞王朝滅亡,之後二百年間東亞美尼亞一直被波斯人所統治。

四五○年和四八二年,東亞美尼亞爆發兩次反對波斯統治的全民起義,雖然失敗,但迫使波斯帝國讓步,亞美尼亞恢復實際上的自治地位,並可以保持基督教信仰。六八○年波斯被阿拉伯所滅,阿拉伯人強迫亞美尼亞人改信伊斯蘭教,但沒有成功。西亞美尼亞,則與蒙古保持友好關係,也對十字軍友好並提供援助。一三七五年,阿拉伯為了徹底阻止十字軍的騷擾,將西亞美尼亞王國征服。一四五四年,在拜占庭被鄂圖曼土耳其征服後不久,亞美尼亞也失去了她最後一點的主權。一八二八年,東亞美尼亞被沙俄從土耳其手中買回,許多亞美尼亞人因此搬回亞美尼亞。

一個基督教國家,處在他教環伺的中間,堅守信仰成為她舉國的災難,到了二十世紀,悲劇的鐘聲撞擊出最急、最大的哀嚎聲。

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一八年間,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鄂圖曼土耳其政府,因為害怕亞美尼亞人叛亂,殺害了大批亞美尼亞人,估計死亡人數高達一百五十萬。亞美尼亞大屠殺、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侵華日軍的南京大屠殺,被稱為二十世紀人類歷史上的三大屠殺。後兩個屠殺,已經被歷史公認,但是弱國無歷史,至今承認這一段歷史的國家,還是少之又少。她許多的歷史悲劇,都來自信仰的因子,這些苦難,並未奪去他們對上帝的信賴,至今仍然維持著基督信仰不墜。

●後殖民的情節
蘇聯時代,這個國家在共產主義下有幾年的平順,「起碼,人人都有工作。」與我們同行的展望會同工,瑪麗亞說,但是到了蘇聯解體,讓舉國陷入極度的貧窮。在這過程我們見到共產主義過渡到民主國家的慘狀。瑪麗亞說,一九八八~一九九二年間,那四、五年沒水沒電,為了上大學,每天晚上點油燈讀書,讓她「恨死蠟燭了!」到現在看見蠟燭都會害怕。

現在的情形又是如何?很多的共產國家開始民主化時常伴隨營利機構民營化,原本國營企業因績效不彰讓渡給民間,最後都會由少數的既得利益者獲得;原本無產階級的制度轉變成新階級把持國家的企業,而等著國家給工作的人就淪為失業人口,最後只好到外國去謀生,淪為外勞。

除了首都葉里溫可見商機外,其餘地區幾乎都是荒野,僅靠著少數的個人放牧維持著生計。就像「後殖民時代」,一樣的場景,對年長者來說,還在懷念蘇聯時代人人有工作的年代,但年輕一代,卻開始反省殖民母國帶來的傷害。

即便如此,仍然無法掩蓋這個民族的藝術才華;亞美尼亞是個文化的古國,在歐亞非不同的文化中,孕育出獨特的文化,展現在音樂、文學、宗教、舞蹈、甚至經濟的才華。那時「土耳其人之所以要毀滅亞美尼亞人,就是因為亞美尼亞人太聰明了!他們很會做生意掌握經濟優勢。所以土耳其人嫉妒這個民族。」瑪麗亞說。

2.冷冽的冬季
一月的雪覆蓋著高加索山,整個亞美尼亞也被大雪覆蓋,冬季長達半年,最低溫為攝氏零下25至30度,多數地區因為沒有電,自然也沒有暖氣設施,一些住家甚至結冰一公尺高。每個家庭,只好以牛糞混著草,丟在爐子中燒,以便維持屋內的溫暖。但是,身體暖了,卻傷了眼睛。

對很多家庭來說,冬天真的很難熬。在一個受訪的Rafik Karapetyan的家庭,父親已經長年臥病,小孩子每一天從學校回來便是放牛,當他提到家中因為所有的燃料都燒盡,不得不拆下屋頂當燃料來燒,不禁讓我們一陣心酸。

3.古老的基督教信仰
有小高加索山橫貫、境內地形崎嶇的亞美尼亞,是舊約聖經中挪亞方舟在大洪水退去後著陸抵達之處。亞美尼亞的基督教信仰是直接從耶穌的使徒領受的。在西元第一世紀時,福音最早由使徒巴多羅買(Bartholomew)及達太(Taddeus)傳至亞美尼亞。在那時的亞美尼亞國王都是信奉異教的,寺廟到處林立。

到了三○一年時,葛果利將福音傳給亞美尼亞國王塔達特(Trdat III,或提裡達底Tiridates III)三世,使得亞美尼亞成為第一個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目前亞美尼亞的基督徒人口約為94%。

這般長遠悠久的信仰,在成為蘇聯附庸國後,迫害殆盡。一九二二年亞美尼亞成為蘇聯的附庸國,蘇聯政府以「宗教是人民的鴉片」教條,把教堂變成博物館、倉庫,關閉或摧毀教堂。政府視神職人員為危險份子,強迫他們放棄職務或施以嚴厲的懲罰,或迫害和放逐。一九三八年時,亞美尼亞主教科倫一世(Khoren I)就遭蘇聯的「國家安全委員會」(The State Security Committee,簡稱KGB)暗殺,當時基督教受迫害之慘重可見一斑。

在蘇聯統治的七十年中,神職人員不得在公共場合穿著牧師服,若有牧師(或神父)被逮到執行禮拜儀式,就會遭流放。許多家庭只得冒著危險,偷偷在家中設立祭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聖埃切米亞津」神學院再度開放,亞美尼亞也可以恢復出版宗教刊物,但蘇聯仍派遣共產黨官員監督。還有許多其他另外的限制,譬如:在亞美尼亞有超過五百間教堂,但只允許其中的十七間重新開放、一次不得接受超過卅五位神學生、一年之內不得超過一或兩個神父被按立。因此,在當時「聖埃切米亞津」若是一年內有二或三人被按立神職,就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大事。另外,受洗是不被允許的,因為蘇聯要求「聖埃切米亞津」必須呈報所有的受洗名單。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亞美尼亞人偷偷為他們的新生兒施洗。

現在已經信仰自由,但是,神職人員普遍不足。世界展望會的社區合作方案,巧妙地將學校、社區、幼稚園和教會結合。因為當父母送小孩來到社區,或是來上社區教育,便有機會和教士面談,或是讓教士引導他們讀經。使徒教會仍然保有悠久的信仰傳統,所有的儀式全然按照經文去做,不可造次,這樣的信仰現在開始面對新興福音教會的挑戰,猶如宗教改革的現代版。

Nodar Nicolas是一位新教的牧師,問他為什麼會從使徒性的教會,轉為福音教會的牧師?他說,他出生於一個傳統信仰家庭,直到廿三歲的時候,一位老女人挑戰他的信仰,那女人說他「不遵從聖經的話生活,甚至不知道上帝!」直指他不是一位基督徒,令他異常生氣!於是決心讀聖經。這時他才發覺,他家很久以前就受洗,但是家裡很少提到上帝,會提到上帝通常是他的父親喝酒時,才會不斷地說:「喔!上帝啊!上帝啊!」家裡的人將聖經看得很神聖,只有在儀式的時候,才會去親吻聖經,卻未曾被鼓勵要讀聖經。

於是他從讀經中知道真理、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離開罪,要依照真理而行,變成為一位福音教會的信徒與牧師。如今,教會有三百位信徒,他也要在葉里溫成立一個聖經學校,造就年輕人的信仰。

位於首都葉里溫北面的一座埃切米亞津(Echmiadzin)教堂,留著基督教的聖物,最受矚目的便是十五世紀時在亞拉臘山取得的挪亞方舟的木化石,以及相信是昔日刺入耶穌肋骨的聖矛。這對當地的觀光很有吸引力;只是,我們還需聖矛嗎?觀光的價值、歷史的憑據以外,「對現代的信徒而言,那又是什麼?」我心中想著。

4.重視家庭價值
即使在荒廢的年代,守住家庭,成為亞美尼亞人的極大目標。在小孩子的身上,即使家中已經家徒四壁,他們仍然給小孩子最好的穿著,再窮也要打扮,要小孩子受教育。在路上經常看到媽媽牽著小孩子的手上學,給予他們無情荒地最多的溫暖。

當展望會同工送給一個媽媽一頂帽子,這位媽媽立即將帽子轉給了女兒。當地的婦女很令人感動的是,在非常貧窮中,仍重視子女的教育,「即使賣牛、賣羊也要子女上大學」,給小孩吃最好的,穿最好的,送小孩上學,莫不是為了小孩的將來!

而與我們一起的另外一位展望會工作者則在多次邀請後,還是沒有與我們共進晚餐,他說:「每一天都要回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飯!」重視家庭的價值,可見一斑。

5.給孩童夢想
世界展望會已經在塔吾許的地區耕耘五年了!展望會和當地的使徒教會以及福音教會合作,在福音教會已經開設許多的電腦教室,讓許多學童開始與外界的資訊溝通。

在嘉瓦地區,相對的並沒有太多的設備。小孩Garik下課回家後,便待在家中,對他來說,唯一的玩樂,便是放學後在自己的家中拿一個小車輪,不斷地轉動。我問Garik:「你最喜歡做什麼?」「喜歡看電影。」「看什麼電視?」「喜歡看足球。」「有沒有喜歡的足球明星?」「我最喜歡羅納多。」當我問他,「將來想要做什麼?」「沒有,只想要放牛!」我再也問不下去了。

另外一區,一位在塔吾許一位孩童,我問他:「你將來想要做什麼?」這個孩童說,「我想學電腦,希望有一天可以去當兵,可以保衛自己的國家。」我聽了,明白一件事:夢想何其重要!在物質缺乏時,當然要先補足物質,東西有了,孩子需要夢想,有沒有夢想,在於在作夢的年紀,有沒有人扶他一把,給他作夢的機會。展望會在這裡,不是給予太多的物資,而是讓這個國家有未來,幫助小孩勇於夢想、想像自己國家的未來,那麼這個國家就會有希望。

當我們一行人到Sarukhan,他們以當地的禮儀習俗──自製的麵包沾著鹽巴吃,來歡迎我們。在儀式中,也是小孩學習的時候。在這裡,每個小孩都被重視,尤其學習遲緩的小孩也被重視。在蘇聯時代,每一個學習障礙的小孩,都被隱身在社會中,無法進一步學習,但現在開始被引導出來。當他們唱起歌時,天籟一般的聲音,終於讓人們知曉,他們是荒蕪世界的顏色,是岩縫間的小花,若有人相助,就璀璨得可以自己開花。

6.展望會的焦點
展望會關懷的焦點是小孩,照料小孩的是家庭,讓小孩成長的是社區,少了這兩樣,各樣的關懷就有缺角。世界展望會,以小孩為圓心,向外畫出家庭與社區兩個同心圓。

世界展望會的負責人,來自於澳洲,問他為什麼不做物資的救濟,而要做社區營造的工作。他說,亞美尼亞因為經濟的因素,失業率極高,所以,家中有生產力的男人,都往蘇聯或是喬治亞去當外勞,可是他們賺的錢根本比不上國內的通貨膨脹,因此就算出去賺錢也是貧窮,家庭也跟著瓦解了!展望會在當地設立小型經濟合作農場,供應牛隻,讓當地人開始養牛,有了工作,男人才會留下來,家庭才能持續下去。而且,社區中心,是要建立起當地的社區,使它活絡起來。社區與家庭都健全之後,小孩子才會被整全的照顧。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2936期
圖片來源:http://www.geocities.com/kfzhouy/Regime/Wasiac.html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