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74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羅榮光牧師的心靈自述
作者 / 羅榮光

我在苗栗客家莊裡出身,因祖父在16歲時聽了馬偕博士的佈道會,開始有了信仰,並成為公館教會的長老。祖父與祖母活了九十多個年頭,一生對信仰都很堅定。而我也就生長在一個基督教的家庭中,這也是我最早開始接觸到信仰的起源。爾後,有一次因為生病沒去教會,一位來自國外的宣教師特地從很遠的教會騎著腳踏車前來探訪我的病情,給我一本耶穌的漫畫,讓我很感動。也給了我很大的影響,並了解到基督信仰的理念是一種關懷、一種鼓勵。

到了高中時,由於父親對我的疼愛有加,所以不論生活多麼辛苦也要供我唸書,後來沒多久因工作的關係,父親發生了意外而過世。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到了高中三年級時,母親因病也過世了,接連著喪父與喪母之痛,讓我開始思考人的生命價值。就算我的父母得到醫生的醫治,但是最終還是會面臨死亡,而人死後會到那裡去呢?何謂永生?有這條路嗎?所以我開始探索耶穌賜予永恆的生命問題,並開始想當傳道人傳福音,因為這比人生短暫的醫治來得更重要。這是我決定走傳道人這條路的最初想法,我想父親如果在世,也會希望我去唸神學院。

從小我就是生長在一個大家庭,家中有祖父母、長輩等,在外又有教會的團契給我鼓勵及支持,讓我在高中時雖經歷了人生的大變化,但卻不至於太孤單。
讀完神學院之後,自己就立定了志向,希望能回到生長的故鄉客家莊去牧會,並對自己的客家族群有負擔。當時同窗的同學當中,有幾位走向神學專業一職,去當神學的教授或老師,而我自己則因為在學期間就不太專心唸書,又特別喜愛參加各種學生會活動,所以選擇了牧會及從事客家莊宣教事工這一途。

◆夫妻靠體諒關懷

由於我本身是一位客家人,在文化上比較保守,外表給人的感覺也比較孤獨,高中時又因喪失雙親的痛苦造成個性變得內向;但在神學院四年級時因實習的關係回到故鄉教會幫忙,那時從聖經學院也派來了一位彭姓女同學,兩個同工因近水樓臺,有機會朝夕相處的情況下,後來就成了我的師母。原本是位籃球選手的她,個性開朗活潑,喜歡彈琴唱歌;在她的感應之下,讓我也慢慢改變了自己,遠離孤兒的包袱,並走出人生的陰霾。我想這是在結婚之後,又在教會牧會時,給我最大的幫助,因為師母的樂觀、平易近人,是在教會裡不可或缺的。在照顧家庭上也是不遺餘力,讓我在牧會的過程中沒有後顧之憂。另外,師母也常會在我遇到問題時給我很多意見及幫助代禱,有時在我較衝動行事時勸止了我;我參加街頭遊行時,平衡了對我有贊成及反對的聲浪。而當時為了突破政府的某些禁忌或行動時,對家人也造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這些都是我對師母一直覺得很感謝又抱歉的地方。
  
後來一向身體良好的師母在健康上亮起了紅燈,發現了直腸的腫瘤,這對我來說非常震驚,最後決定動手術切除。這段過程考驗了我們夫妻之間的感情,在師母手術之後,需要人照料、陪伴。我也了解到做丈夫的,真的需要多一點體恤妻子的需要及感受。

◆因為愛,所以不畏政治強權

1979年我到了總會擔任傳道幹事,當年也是美麗島事件的同一年;由於政治因素,幾位牧者及政治人物被捕入獄,我開始參與關懷受難者家屬,那時真的深深體會到作為受難家屬的孤單及不安。但是也是在關懷她們時,看見了上帝的愛;那時一般人都不敢接近她們,而我和幾個牧師及信徒一直在關心她們,因為她們的丈夫不在,而我們卻能在那個時候關懷她們,我體會到了雖然她們的家裡沒有了男主人,小孩可能還嗷嗷待哺時,她們卻還要堅強的守護著家,上帝給了她們勇氣和恩典,讓我們一起度過難關。

也就是因為這個因素,成了我人生裡很大的轉捩點,從原本一個屬於保守派的牧師,成為一個重視社會議題及關懷政治的牧師。並了解到要傳基督的愛必須實踐在生活上,即傳道的一體兩面,一般信徒在工作及生計的考量上無法為當時的政治來發聲,所以我有這個使命,上帝帶領我在美麗島事件時對受難者的關懷,雖然遭受到恐嚇與批評,但是我還是要繼續為台灣這塊土地為台灣人民來努力。這個信念與使命感一直引領著我,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和意義。
  
我的家庭也因為我的政治關懷受到了很多壓力,子女曾問我:“爸爸,為什麼你要參與這樣的事?”我當時很肯定的回答我的孩子們說:“爸爸這樣做是希望將來,在你們的這一代時,講話可以不用害怕,可以有自由,不用再恐懼政治上的壓迫。”而且我一直相信「愛裡面沒有懼怕」,聖經裡面告訴我們,人如果活在上帝的愛中,你真的愛這個國家、民族,就不會害怕,這也是我一生的信仰歷程、一生的信念。我知道如果當我開始害怕,就代表我的愛不夠;所以有愛,就沒有害怕;這也是基督教的信仰理念。

有時候我知道我的任務在那裡,但是長老教會的制度不允許我這樣做,因為長老教會是執行代議共和的教會,所以很多事情都必須經過開會決議才能執行;另外第二個困境是,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來認同關心總會的事工?大家的宣教異象到底在那裡?有時候難以啟齒的困境是不為外人所知的。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也很感謝上帝之前讓我在美國時有機會接受到協談的課程,幫助我較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及抒發情緒。

另外我對人性之研究也很有興趣。當你瞭解人性的懦弱及腐敗,就能面對所有的問題。像耶穌在教育祂的學生時,他們跟耶穌一起生活、看耶穌的行事、聽耶穌的教導,看到耶穌這麼有愛心,但是當中居然有學生出賣祂,就是猶大使耶穌釘在十字架上,而耶穌最喜歡的彼得居然三次不認祂,在耶穌最需要人陪伴時,門徒卻都跑走了;那我是誰?我跟耶穌怎麼比!所以上帝的僕人也會有軟弱的地方,我看到了人性的黑暗面,所以才有勇氣去面對困難;別人如果批評或者發黑函攻擊我,該如何去面對?就是因為我看到了人性的軟弱,所以我選擇用包容去解決一切困難,就不會成為自己的重擔,我也體會到了做為上帝的僕人”要超越人間的褒貶”,不管別人的評價如何,都要這樣去面對,因為你是對上帝負責,只有儘量去發揮,上帝會紀念你的付出;經過歷練,你的成長、你的智慧上帝都賜予,也將成為你一生的資產,這樣生命才是有意義。
  
◆做一個謙卑的僕人,以柔性取代刻板
  
可能一般人第一次看見我會覺得我很嚴肅,不是一位可親的人,以前在牧會時也有女青年在教會看到我,卻繞路避開我去找師母;但事實上後來他們都知道我是一個很輕鬆很愛開玩笑的牧師,但有時候由於公事繁忙而忽略情緒上的控制會發脾氣。我還是會有感性的一面,例如在處分人事時,會心軟、會儘量避免用考核來看待一個人;另外由於對政治關懷議題很關心,就變成必須要跟比較不公義的事情爭戰,而相對的就是內心要很澄靜;所以我喜歡聽古典音樂、喜歡看散文、喜歡寫文章…最後出版書籍。由於對政治議題的關懷,便開始著手寫關懷台灣前途及台灣人心靈的文章,雖然這些是屬於政論性的文章,但事實上在字裡行間還是看得到我的信仰與感性。
  
有時候回到家裡,師母會問我:”為什麼還不能放鬆?”;其實就是在思考要用什麼方式來處理問題,也就是在持續思考當中,很多創意及解決方法就會出來。當然最大的力量來源還是透過禱告,只有在跪下來靜心禱告時,才能在做決策時有很大的力量。我知道我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聖靈的幫助。晚上也需要自我反省及感恩,讓我越來越覺得作為一個上帝的僕人要學會謙卑,這是一個種信仰告白。當然我也很喜歡與人交談,因為透過與人談話,才能讓人的心靈更有交流。另外我也很喜歡寫作,因為透過寫作,你要把自己的信念、感受寫出來,就好像是跟自己在對話一樣。
  
◆神的指派,期待另一個新的開始
  
我想退任以後第一個感覺會比較孤單,因為再沒有固有的團隊一起工作。很多人問我退休後要做什麼?我給自己的期許有三項;即繼續推動愛修會的運動,幫助信徒的靈性塑造;注重讀聖經、默想、分享及互相代禱的靈性成長,因為我從畢業到現在愛修會給我很大的幫助。其次我也想推展讀書會,藉此來提升大家的人文素養;人人要多看書多充實自己的內涵。最後我也還會繼續為台灣正名、制憲、公民投票及加入聯合國運動而努力,因為這是我一生的信念,台灣不應該長期被國際社會所孤立。我不是一個政治人物,但是我是一個台灣國的公民。著名的協談家杜尼耶(Paul Tournier)說:“退休的好處就是做你之前在工作時所沒時間做的事情,你也可以學你在工作時想學而沒時間學的東西”。這也好像是第二個人生,一方面完成以前想做而沒時間做的事情,另一方面也開始找回與家人之間的親情及朋友的友誼,來補滿過去的一些虧欠。
  
最後雖然在長老教會的總幹事一職上到了卸任之際,但不代表是全然的離開,我依然是在長老教會這個大家庭裡,相信上帝未來要帶領我走的路是更寬廣的,而不是侷限在職位或職務上;我自己不知道未來還有多長的年間可以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期待上帝的帶領。另外懇求上帝給我健康的身體和更多的智慧,可以自由的來做這些事情。讓我對自己也有了盼望,希望在人群當中來領受另外一個生命的開始。

(作者為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幹事)

圖片來源:青年事工委員會


資料提供單位:傳播中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