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新眼光首頁 > 每週新眼光列表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新眼光首頁 研經網站 訂報退報

2025 年 第 4  季 第 08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看見,不只是看過

參考經文:歌羅西書1章11~20節

1:11 願你們從他榮耀的權能中得到堅強的力量,有耐心忍受一切。要以快樂的心 12 感謝天父,因為他使你們有資格分享他為信徒們在那光明的國度裏所保留的福澤。 13 他救我們脫離了黑暗的權勢,使我們生活在他愛子的主權下。 14 藉著他的愛子,我們得到自由─我們的罪得赦免。 15 基督是那看不見的上帝的形像,是超越萬有的長子。 16 藉著他,上帝創造了天地萬有: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包括靈界的在位者、主宰者、執政者,和掌權者。藉著他,也為著他,上帝創造了整個宇宙。 17 基督在萬有之先就存在;萬有也藉著他各得其所。 18 他是教會的頭,也就是他身體的頭;他是新生命的源頭。他是長子,首先從死裏復活,目的是要在萬有中居首位。 19 上帝親自決定使兒子有他自己完整的特質。 20 藉著兒子,上帝決定使全宇宙再跟自己和好。上帝藉著他兒子死在十字架上成就了和平,使天地萬有再歸屬他。

◆不只是新聞,而是人的創傷

現代人幾乎隨時都在滑手機,看過一則又一則的訊息、新聞和短影片,有些令人發噱,有些令人稱羨,有些則令人難過甚至憤怒。其中,以「創意私房」論壇為首的色情網站,透過偷拍或誘拍製作各種性影像,並在網路成立不同社群非法販售,最為令人痛心。受害者多為未成年少女,那些被性侵或被引誘公開私密部位的影像在網路流竄,對販售和購買性影片的人而言,得到的是一時的刺激,但對受害者來說,卻是一生揮之不去的羞辱與創傷。

一般人看到這類新聞,當下或許生氣,但可能隨即認為和自己無關:「又不是我拍的」、「又不是我買的」。然而,從信仰的角度來看,耶穌從來不讓人抱持著「事不關己」的態度。耶穌呼召我們,是要我們「看見,不只是看過而已」。主耶穌要我們學會用祂的眼光看清楚人們內心的需要、憐惜人的傷痛、尊重人的價值,而非滑過或轉發那些新聞之後,轉頭就說「這不關我的事」。

歌羅西書1章11~20節,保羅形容耶穌是萬有之首,是光明國度的掌權者,是使人與全宇宙與上帝和好的主。這不是神學上的口號,而是指引我們如何在這破碎黑暗的世界,帶著信仰的眼光走在正確人生道路上的真理之言。

◆面對黑暗,不再袖手旁觀

談到如何面對社會的黑暗時,我們不僅需要提升對周遭環境的覺察力,還需要勇氣做出合宜的反應;不僅看見問題,更要知道如何回應。當我們倚靠上帝的力量,不但能面對生活中的挑戰,還能擁有溫柔的心去關心人,並且堅定地做出正確選擇。這樣的信心和力量,不但讓我們更堅忍,還帶給我們面對社會黑暗的勇氣。

創意私房事件,其實就是社會的黑暗面。不法之徒把人當作商品和賺錢工具,認為觀賞那些性剝削影像是「正常」的。非法事件背後,正是黑暗的力量在操控,別人的痛與我無關的心態則讓人類社會變得麻木不仁。然而保羅說,上帝救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使我們生活在祂愛子的主權下(13節)。耶穌來到世界,是要讓我們活在光明中,而非在黑暗的世界隨波逐流。因此,我們不能對邪惡視而不見,我們不只要看見問題,還要用行動回應參與改變。

◆每個人都是上帝珍視的

在我們採取行動前,除了要敏銳察覺狀況,也要同理人的感受。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人是上帝按照祂的形像所造的。保羅指出基督是超越萬有的長子,藉著基督,上帝創造了天地萬有: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包括靈界的在位者、主宰者、執政者,和掌權者。換句話說,人不是偶然存在的,無論人的身分或處境如何,每一個人都是上帝所創造的。因此,每一個被偷拍、在網路上被點評的孩子,並不是誰的「素材」,也不是誰的「點閱率」,這些孩子是有靈魂、有尊嚴的人,是上帝所珍視的兒女。唯有清楚這一點,我們才能用正確的眼光看自己與他人,並且改變心態,進而採取行動。

保羅說:「上帝藉著祂兒子死在十字架上成就了和平,使天地萬有再歸屬祂。」(20節b)上帝為了拯救陷入罪惡的世人,讓祂的獨生愛子耶穌道成肉身到世上,並甘心在十字架上犧牲,讓願意悔改的人罪得赦免,重新得著平安。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卻情感麻痺,這樣的社會最需要的不是更多批評,而是更多願意看見問題,並願意和耶穌一起行動的人。身為基督徒,耶穌已拯救我們脫離黑暗,祂的愛也成為我們的榜樣,我們能採取哪些具體行動來回應祂的愛呢?

第一,勇敢發聲並舉報不當行為。當我們看到社會有不正義或不當的行為發生時,不要袖手旁觀。無論是網絡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勇敢舉報,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每一個選擇,都能帶來改變,讓不正當的事不再被容忍。

第二,尊重他人,拒絕把人物化。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對待朋友還是陌生人,我們都應該學會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價值。拒絕任何形式的物化和貶低他人的言行,不只是愛人的表現,也是實踐信仰的具體作為。

第三,設身處地去關心他人。用心去關懷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並設身處地理解他們的處境。當我們越能體會他人的痛苦與困難,我們的關懷才會越貼近人心。

願我們每個行動,都能帶給心靈破碎的人一份愛與改變的力量。


討論題綱:

1.你是否有過「這件事和我無關」的想法?為什麼?

2.在你的生活圈,如教會、學校、職場、網路社群中,有哪些你可以實踐尊重與關心的事蹟?

代禱事項:

1.為受到剝削、物化和傷害的人代禱,求上帝醫治他們的創傷,安慰他們的心靈,讓他們能經歷主耶穌的平安與盼望。

2.為自己禱告,求主賜給我們敏銳的眼睛,能看見社會的黑暗;並賜給我們剛強的心,不做冷漠的旁觀者,而是勇敢地行出仁愛。

祈禱文:

主啊!在這個資訊爆炸卻人情冷漠的世界,我們看見許多令人痛心的事。求祢醫治那些受害者的心靈創傷,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祢珍愛、永遠有尊嚴與價值的。也求祢幫助我們學會用祢的眼光看見人的需要,不再冷漠、或是裝作沒看到。求祢賜給我們勇氣,讓我們說出真理,並以行動做出改變,讓祢的光照進黑暗的角落。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在小組或團契中討論,教會可做哪些事為社區帶來改變?

2.和小組或團契成員彼此鼓勵,使用網路時,注意不要點閱或轉傳不恰當、貶損人的內容;在社群平台看到非法或不當內容,勇敢檢舉;有價值的內容可轉傳分享,讓網路世界多一點光明與溫暖。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
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