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新眼光首頁 > 每週新眼光列表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新眼光首頁 研經網站 訂報退報

2025 年 第 4  季 第 07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活出負責任的信仰

參考經文:帖撒羅尼迦後書3章6~13節

3:6 弟兄姊妹們,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命令你們:要遠離所有遊手好閒、不遵守我們教導的信徒。 7 你們自己知道得很清楚,應該怎樣效法我們。我們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並不偷懶, 8 也沒有白吃別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日夜做工,為的是不要連累你們。 9 我們這樣做,不是說我們無權要求生活上的供給,而是要你們學習我們的榜樣。 10 我們在你們那裏的時候說過:「不做工的人不得吃飯。」 11 我們說這話,是因為聽見你們當中有人過著遊手好閒的生活,整天甚麼事都不做,專管別人的閒事。 12 這樣的人,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警告他們,命令他們,要安靜下來,親手做工來維持生活。 13 但是,弟兄姊妹們,你們要不鬆懈地行善。

◆年輕人為什麼想躺平?

「躺平」一詞2021年在中國網路上流行,迅速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心聲。以台灣為例,由於房價與物價不斷上升,薪資卻只有小幅調高,不少年輕人選擇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小孩、不拚事業,對未來不抱太大期待,並直接表明:「我們不是懶!我們只是拒絕被過勞壓榨,選擇開啟『省電模式』。」另外,根據韓國統計廳2024年7月公布的統計資料,南韓約有44.3萬名15到29歲的年輕人既不讀書也不工作,直接待在家「躺平」,占該年齡層總人口的5.4%。因為對現實感到無奈,乾脆選擇輕鬆過日子。

網路上關於「躺平」的討論多到數不清,甚至還有熱心網友把台灣的躺平族分成四類:第一種是「全躺平」,這群人直接放棄掙扎,不工作、不上進,靠補助或家裡養,每天躺在床上滑手機,並且在網路上抱怨社會不公。第二種是「半躺平」,他們有工作,但拒絕戀愛、結婚,假日不是在家打電子遊戲,就是出門吃美食,滿足於人生的小確幸。第三種是「微躺平」,他們還是會努力賺錢,甚至買得起房車,但對感情隨遇而安,結不結婚、生不生小孩都無所謂。最後是「婚姻中的躺平」,夫妻雙方共同分擔家務和經濟壓力,但一致決定不生小孩,專心經營兩人世界。

◆聖經怎麼看「躺平」

「躺平」的情況並不是現代才有,早在帖撒羅尼迦的教會中,就有人選擇「全躺平」。當時,有些信徒認為耶穌很快就會再來,既然世界末期快要來臨,那努力工作還有何意義呢?於是他們乾脆放棄勞動,靠別人供養過日子。他們把「等候主再來」當成懶惰的藉口,不但讓自己依賴他人,加重他人的負擔,甚至影響教會的成長。在帖撒羅尼迦後書3章中,保羅特別針對這種情況提醒信徒:

首先,要有責任感,不能只想要別人幫忙。「我們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並不偷懶,也沒有白吃別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日夜做工。」(7b~8節)保羅用行動作榜樣,表明即使身為傳道人有權利接受信徒供給,他仍靠自己努力維持生計,避免成為他人負擔。他強調,無論環境多麼艱難,每個人都要盡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因為挑戰多就逃避。對現代人來說,這意味即使生活有時不盡人意,仍應努力尋找解決方法,而非依賴別人的援助或等待奇蹟發生。

其次,若不願工作,就不要只想著享受。保羅直言「不做工的人不得吃飯」(10節b),一個人若有能力工作卻選擇偷懶,那麼他就不該期待別人來養活他。保羅強調人應該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而不是凡事依靠別人。信仰不是讓我們逃避現實的,而是讓我們更勇敢面對挑戰、承擔責任。許多時候,我們可能會抱怨工作不如意、收入不夠高、社會不公平,但這並不是選擇躺平的理由,而是提醒我們要努力提升自己,學習新技能,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最後,即使日子不好過,也不要放棄行善。保羅提醒:「弟兄姊妹們,你們要不鬆懈地行善。」(13節)無論環境如何,都應該持守善行,不要因生活壓力而變得冷漠或消極。當我們看到別人選擇躺平、抱怨生活時,我們可能會覺得努力沒有意義,但保羅鼓勵我們堅持正直的行為,勿因別人的選擇而動搖自己的價值觀。特別是對基督徒來說,彼此相助、以善待人更是我們應當堅持的原則。保羅的這番話,即使放在今天,依然充滿智慧和力量。社會的確不公平,生活也常常充滿挑戰,但這不應該成為我們放棄努力、選擇消極的藉口。相反地,我們可以積極面對生活,勇敢承擔自己的責任,並且用行動實踐信仰的價值。

◆不躺平,活出負責任的信仰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從今天開始,與其選擇躺平,不如選擇站起來,用行動為信仰做出負責任的決定,活出有價值的人生!那麼,可以有什麼具體的作為呢?

首先,選擇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別再把一切歸咎於環境,先問問自己:「我能做些什麼?」尋找突破的機會,讓信仰幫助我們積極回應人生的挑戰。再者,停止抱怨,開始行動:也許只是改變一個小習慣、學習一項新技能,或嘗試一個新機會。別害怕起步慢,重要的是願意開始!最後,無論環境如何,都要選擇行善:這世界有許多消極的聲音,但是我們可以成為帶來希望的人。即使別人選擇冷漠、抱怨、放棄,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善良、正直、努力。

我們的選擇將會決定我們的未來,只要願意踏出負責、努力、良善的一步,就能帶來改變。


討論題綱:

1.面對高物價、低薪等問題,該如何保持積極態度而不陷入躺平?

2.保羅強調的責任感,如何具體實踐在職場、家庭和教會生活中?

代禱事項:

1.為年輕人代禱,求上帝幫助他們在面對生活壓力與社會挑戰時,能尋求從上帝而來的智慧與力量,勇敢承擔責任,找到前進的方向,並在工作與生活中活出信仰的價值。

2.為教會禱告,求上帝幫助我們在這世代成為積極影響社會的人,不因環境困難而灰心,而是願意用行動來實踐愛與公義。

祈禱文:

主啊,我們特別為年輕人向祢禱告,求祢幫助對未來感到迷茫、無力的人,使他們在困境中仍能看見出路,找到真正的價值與方向。當世界充滿抱怨與冷漠時,求祢讓我們成為帶來希望與溫暖的人,活出基督徒應有的見證,使人因我們的生命而認識祢。感謝祢垂聽禱告,願一切榮耀都歸給祢!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訂立每週或每月的小目標,例如學習一項新技能、閱讀一本書,或是在工作上主動承擔新的任務,讓自己逐步成長,而不是因環境困難而選擇退縮。

2.在社群媒體上傳遞正面的信息,例如分享鼓勵人的經文或見證,不是參與抱怨和負面的討論,而是讓自己成為帶來希望的聲音。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
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