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新眼光首頁 > 每週新眼光列表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新眼光首頁 研經網站 訂報退報

2010 年 第 4  季 第 02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悲哀的意義

參考經文:詩篇一三七篇

1 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 2 我們把琴掛在那裏的柳樹上; 3 因為在那裏,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說:給我們唱一首錫安歌吧! 4 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 5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 6 我若不記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過於我所最喜樂的,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 7 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以東人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耶和華啊,求你記念這仇! 8 將要被滅的巴比倫城啊(城:原文是女子),報復你像你待我們的,那人便為有福! 9 拿你的嬰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為有福!

在炎熱的巴比倫田間,被迫服勞役的以色列人,經過一日的辛勞,疲憊地放下工作,三兩成群地談話、休息。但是,巴比倫的工頭和群眾,卻一時鼓譟,要以色列人為他們唱一曲故鄉以色列的歌。以色列民又累又絕望,因為亡國的遭遇而悲傷唏噓不已;但是,他們連哀傷的權利也沒有,他們被「命令」要歡笑,被迫要吟唱故鄉的歌謠,以娛樂巴比倫人!因此,他們憤恨不滿的說: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把琴高高的掛在柳樹梢上!然而,當他們一癱坐下來,一追想起故鄉錫安,國仇家恨立刻湧上心頭,唯有痛心疾首地哭斷愁腸了!



◆亡國被擄者,再也不願唱起故鄉錫安的歌!

詩篇中,有兩首「錫安的詩歌」──四十六篇和四十八篇。寫於主前 586年前的詩篇四十八篇說:「在我們上帝的城裡,在祂的聖山上,上主至大,應該大受頌讚。」「錫安之歌」歌頌錫安城,是因城裡有聖殿,上帝居住其中。所以,詩人吟唱錫安的歌,是讚美上帝的同在!但如今,他們回想曾熱愛的耶路撒冷,和曾充滿上帝榮光的聖殿,都已變成廢墟了!



我們可以想像,當亡國被擄的以色列人民,在異邦被殘暴地奴役,還要被嘲弄,被迫強顏歡笑唱出:「上帝住在那城,城絕不至於傾覆;天一亮,上帝的救援就要臨到」(詩篇四十六篇5節),或被迫高歌:「上帝的錫安山高聳壯麗;大君王的城使萬民歡欣。上帝在城的堡壘中,他顯示自己是安全的避難所」(詩篇四十八篇2~3節),對亡國的人來說,是多麼諷刺啊!所以,他們說:我們怎能在外邦唱頌耶和華的歌呢?



主前586年,巴比倫的鐵騎毀滅了耶路撒冷,也摧毀當時以色列人的信仰中心──聖殿。以色列人民國破家亡,被擄到巴比倫成為奴隸,流離失所足足50年之久,沒有聖殿可進入祈禱!直到主前538年,他們才獲准歸回;這些回到故鄉的遺民,還有在異國出世成長的第二代,才著手重新建造聖殿。詩篇一三七篇,就是詩人以耶路撒冷聖殿被毀,人民被擄到巴比倫為背景所寫的哀歌。巴比倫人要以色列人唱錫安之歌,他們不是不會唱,而是悲愴得唱不出來,因為上帝已不在耶路撒冷城,祂丟棄她了。



◆哀莫大於心死──不再唱錫安之歌

以色列人被擄,我們或許以為他們在巴比倫的生活一直很悽慘;其實,後來他們在巴比倫的生活已漸漸安逸穩定,甚至在耶穌的時代,住巴比倫的猶太僑民,還多過住在以色列的人數。所以,詩篇一三七篇其實是以色列民在巴比倫已經安逸的日子所寫的。詩人所指陳的危機,並非聖殿被毀,而是人民已忘記聖殿被毀的歷史!所以,詩人才一再重複「記得」字眼!晚唐詩人李商隱嘆道:「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使人沉重感慨。真正的危機不在於苦難,而在於危機苦難後,是否仍記得上帝同在。這正是詩人要大聲疾呼的中心信息──切莫忘記亡國恨!



在詩篇的信息中,不只是記憶問題,「記不記得」代表人是否敬畏上帝。以色列最大的罪,就是忘記上帝!他們忘記了上帝的恩典與慈愛!苦難過後,他們仍要記得上帝同在;仍需記得要依靠祂!同樣的,在今日台灣的處境,遺忘400年的苦難歷史,也是台灣人的危機!在沒有苦難的日子,更要忠於信仰,信靠上帝,而不是信靠世上的強權、君王,或金錢。



◆祈求敵人受報應,或寬恕赦免?

另外,詩人針對巴比倫,用比喻或象徵的手法說:「抓起你的嬰兒,把他們摔在石頭上的人,他是多麼有福啊!」乍聽起來非常殘忍。殺害婦孺其實是古代戰爭中常見的罪行;詩人如此說,主要是作比喻!意思是,先祖所犯的罪行必在後代中被重複呈現,這些後人(嬰孩)必面臨滅絕的命運。而這就是巴比倫的寫照。

被擄的以色列人,如此祈求:巴比倫應該慘遭到全面戰爭,因為他們經常發動戰爭。這篇祈禱文,按著出埃及記廿一章24節所說「以眼還眼」的道德定律祈求,針對那些攻擊上帝受膏者的敵人,求上帝報應。在敵人的蹂躪和苦待下,詩人求上帝為他們伸張正義,主持公道,向惡人施行審判,使他們自食惡果,並求上帝拯救祂的子民。詩中的祈願,反映了仇敵曾強加在他們身上的苦害。詩人希望,報應能發生在仇敵身上,讓他們親自嚐嚐這樣的災禍。



然而,在新約時代的信徒,透過耶穌的受苦、犧牲、復活,將更明白上帝的心意並不是報復;因為基督的十字架,帶來寬恕和赦罪。主耶穌所帶來的盼望──饒恕,除了給他人,也給你,給我。十架上受難痛苦的耶穌,不是詛咒仇敵,而是說:「父親哪,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路加福音廿三章34節)對於十字架前,正使勁費力釘死耶穌的劊子手,耶穌憐憫他們。這些人耶穌都能赦免了,更何況我們,必能在得勝復活的主耶穌面前,得蒙赦罪之恩!耶穌不是忘記人的罪惡,而是赦免了!用祂的生命,在苦難犧牲中付了贖罪的代價,也在憐憫與慈愛裡,使罪人蒙恩得赦免。



原來,悲傷的意義,不是讓我們遺忘,而是讓我們因為被愛,在愛裡充滿希望,在主耶穌的赦免裡有盼望!這樣的真理,會影響並改變我們對不公義的不平,以及企圖報復仇敵的態度。我們至終明白,上帝必以公義審判罪惡,要為信靠祂的人民伸冤;但是,我們要先在蒙恩得赦免的盼望中被釋放。我們若肯定這樣的信念,就會擦乾眼淚;若記得上帝的信實,就不再唱起悲哀的曲調;若記住主耶穌曾為我贖了罪,就會滿有希望,而願意學習赦免和大聲祝福得罪我的人了。


討論題綱:

1.你可曾忘記上帝,找不到生命的明燈引路?是順境還是逆境之中?後來呢?



2.學習赦免別人是困難的,你怎樣預備來如此行呢?可以怎麼開始?

代禱事項:

1.為我們的國家台灣的永久和平,不受戰爭的威脅禱告!



2.為基督徒的宣教有果效禱告,求主耶穌拯救的恩典,讓全國憂傷的心靈得醫治!



3.為自己曾得罪、迫切需要和解,並得到原諒的人禱告,求上帝的靈運行在兩人當中,使雙方能互相赦免,彼此祝福!

祈禱文:

主耶穌,感謝祢曾經為我們的罪受苦,犧牲,流血;祢的受苦,死,與復活,使我在祢愛裡,因為罪而與祢同死,更在祢的愛裡,因為信而重生。主耶穌,謝謝祢賞賜我拯救的盼望,讓我明白,在受苦、憤怒、悲傷、流淚之後,投靠祢的人,卻要得到伸冤,得到復活的希望與生命的解放。原來在主愛裡,悲哀的意義不再是絕望、報復,或放棄,而是主恩滿溢的新生命與新希望。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今天開始,將台灣列入自己的代禱項目中,包括所關心的人、事、物!

2.鼓起勇氣打一通電話,或用任何聯絡方式,向你所關愛在乎的人致歉或致謝!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
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