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新眼光首頁 > 每週新眼光列表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新眼光首頁 研經網站 訂報退報

2006 年 第 4  季 第 07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能夠知足就是福氣

參考經文:民數記十一章31-35節

突然間,上主使風颳起,成群的鵪鶉從海上飛來,離地面只一公尺高。牠們停在營地和四周,到處都是,東西南北,綿延好幾公里。人民整天整夜都在捕捉鵪鶉;第二天也整天在捕捉,每人至少捉到一千公斤。他們把鵪鶉攤在營地四周曬乾。當他們還有許多肉吃的時候,上主向人民發怒,降瘟疫給他們。那地方就叫做「貪慾的墳墓」,因為他們在那裏埋葬了貪愛吃肉的人。從那地方,人民遷移到哈洗錄,在那裏紮營。

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依德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論裡面,稱心理發展歷程的第一個階段為「口腔期」。在他的理論當中提出,出生的嬰兒以吸吮母親的奶頭來滿足對食物與快感的需求,若未得到基本的照料,日後可能變得貪婪與喜歡掠奪。而「口腔滯留」源於口腔滿足遭到剝奪,日後的人格問題包括不信任別人、抗拒別人的愛,害怕及無法與別人形成親密的關係。在他的理論中大膽地假設,成人如果有過度的口腔需求(例如過度的吃、嚼、講話、抽煙與喝酒),也許就是屬於「口腔滯留」的現象,即幼年時口腔未有適度的滿足所致。若從佛洛依德的理論來看人性的現象,倒是有幾分道理。



我們從台灣的處境來看這個現象。過去曾有人以「台灣錢淹腳目」,來反映台灣在經濟奇蹟所展現的成果,不過同時卻也暗示台灣人因為過於富足,以致於在生活上顯得過度奢華浪費。如果有機會到餐廳去看一看,就會發現食客絡繹不絕;前往「吃到飽」的餐廳用餐的人,總是期待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絲毫不顧身體能否負荷。更有意思的是,即便是在高喊「經濟不景氣」的不滿聲浪中,人們對於「吃」仍然很在意,許多餐廳如雨後春筍般地開設,高檔餐廳也經常是大排長龍。有時不免納悶:有些人生活都成問題,心中卻還是想要大吃一頓!



「吃」當然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藉著「吃」人們才有足夠的營養存活。相對於貧窮飢荒的國家,在富足的社會中,「吃」不僅是要生存下去的基本要素,更被賦予其他的附加條件,例如要「吃出健康」、「吃出苗條」、「吃出身分地位」。「吃」有時也反應出心理層面的問題,例如有些暴食症患者,為要抒解積壓心中的壓力,藉著無止境的吃來宣洩。所以,原本是很單純的「吃」,可能反映出的實質意義是更複雜的。



當年以色列百姓走在曠野中,厭倦了只能吃嗎哪的生活,於是抱怨聲音四起。他們開始懷念起在埃及的生活,他們想起在埃及有好吃的魚,還有黃瓜、西瓜、青菜、蔥、蒜等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比起每天吃著乳白色的嗎哪磨成粉做的餅,在埃及那裡還算是人間天堂。百姓抱怨食物這件事,讓摩西心裡異常難過,為此向上帝哭訴,甚至求上主可憐他、把他殺了,以免遭受如此的折磨。摩西心裡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旅途的勞頓已經夠辛苦了,還要應付這些像孩子般長不大的以色列百姓!



後來,上主出面解決以色列百姓想吃肉的問題。上主使風颳起,成群的鵪鶉從海面上飛來,到處都是,綿延了好幾公里。對於這群許久沒有嚐到肉的滋味的百姓而言,這可是大好機會,人們不分晝夜盡情地捕捉鵪鶉,每人至少抓到一千公斤。哇!這要怎麼吃呀!作者誇張地敘述這段經文,讓我們見識到人不知滿足的本性,貪婪的慾望就像無底洞,無法填滿;貪婪的慾望,如瘟疫般地蔓延,最後引發上主震怒,降瘟疫給他們,而埋葬他們的地方就叫做「貪慾的墳墓」。這真是夠諷刺的一段故事。



若從前述佛洛依德的「口腔期」理論,看這段經文所敘述的現象,也許能解讀以色列百姓為何不斷抱怨、貪吃、慾望無窮的問題。對於長時間居住在埃及當奴隸的以色列百姓而言,「吃」的確是他們唯一可以掌握的慾望。或許奴隸的身分導致他們「口腔期」的不滿足,以致於在集體人格上不易信任人、抗拒別人的愛、低度自尊、孤立與退縮、因害怕而無法建立或維持親密的關係。



過去台灣曾被殖民四百年,長期被殖民的結果,就像是被奴化一樣,人民的性格建立在低自尊的基礎上,彼此不易信任,孤立與退縮,無法輕易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所以只好藉著「吃」來掌控自己的生活。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在經濟不景氣中,台灣的各式餐廳還是大排長龍,人們不僅要「吃到飽」,還要「吃夠本」!而且層出不窮的弊案,更掘出人性底層的貪婪本性,這樣的事情不斷在台灣上演;而攻擊獵殺的爆料新聞,將掠奪的罪性揭發得一覽無遺。



過去我曾經在餐廳工作,每天觀察吃飯的客人,發現到人不見得有得「吃」就可以滿足。也就是說,「吃」並沒有辦法解決人內心的問題,許多人面帶愁容來吃飯,吃完飯後仍帶著愁容離開,美味的食物似乎並沒有打動他。傳道書說:「我們都應該吃喝,享受辛勞的成果。這是上帝的恩賜。」(傳道書三章13節)吃喝原是美好,但是只有懂得在上帝的恩典之中享受所擁有的,才能活出知足的生命態度。



對於生活,保羅也有他獨到的秘訣,他說:「我已經學會對現狀滿足。我知道怎樣過貧困的生活,也知道怎樣過富裕的生活。我已經得到祕訣,隨時隨地,飽足好,飢餓也好,豐富好,缺乏也好,我都知足。藉著基督所賜的能力,我能夠適應任何情況。」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個知足的秘訣,才不致讓我們被貪婪的本性帶往放縱之處,而葬身在「貪慾的墳墓」。我們當謹記!

討論題綱:

1.你覺得人要怎樣才能夠滿足?聖經的觀點又是怎麼說呢?

2.在物慾橫流的環境中,有什麼方法可以使我們免於成為貪婪的人呢?

3.在教會生活裡,有哪些很容易變成浪費、不必要的情況?如何避免無謂的浪費?

代禱事項:

1.為自己所擁有的和所沒有的全都獻上感恩。

2.為有欠缺的人代禱,並求主使我們知道如何幫助他們。

3.為習慣抱怨、批評的人禱告。

祈禱文:

賞賜日用飲食的天父上帝,謝謝祢將我們每天生存所需的日用飲食賜給我們,幫助我們懂得在所擁有的上面知足,而不會為了追求物質情慾的滿足,而做出天父所不喜悅的事情。讓我們在所行的每件事上,能夠察覺天父的心,學會以感恩的心來過日子。獻上感恩奉耶穌的名,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教會或個人可以響應飢餓三十的活動,體會飢餓的感覺,並將個人一日所得捐給幫助貧困家庭或個人的社會福利機構。
2.在家庭中實施以健康、營養均衡的清淡飲食方式,取代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若可以的話減少上餐廳吃大餐、應酬的次數。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
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