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新眼光首頁 > 每週新眼光列表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新眼光首頁 研經網站 訂報退報

2006 年 第 4  季 第 04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在曠野

參考經文:民數記一章1-54節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的第二年二月初一日,上主在西奈曠野他的聖幕裏對摩西說: 「你和亞倫要調查以色列的人口,要一宗族一宗族、一家族一家族的調查,把二十歲以上能作戰的男人名單列出來。 你們要從每一支族中找一個族長幫助你們。」 以下是各支族為這項工作所選出來的領袖:   呂便支族─示丟珥的兒子以利蓿   西緬支族─蘇利沙代的兒子示路蜜   猶大支族─亞米拿達的兒子拿順   以薩迦支族─蘇押的兒子拿坦業   西布倫支族─希倫的兒子以利押   以法蓮支族─亞米忽的兒子以利沙瑪   瑪拿西支族─比大蓿的兒子迦瑪列   便雅憫支族─基多尼的兒子亞比但   但支族─亞米沙代的兒子亞希以謝   亞設支族─俄蘭的兒子帕結   迦得支族─丟珥的兒子以利雅薩   拿弗他利支族─以南的兒子亞希拉 摩西和亞倫得到這十二人的幫助, 就在二月初一日集合全體會眾,按照宗族、家族的次序登記全體人民。所有二十歲以上的男人都被登記數點, 正如上主所命令的。摩西在西奈曠野登記人民。 二十歲以上能作戰的男人,依照宗族、家族的次序,一一被登記下來;雅各的長子呂便那一支族排頭。各支族的總人數如下:   呂便支族四六五○○人   西緬支族五九三○○人   迦得支族四五六五○人   猶大支族七四六○○人   以薩迦支族五四四○○人   西布倫支族五七四○○人   以法蓮支族四○五○○人   瑪拿西支族三二二○○人   便雅憫支族三五四○○人   但支族六二七○○人   亞設支族四一五○○人   拿弗他利支族五三四○○人   總人數六○三五五○人

民數記在希伯來文的名稱是「在曠野」,這是根據第一章1節而來的。後來,因為希臘文翻譯版本將之取名為Arithmoi(數目),才演變成今日我們所習慣的「民數記」來統稱之。而希臘文翻譯版本之所以用「數目」來定名,主要與一~四章和廿六章人口調查的統計有關。



兩次的人口普查,第一次是在出埃及第二年,進入曠野的時期所做的普查。第二次則是即將進入應許地之前。兩次普查的對象不同,目的不同,經文的敘述方式也不一樣。第一次清查的人數,都是離開埃及時與摩西一起離開的;如果讀者仔細查閱,就會發現在第二次清查人口時,那些在第一次登記入冊的人,除了迦勒與約書亞之外,都已經不見了。在第二次的戶口普查當中,準備進入迦南應許之地的男人,都是第二代出生的新生代。這是因為在第一代的人口當中,百姓在許多事情上抱怨、謗瀆上帝,導致上帝發怒命令舉凡二十歲以上的都無法進入上帝應許之地,唯有約書亞和迦勒除外(參民數記廿六章63~65節)。



在兩代之間進行的人口普查,不由得讓我們好奇,到底在曠野中發生什麼事,以致於上帝憤怒?以致於原本要進入應許之地的以色列百姓不得其門而入,只有他們第二代的子孫才能進入?以色列百姓從出埃及到進入應許之地前後共約四十年,這四十年的時間就像是一段「曠野日誌」,記錄了上帝的慈愛憐憫與公義審判,描繪了人性的浮沈,述說了在曠野中上帝的同在與供應。



四十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人從出生開始算起,四十正值壯年,事業基礎穩固,並準備為人生下半場衝刺預備。若從四十歲開始算起,那麼歷經四十個年頭,人生百態、辛酸甘甜也應該都看盡、嚐透了。兩代之間所經歷到的信仰層面,可以說有共同體驗的交集,也有各自的信仰功課和學習。就像現在生存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百姓,生命的交集是多重的,有歷經一次、二次世界大戰的戰亂危險,從戒嚴時期到解嚴,看著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業社會,到今日的科技化時代的年老一代;有戰後出生跟著上一代胼手胝足,努力打拼,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中壯年;也有在民主運動後享受過度民主,以至媒體氾濫,在網路世界漫遊的年輕下一代。我們彼此間擁有屬於自己的生命歷程,也有許多交織在一起的共同記憶。



「在曠野」表示充滿了各種可能性,也就是說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人生的境遇何嘗不是如此。除了自然環境的變化(天氣、日夜溫差、路況)和各種危險之外,同時也讓我們見識到當一大群人走在一起的時候,會發生哪些變化:很明顯的,就是為食、衣、住、行而產生的爭執、抱怨。



在多變的現實環境當中,一群人要朝向同一個目標前進,的確是一個大工程。上帝藉著在曠野的日子,焠煉以色列百姓的生命,模塑他們具有屬神的品格,調教他們成為上主的軍隊。從這個角度來看,以色列百姓在曠野漂流的日子,並不是虛度光陰,而是有上帝特殊的目的──藉著管教、塑造、改變他們過去的奴隸性格,來建立一群屬神的子民,並且成為一支屬耶和華的強大軍隊。



當我們在看民數記一章1~54節,敘述以色列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時,有幾點值得我們關注:



一、在曠野中,上主提升領袖賦予任務,使各家庭、家族、個人能夠負起管理、領導以及信仰傳承的責任。在進行戶口普查時,每個家庭和宗族的負責人,都必須擔負起述說過去先人的資料以備記載,且在各宗族當中選立領袖,管理各支派的日常庶務與監督的工作。



二、在曠野中,上主建立起一群專屬於祂的軍隊。經文中重複出現「二十歲以上能作戰的男人,依照宗族、家族的次序,一一被登記下來……」等字句,顯示他們開始進入組織化的過程。若觀察民數記,發現這個組織化的過程,經歷了不少衝突,在每次衝突之後,上帝要求他們重新建立新的態度,好讓他們在進入實戰當中,可以有更多紀律、更加順服的態度。



三、在曠野中,是上主恩典的記號,也是懲罰的紀錄。第一次的普查,我們看這是上主奇妙的作為,因為上主把這一大群人從埃及地拯救出來,在曠野中供應他們所需的飲食,使他們不致缺乏。可是在曠野中,這一群人卻以抱怨回報上主的恩典,而非數算上主的恩典,所以導致上主的懲罰。這實在提醒我們,當我們在基督裡、在教會中享受上帝各樣恩典的時候,我們到底以何種態度來接受?如果我們繼續以舊有的奴隸心態想要進入應許之地,實在很難,除非我們拋棄過去的心思意念和敗壞的生活方式,分別為聖;否則我們會如同以色列人一樣,在曠野經歷四十年日復一日原地打轉的日子。



期盼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生命紀錄當中,學會看上帝的恩典,時刻記得上帝的恩典,也看到自己在教會中的責任,看自己是上帝軍隊的一份子,並時刻警醒,否則恩典的記號將會變成一個懲罰的紀錄!

討論題綱:

1.信仰如何傳承?家庭和教會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

2.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對教會的紀律生活非常的注重,在今日混亂的價值觀充斥的社會環境,你認為教會如何建立起有紀律的信仰生活?

3.在你的信仰歷程裡面,你曾經歷到上帝哪些恩典,請試著分享。

代禱事項:

1.為個人的信仰歷程能夠充滿感恩、喜樂的心禱告。

2.為自己的教會所面對需要突破的困難處境代禱。



3.為許多遭遇到生活貧困的家庭、個人禱告。

祈禱文:

曾應許在曠野開道路,沙漠開江河的全能上帝,感謝祢曾在我生命經歷如同曠野多變的歷程中,帶領我繼續往前,並且在曠野中賜下嗎哪供應我的需要。在我軟弱中,求祢賜下剛強的心,學會依靠祢的恩典;在我徬徨無助時,求祢賜下信心盾牌,使我免去懷疑;在我所面對的各種境遇中,求祢時刻提醒我,懂得謙卑順服祢的帶領。奉主名求,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在個人面對困難的時候,學習不要抱怨,能夠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並懂得為所擁有的感恩。
2.嘗試整理出一份自己家族信主的故事,可以訪問家族中的長輩,或是自己個人的信仰歷程,並找機會向家人分享這些故事(可撰寫文字、相片或圖片,來整理家族信主的故事)。

3.在教會推動協助社區中貧困家庭的關懷網絡,或是弱勢族群的關懷行動(如外籍新娘的支持系統、孤單老人的居家服務、外籍勞工朋友的心靈牧養……)。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
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