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新眼光首頁 > 每日新眼光列表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新眼光首頁 研經網站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51104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先臨的福音

參考經文:加拉太書3章6節~4章11節

3:6 正如聖經提到亞伯拉罕的時候說:「他信上帝,因他的信,上帝認他為義人。」7 所以,你們知道,有了信的人就是亞伯拉罕的真子孫。8 聖經預先看到,上帝要使外邦人因信而跟他有合宜的關係,所以早已把這福音傳給亞伯拉罕,說:「萬民都要藉著你蒙上帝賜福!」9 亞伯拉罕信了,因而蒙福;這樣,一切信了的人也要跟他一同蒙福。10 以遵守法律為憑藉的人都是活在詛咒之下。因為聖經上說:「凡不事事遵守法律書上一切規條的人都要受上帝詛咒。」11 可見沒有人能靠遵守法律而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因為聖經上說:「因信而得以跟上帝有合宜關係的人將得生命。」12 但是,法律並不是以信為憑藉的,而是像聖經所說:「那遵守法律的人將因法律而存活。」13 基督已經為我們承擔詛咒,藉此救贖我們脫離了法律的詛咒;因為聖經上說:「凡被掛在木頭上的人都受上帝詛咒。」14 基督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外邦人藉著基督耶穌獲得上帝應許給亞伯拉罕的福澤;這樣,我們能藉著信而領受上帝所應許的聖靈。15 弟兄姊妹們,讓我從日常生活中舉一個例子:當兩個人同意某一件事,並且簽訂了契約,沒有人能有所增減。16 同樣,上帝已經向亞伯拉罕和他的子孫立了應許。聖經並不是用「向子子孫孫」,指多數的人,而是用「向你的子孫」,指一個人,就是基督。17 我的意思是:上帝立了約,並答應持守這約。那在四百三十年後才出現的法律不能夠破壞這約,以致取消了上帝的應許。18 如果上帝賜產業是根據法律,那就不是靠應許了;然而,上帝賜產業給亞伯拉罕是靠應許的。19 那麼,法律的目的是甚麼呢?法律是為了指出甚麼是過犯而設的,直到那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子孫來臨才結束。法律是由天使藉著一位中間人頒佈的。20 可是,屬於單方的事就無需中間人,而上帝是單方的。21 這樣說來,法律跟上帝的應許相抵觸嗎?絕對不是!如果法律的頒佈能夠給人帶來生命,人就可以靠法律而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22 然而,聖經說,全世界都處在罪的權勢下,為要以信耶穌基督作為領受上帝應許的根據;這應許是賜給所有信的人的。23 但是,「信」的時代沒有來臨以前,法律看守著我們,像看守囚犯一樣,直到「信」被顯示出來。24 這樣,法律成為我們的監護人,指引我們歸向基督,目的是要使我們因「信」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25 既然現在是「信」的時代,法律就不再監護我們了。26 你們大家都藉著「信」跟基督耶穌合而為一,成為上帝的兒女。27 你們受洗跟基督合而為一,正像穿上基督,有他的生命。28 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在基督耶穌的生命裏,你們都成為一體了。29 如果你們是屬基督的,你們就是亞伯拉罕的後代,會承受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4:1 還有,繼承人在未成年時,雖然所有的產業都是他的,但他跟奴僕沒有甚麼分別。2 在他年幼的時候,有人照顧他,替他管理業務,等候他父親為他所定的日子來到。3 同樣,在靈性幼稚的時候,我們也受宇宙間所謂星宿之靈的支配。4 但是時機成熟,上帝就差遣了自己的兒子,為女子所生,活在法律下,5 為要救贖在法律下的人,使我們獲得上帝兒女的名份。6 因為我們是他的兒女,上帝就差遣他兒子的靈進入我們的心,呼叫:「阿爸!我的父親!」7 這樣,你不再是奴僕,而是兒子;既然是上帝的兒子,上帝就以你為繼承人。8 過去你們不認識上帝,被那些不是神的神明所奴役。9 現在你們認識上帝(或者說,已經被上帝所認識),為甚麼又要回去找那些無能無用的星宿之靈呢?為甚麼要重新去作他們的奴隸呢?10 你們竟死守著某些日子、月份、節期、年份!11 我很替你們擔憂,只怕從前我在你們當中的工作全都落空了。

亞伯拉罕因信被上帝稱義,所以保羅說,有信的人就是他的真子孫。「聖經預先看到,上帝要使外邦人因信而跟祂有合宜的關係,所以早已把這福音傳給亞伯拉罕,說:『萬民都要藉著你蒙上帝賜福!』」(加拉太書3章8節)保羅以亞伯拉罕的稱義為典範,指出外邦人因信領受聖靈,即上帝對亞伯拉罕的祝福應許臨到他們。上帝對亞伯拉罕的祝福,正是給所有人「先臨的福音」。

律法主義者以為,人可以不靠上帝,只靠行律法來換取稱義;保羅則說,人不能靠行為稱義。保羅引用申命記27章26節摩西對以色列人的勸告,來支持人無法靠律法稱義之論點。那麼,該靠什麼呢?信實的上帝透過耶穌被釘在原被視為咒詛的十字架上,之後從死裡復活,救贖人脫離律法的咒詛,使人在基督裡得生。

接著,保羅用比喻詮釋律法的功用與後裔的身分。當時,一個孩子若未成年,父母會託監護人照顧與督導。保羅說,律法就像監護人,指引人歸向基督,「但是時機成熟,上帝就差遣了自己的兒子,由女子所生,而且活在法律下,為要救贖在法律下的人,使我們獲得上帝兒女的名分。」(4章4~5節)無論誰受洗歸入基督,就讓基督成為自己最重要的身分,披戴聖靈的標記。「這樣,你不再是奴僕,而是兒子;既然是上帝的兒子,上帝就以你為繼承人。」(4章7節)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因著「信」,無需再受律法的支配,而是成為後裔,同作上帝的兒女。

學過法術的黃能傑(1853~1927年),曾是東港東隆宮的法師。一天,他在街上聽見宣教師施大闢(David Smith)牧師傳講浪子回頭的故事,內心受吸引。當時,有一個聲音要他跟隨上帝,另一個聲音則要他回東隆宮。他心裡充滿掙扎,最後決心聽從那個跟隨上帝的呼召。黃能傑信主前,常嚴厲對待妻子;信主後,妻子發現他改變許多。更令妻子好奇的是,他常常在讀一本小冊(馬太福音),某晚,她等丈夫就寢後,偷偷起來翻閱那本小冊,直到發現丈夫站在她後面,倆人不禁哭泣,互相請求原諒。從此,上帝的權能臨到這個家庭。後來,黃能傑獻身傳福音,他的長子黃俟命、長孫黃彰輝也都成為牧師,為台灣、甚至普世教會帶來深遠的影響。

先臨的福音就像上帝對亞伯拉罕的呼召和應許,等時機成熟,就會實現。亞伯拉罕信了上帝的應許,因而蒙福;一切信了的人,也要跟他一同蒙福。這先臨的福音,正是上帝大能的彰顯。



默想:

回顧自己的信仰歷程,福音如何改變我呢?

祈禱:

主啊,求祢在我迷失時,帶我回祢懷中,並差遣我去成就祢要帶給這世界的福音。奉主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

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