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新眼光首頁 > 每日新眼光列表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新眼光首頁 研經網站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080330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不要疑惑,只要信

參考經文:約翰福音二十章19~31節

耶穌說:「你因為看見了我才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信的是多麼有福啊!」(約翰福音二十章29節)

法國哲學家孔德(Auguste Comte)在1830年陸續出版六卷《實證哲學教程》,其中心論點是:事實必須是透過觀察或感覺經驗,去認識每個人身處的客觀環境和外在事物。這一套實證哲學的方法,提供了可以用科學實證式的手段,來研究社會現象的方法,從而在「對自然現象的研究」和對「人類社會現象的研究」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樑。他也因此被稱為「現代社會學之父」。實證主義亦迅速傳遍歐洲,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五四運動時,「拿出證據來」這句話,也成為當時中國知識份子摩登進步的口頭禪。直到今日,我們也或多或少地受其影響。

其實,使徒多馬才是第一位實證主義者。他說:「除非我親眼看見他手上的釘痕,並用我的指頭摸那釘痕,用我的手摸他的肋旁,我絕對不信。」主耶穌包容多馬的實證主張,一星期後再度顯現給門徒看見,這次多馬在場,主耶穌邀請多馬來觸摸那復活了的身體:「伸出你的手,摸摸我的肋旁吧。」然而,在那一刻,多馬實證的需求化為信仰告白,他沒有上前觸摸檢驗,而是敬畏地說:「我的主,我的上帝!」

實證的精神,是一種求真的精神,但這種精神只能把我們帶到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事實,把我們帶到看得見的空墳。與復活的救主對遇的經驗,卻是在實證的真理之外的,更高更深的真。事實上,看得見的不一定可靠;沒看見的,可能價值無窮。所以復活的主才會說:「那些沒有看見而信的是多麼有福。」


默想:

我要如何將耶穌的復活,「證明」給那些未得見到祂的現代人?

祈禱:

感謝天父,讓我們活在這個時代,可以享受科技的成果,而不是把它當神明崇拜。懇求聖靈引導我們走出實證哲學的迷思,好讓我們體驗那沒看見而信的上好福分。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

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