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新眼光首頁 > 每日新眼光列表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新眼光首頁 研經網站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080227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感恩的生命態度

參考經文:詩篇九十五篇

我們要以感謝的心到他面前;我們要向他歡唱頌讚之歌。(詩篇九十五篇2節)

盧雲神父在其所著的《從幻想到祈禱》中說:「通常在黑色的森林裡,我們才會談到開闊的田園。監獄常使我們想到自由,飢餓使我們對食物更珍惜,戰亂的時候我們渴望和平。我們對將來憧憬是由於眼前的痛苦而產生的……。新的生命往往從舊的痛苦產生。」我相信,神應許困難的環境,不是要我學會抱怨與懷疑,乃是要使我更堅強。

以色列人在瑪撒、米利巴的事件得罪上主,詩人藉著詩篇再次提醒百姓不要重蹈覆轍:「來頌讚上主……要以感謝的心……。」(詩篇九十五篇1~2節)有人形容人生是「誕生的時候哭泣,活著的時候抱怨,死亡的時候絕望。」人之所以會抱怨,誠如哲學家叔本華(Schopenhauer, 1788~1860)所說:「我們很少想到自己所擁有的,卻總想到自己所沒有的。」因此,我們活得不快樂,也不滿足。如果我們能學習「凡事」感恩,甚至「煩事」感恩,我想生命會活得很不一樣。如同保羅所說:「要常常喜樂,常常禱告,在任何環境中都要感謝。這是上帝為你們這些屬於基督耶穌的人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節)

西塞羅(Marcus Cicero, 106~43B.C.)是一個政治家,又是個哲學家,在年老時仍維持年輕心靈,在體力衰退之時,仍保有智能活潑的朝氣活力。他說,秘訣在於他總是能夠「從消極事物中透視積極意義」,「從負面的人生經驗中體會正面的人生價值」。「感恩」不是只頌讚上主的態度,也是積極人生的生活方式。


默想:

抱怨是任由情緒發酵的表現,感恩是生命改變的記號。

祈禱:

主,教導我超越情緒的控制,做情緒的主人。學習凡事感恩,提升生命的本質。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

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