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95期 哪兒來那麼多鬼? |
|
|
本期主題 |
鬼與趕鬼 |
|
關鍵字: |
作者/呂一中
(真理大學新竹推廣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
|
|
台灣人相信鬼,也很依靠法師來趕鬼;耶穌則是靠著上帝的能力趕鬼。
一、引言 在台灣要談到「鬼」這個概念,就不得不牽扯到「三魂七魄」的觀念,這其中當人死之後,七魄就被認為歸於地而消失不見,因此「鬼」就被認為是與「三魂」有關。台灣人對鬼的觀念,當然是受到道教影響。除了道教之外,其他世界知名的宗教,其靈魂和鬼的觀點就沒有這麼複雜了。反而是在一些原始部落裡面「靈魂」的觀念,可以找到類似的說法。
舉Fang of Gabon這個部落為例,他們對靈魂有七種命名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靈魂類似於「七魄」,在人死亡後就消失;但也有些靈魂類似於「三魂」,人死之後仍然存留著。Fang of Gabon對靈魂的七種命名形式如下:(1)eba:位於腦的生命原理,在死亡時消失;(2)nlem:心,知覺所在之處,掌管人之行動,並在死亡時消失;(3)edzii:個人之名字,保持個人之特徵,並在死亡時消失;(4)ki:個人之標誌,並在肉體消失之後使自己不朽的力量;(5)ngzel:當其在身體時,作為靈魂活動之原理;(6)nsissim:靈魂和替身;(7)khun:肉身消失後的靈魂,如鬼。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當然要與鬼離越遠越好。但在文學家的筆下,鬼就有了顯明的個性,包括古典的《聊齋誌異》等故事,在其中陰陽並無分隔,人鬼之間的交往,就如同人類之間的交往一般平常。至於在日本,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地獄變》,夢枕貘的《陰陽師》等故事,也是受到矚目的鬼怪故事。
至於在西方的鬼故事,受到基督教信仰的影響,主要的鬼是魔鬼而非人死之後的亡靈。在故事之中,多是以惡龍、怪獸等角色來呈現。通常的劇本模式,則是一個英雄或是王子,要去拯救被惡龍或是怪獸捉去的公主。
除了文學裡的描述之外,在西方也有許多民間流傳的鬼故事,例如英國的倫敦塔,就是傳說中無頭鬼出沒的著名地方。此外,英國皇室的白金漢宮,甚至有人聲稱看到過喬治二世的鬼魂。而在南北戰爭時期,甚而傳說華盛頓的鬼魂還指點北軍將領打敗南方的李將軍部隊,從而使美國避免分裂的命運。
二、鬼月:民間信仰「混合主義」的一個例證 觀察台灣所謂的鬼月,其實是觀察民間信仰「混合主義」的一個很好的指標。
受到佛教影響的鬼月,首先當然就是關於目連救母的故事了,這個故事原先說明目連尊者的生母,墮在餓鬼中,請佛救濟。藉由佛的開釋,就在佛教的僧自恣日,也就是7月15日,目連藉著發心供養僧眾,可以使七世父母、六親眷屬等脫離苦報。這個傳統流傳到中國,其故事內容與起源之處已有改變,但藉著7月而與鬼月產生關聯,而「放焰口」的儀式也就成為普渡法會的儀式重點之一。由於目連救母的故事,因此有的人就把鬼月稱為「孝親月」。
佛教與鬼月的關聯不止於此,藉著佛教裡地藏王菩薩對地獄的管轄權身分,地藏王菩薩也就與民間鬼月產生了關聯性。
在鬼月的諸傳統之中,道教當然不會缺席,他們認為三官信仰中的地官,才是7月的主管神。他們認為地官與鬼月同時擁有兩方面的關聯,一方面是在於地官的管轄權,另一方面則是地官的生日是7月15日。
回到民間的另一觀點來看,鬼月的祭祀對象,是在整個台灣的祭祀文化當中的一種秩序安排,例如對於神明的大型祭祀活動,主要是在神明的生日來舉行,至於親人的大型祭祀活動,則就安排在清明節來祭拜;至於7月的祭祀活動,則就是那些被視為孤魂野鬼的「好兄弟」。也就是一般人認知7月的主角是那些「好兄弟」,是那些「無主孤魂」,而不是自己的親人;因為台灣人若是認知自己的家屬死後受苦的話,他們在平時就會找法師舉行各類的儀式,包括「打城」1、「牽水車藏」等各類儀式,以使自己的親屬脫離地獄之苦。 若是按照這一觀點來看,就和目連救母的傳說有所抵觸。但就民間來說,它們仍然不會去細究這些不同之處
不僅是佛教的部分說法與鬼月傳統不相符,道教同樣也有部分作法與鬼月傳統不相符。但在某些傳統之中,其實是和7月有所抵觸的,但主事者可能完全不知道這種差別。例如有名的基隆中元普渡,在7月的開始和結束的時候,分別有開關鬼門的儀式。根據基隆中元普渡老大公廟的官方記載,在關廟門時:「道士持長劍追索四方,驅除魂魄,並把四方孤魂結於一起(稱為「結戒」),以地為八卦,艮方為鬼方,以長劍朝地劃,於艮方封住鬼門。」
艮方之被視為鬼方當然是來自於八卦,八卦的每一卦共對應四十五天,而非鬼月的三十天,至於艮方所對應的日期也根本與7月無關。其他人不知道就算了,但主持儀式的道士若明知八卦的義理方位與鬼月之說有出入,卻還是執行此儀式,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這個例子,再次說明鬼月所具有「混合主義」的特質。也就是在現有的鬼月各樣傳統之中,各傳統之間都有些出入,只是一般信眾很少對此願意進行考察,才造成這種「混合主義」的特質。
三、鬼與趕鬼 1.以鬼趕鬼 台灣人相信鬼,也很依靠法師來趕鬼。說到民間趕鬼的方式,有一種方式,就是用鬼來趕鬼,這或許是古代「方相氏」的遺風。 方相氏是古代驅逐疫鬼的官,他扮演著面目業已模糊的神,並以其自身的神祕與怪惡,在面具、戈毛、衣裳、鼓樂之類的巫術法具的協助下,用可畏的動作、聲音、姿勢等主動「攻擊」並「嚇退」惡物。在《周禮》記載了如下的一段話:「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楯,率百隸而時儺,以索室驅疫鬼。」2
<未完待續.....>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鬼與趕鬼 (第 95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