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63期 長老教會講華語嘛會通——長老教會增設華語禮拜之探析 |
|
|
本期主題 |
公館教會華語禮拜 |
|
關鍵字: |
作者/黃力書
(現為台北公館教會牧師)
|
|
|
台北公館教會自1962年創設以來,均維持一場的台語禮拜。在2000年新世紀的開始,才打破傳統,增加一場華語禮拜。在此之前的許多年來,不斷有增加一場禮拜的呼聲,而當禮拜組的同工提出華語禮拜的方案時,教會內就存在著不同意見與思考方向的陳述與溝通,包括以問卷調查來徵詢全體會友對第二場禮拜的需求。至今,教會對於第二場禮拜的目標與方向尚未有明確的共識,但基本上,各方持不同意見的會友都容許在教會中嘗試做改變。 第二場禮拜有哪些改變?語言的改變是最明顯的。第二個改變比語言更具信仰的意義,即禮拜程序和方式的改變。原來的禮拜比較傳統,注重秩序和固定模式,禮拜的成敗皆繫於講道是否精彩。這種禮拜形式也是大部分會友習慣的,他們希望在安靜、有序的氣氛中敬拜上帝。相對地,也有部分會友不喜歡這種敬拜方式,覺得流於形式和僵化,希望以較自由的方式來敬拜。因此,第二場禮拜的精神就是禮拜程序的改變,焦點放在詩歌、信息與交誼的相互配合。在這樣的改變下,增加詩歌敬拜讚美的部分,約佔禮拜的三分之一,也因此把電子樂器帶進聖殿,包括鍵盤和電子鼓。 經過了三季的實際經驗,其成果是肯定的。雖然目前參加第二場禮拜的會友並沒有大幅增加,約維持在五十至六十人之間,與整體教會之間的關係應如何互動,也還有待調整。但有別於第一場台語禮拜,第二場禮拜的遠景是可以預期的。特別是第二場禮拜呈現了宗教中感情的部分,在敬拜讚美的詩歌中,敬拜者得到壓力及情緒上的釋放與抒發,實有助於領受上帝的話語(證道中可以察覺,會友真的可以領受上帝的話語);理性和感性溶合成整全的宗教經驗。 目前的第二場禮拜所需克服的是,如何做更有效的事奉。整體教會的服事量增加了,如何呼召更多的會友參與教會服事,並做有效的整合與造就,可說是當務之急。接下來的問題是,增加第二場禮拜後,牽動了整個教會形態與運作方式。會友是否願意因應這個變化,讓教會因第二場禮拜而更活潑、更多元、更能滿足會友在信仰上的需求,是我們必須隨時反省與思考的課題。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公館教會華語禮拜 (第 63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