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61期 台神 南神 玉神=聯合神學院? |
|
|
交流站 |
互惠、互助的兩性共事 |
|
關鍵字: |
作者/陳秀芬
(現為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學碩士班學生)
|
|
|
建立自己的身分認同 有一位能力極強、人際關係和諧、情緒平穩的教會婦女當選了聖歌隊長,大家正歡喜快樂慶祝這樣的結果時,她的配偶突然忿怒的跳出來代替妻子拒絕這樣的服事,而且揚言:「如果大家不重新改選,恐怕家庭面臨決裂……。」是男性的沙文主義在骨子裡作祟,或是女性領導人再一次喚起了男性潛意識中「亞當被夏娃誘惑導致被逐出伊甸園的恐懼」?當我選擇在信仰上重新出發而去神學院受裝備期間,只有一位神學博士肯定我願意突破充滿限制的女性身分,在兼顧家庭與服事的辛勞中仍具有追求知識的勇氣與努力,而其他所有圍繞在身邊的人,無論男女都聲稱:「你的先生真偉大!能夠讓你去讀神學院。」 我當然非常感謝先生的明理、開闊,但是從友人評價中,我們可讀出他們話中隱含的意義,其包括「女性意識的覺醒一定會犧牲男性的利益」,或是「女性若開拓自我成長的空間,勢必被摘下傳統所定義的『賢妻良母的華冠』」,即使我告訴對方,我跟過去一樣仍然擔負大部分家事與孩子的教養責任,對方仍投以不可置信的眼光,絲毫沒有想要激勵我或支持我的傾向。這時我才深刻地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之「父權制思想」是多麼地根深蒂固,而我所賴以為存的信仰園地——教會,果然是存在著「女性是次等的、依附的」毒素,不只男性害怕女性意識的覺醒,大部分的教會女性也不支持女性追求與男性平權的機會,而所謂的「男女平等」在教會裡從來沒有被討論的空間,少數微弱的女性意識覺醒之火苗,所面臨的是父權制的強風暴雨,想要灌輸女性建立自己身分認同的婦女先鋒,她們所開啟的正是一條漫漫長路。
付出、包容、接納與犧牲 我是在一個完全父權化的傳統家族長大的,我身邊的年長婦女從來不是用自己的名字被人稱呼,所謂「幸福」的女人都是依附於丈夫,即使她也曾經在維持生計上扮演重要角色,她的一生仍然是通過丈夫被定義,丈夫尊榮她就華貴,丈夫卑微她就低賤。雖然受限於傳統模式的教育,但是自由的成長空間賦予我思辨的能力;許多堅強奮鬥的女性好榜樣,使我肯定女性具有獨立人格的價值;許多男性懦弱的壞榜樣,讓我真正認清人的價值不在於性別,而在於對社會的貢獻。而且,我從來不想追求兩性的平等,因為兩性在先天條件上所存在的許多不平等,正是造成父權主宰之主因,幾千年來人類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動物性,也合理化了體質較弱的女性被體魄健壯的男性支配之現象。而其所帶來的教育機會的缺乏、工作層次的低落、經濟上的弱勢、無法自主的婚姻和母親天職的不能旁落,使多數的女性必需逆來順受命運的支配。 但是,正因為在這種扭曲「上帝希望兩性互助相愛的本意」之強迫情境中,少數女性的脫殼蛻變,反而顯示出女性真實生命的偉大力量。我也從未夢想兩性的平權,因為歷史上兩性的相爭對立,往往犧牲了「視感情如生命」的軟弱女性。才華洋溢的卡蜜兒難抵對羅丹的熱愛狂潮,終至精神崩潰,只遺留下少數巧奪天工卻令人唏噓的雕塑作品;幫助墨索里尼建造古羅馬帝國再現的猶太女子「薩法堤」,不但無法同享義大利帝國的榮耀,終至被墨索里尼遺棄而避往他鄉,即使她逃過了與墨索里尼一同被吊死的惡運,畢竟,她仍是被男性背叛的犧牲者。 所以,我確信,人類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兩性公平的待遇之上,而是建立在付出、包容、接納與犧牲之上,因為兩性的基礎條件是如此的不同,如何能以平等的待遇互相對待之?如果不是強勢的一方願意幫助弱勢的一方突破阻礙,弱勢的一群是絕對無法擁有平等的機會。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正因為女性在思想、意志或情感普遍受壓制的環境下,所磨鍊出來任勞任怨之堅韌與忍耐,往往遮蓋了許多男性罪惡所種下的家庭病態,為孩子、為自己創造了另一種幸福的生命情境。這種突破綑索的旺盛意志力,與付上痛苦代價的犧牲之愛,在兩性平權的缺乏中,創造了一種超越的、高過於外表形式的平等,她們是可以在男性面前昂首闊步的偉大女性。
互助合作的互惠模式 上帝創造了兩性的差異,自有奇妙與超然的旨意,他喜歡與人建立夥伴的親密關係,所以他也創造兩性來互為伴侶,以男人和女人之間忠誠的婚姻關係來譬喻人類和創造者之間的「相親相愛」。除了婚姻的匹配之外,我相信,他也應許了兩性之間的合作關係,剛強與軟弱互相輔佐,理性與感性互相制衡,溫柔的話語化解了剛硬的意志,軟性的訴求替代了自負的堅持,母性的慈愛軟化了父性的威權,女性的堅忍補足了男性的衝勁……上帝將這些人格特質分賜給不同的男女,讓他們在互助、互惠的原則下,經營兩性共存的世界。在這種認知當中,社會上或教會中任何形式的兩性共事,所爭取的不應該是兩性平等的待遇,而應該是兩性互助合作的互惠模式。如果決策者是男性,他應當經常考慮到女性共事者的需要,解決她們在共事上可能遇見的困難。例如,針對成人的佈道會、夫婦成長營、小組聚會中,幼兒照顧之安排或兒童節目的配搭設計;例如男性牧者或長執應針對在教會佔多數的婦女族群,聘請女性傳道人協助牧養的工作;不管是平信徒或長執,更不應該刻意拒絕女性傳道人的牧養,渺視女性牧者的能力與奉獻精神。如果決策者是女性,當她在進行婦女事工時,一定會考慮到婦女與孩子的需要,如果她能夠進一步針對男性配偶的需要來設計,邀請他們前來參與教會活動,可以為婦女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管道;甚至女性領導人應刻意的營造男性參與的機會,擷取他們的長處,使工作目標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雖然我主張兩性的平等要考慮基礎條件的不同,雖然我呼籲既得權力者男性要協助權力圈外的女性衝破阻攔,創造互助、互惠的兩性共事。但是我仍對於會「跨刀相助」的男性不抱樂觀的希望,因為「權力的滋味」會使男人喪失公義與公平的良知。女性也要徹底覺悟,只有倚靠女性自覺所團結起來的力量,才能改變不公平的形勢。誠如一位斯里蘭卡婦女工作者蕾貝拉所言:「自助團體的形成使婦女掌握力量,並且逐漸再思自己對角色的接受程度。這種覺醒使婦女有足夠的力量和眼光來向綑綁她們的組織挑戰。」但是要結合女性力量兩個最大的阻礙是,被父權思想所餵養長大的女性本身,也失去了想要獨立自主的欲望,正如西方諺語所說:「籠子打開了,金絲雀卻拒絕飛出來!」另一個因素是,「忌妒的心理」作祟,使她們較不願順服女性的領導,於是女性的力量就這樣被分散了,既然無法凝聚共同的異象,終究失去了反敗為勝的契機。
開創具有女性特徵的成就文化 雖然追求和諧、快樂的兩性互助、互惠共事模式,是一條崎嶇、險阻的漫漫長路,但它終究已經開始了,許多婦女犧牲了傳統所定義的幸福,在雨林中披荊斬棘爭取到了女性的投票權、生養兒女的決定權、參與政府的權力、墨守成規的教會之服事權……這是一種向前推進的力量。可是另一個相反的力量卻拉扯著女性的後腿,使她們裹足不前。例如,母親的天職使很多女性自願退離決策圈,因為她知道給孩子親密的安全感所帶來的永恆價值,勝過在決策圈所帶來的成就感。傳統婚姻所定義的女性角色也束縛了女性自我實現的渴望,若勇於突破婚姻的限制為了成就自我,往往必需付上很大的代價,可能必需破壞夫妻的親密關係、讓孩子在痛苦中成長、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健康。女性如何在這兩種互相推擠的相反力量中取得平衡並開創新局呢? 如果要讓兩性共事的泥濘路愈來愈平順,端看女性如何找著自己的優勢,在充滿限制的狹窄空間裡,開創具有女性特徵的成就文化。有如雷蕾拉所言:「婦女具有改變並締造一個公平社會的力量,但是全看我們是否能夠認識自己的天賦與力量!」我們不必以父權制中對母親的定義來評價自己,我們可以實現上一代的母親未成就的生命願望,也可以追求有意義的、獨自的、非由他人所決定的生活,而內心不必被罪疚感和利己主義所責備。我們更不必尋求具有男性特徵的成就文化,想要與男性一較高下,因為若能與男性達成互助、互惠的共事模式,就已經是顛覆傳統、為女性帶來革命性的勝利了,更重要的是,在為男性保有他們「父權毒素所殘留的尊嚴」之原則下,互助、互惠的原則也為女性帶來了兩性快樂共處的幸福。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大誡命還是大使命?—對長老教會宣教現況的幾點觀察 (第 107 期)
|
.相愛不一定能結出幸福的果子! (第 97 期)
|
.互惠、互助的兩性共事 (第 61 期)
|
.面對在美、日文化邊界擺盪的新族群 (第 59 期)
|
.與耶穌一同靜默禱告 (第 54 期)
|
.耶穌那孤獨的身影! (第 49 期)
|
.悔罪之詩 (第 47 期)
|
.少 年 口也! 請 愛 我 們 多 一 點 (第 42 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