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0期 台灣主權獨立嗎? |
|
|
厝邊頭尾 |
淡水國語禮拜堂「社區事工」分享 |
|
關鍵字: |
作者/蕭聰穎
(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中會淡水國與禮拜堂牧師)
|
|
|
一、社區宣教—-台灣社會中的「馬其頓」 「疼厝邊」(愛你的鄰舍-—社區的居民),是耶穌傳道的三個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教會之所以成為社區的中心一項很重要的神學依據。當時,耶穌不僅如此教導,也親自投入這樣的工作(太二十五:31-46,四:12-16)。John Dawson說過:「單傳福音而沒有具體行動,還達不到真正愛的標準,耶穌在世之時,曾親自醫治瞎子、癱瘓……安慰傷痛者,立下最好的榜樣。」
初代教會傳承了耶穌愛鄰舍、關心弱者的優良傳統;可惜從中世紀到宗教改革時期止,教會漸漸失去耶穌愛鄰舍的理念,失去成為「地上鹽、世上光」的見證,教會看待社會是上聖下俗,唯有教會、神職人員才是神聖的,其餘屬世的都是卑微、俗的。當時的改教者馬丁路德打破聖與俗的世界觀,作了信徒皆祭司的信仰宣告,主張基督的國度是藉著愛統治;世界的國度乃靠正義,兩者之間乃靠愛的關係聯繫,實現上帝的旨意在生活中並彰顯出來即為聖。
長老會的創始人加爾文,更進一步認為世界的國度乃是神主權的國度,主張神治的世界觀,就是以神的主權治理教會,治理社會國家,推行社會正義、社會福利、關懷社會、愛鄰舍,實踐神愛世人的大愛;而當時教會的執事就是社區服務的幹事,可惜後代之教會沒有讓教會事工與社區工作緊密的連結。
社區主義是目前台灣社會,無論是政府或是民間共同關注的議題。一九九六年五月廿六日李總統登輝先生參加母校淡水國小一百週年校慶時也指出:教育的未來趨勢是開放、本土、社區的教育;也就是要讓每一個居民的生活與社區更加息息相關。社區發展與文化工作是否成功,則必須藉由具有獻身與服務熱忱的團體積極參與推展,這就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過去百餘年的共識與努力,未來應更加努力推動發揚光大;因為社區是教會的工廠,更是教會見證信仰的場所,是教會宣教成敗之所在,社區正是台灣社會的馬其頓,我們是否如保羅一樣聽見了上帝的呼聲?
二、推動社區服務與宣教的源起
1.筆者曾在草屯教會所開拓的國姓教會從事開拓,牧會的工作前後兩年,雖短短的兩年,但每年利用寒暑假及春假分別與中部地區的醫學院學生所組成的CCMA團契合作,並配合基督徒醫生來從事持續的醫療服務與野外主日學的工作,並且由世界各國來台的青年使命團成員,配搭從事短期的社區美語班以及佈道會,持續的讓教會事工與社區結合,奠定了教會與社區居民、公所、學校、衛生所都有很好的關係,因著資源相互的整合,讓社區與教會一同成長,福音的種子也在無形當中散播開來,這兩年是牧會生涯非常寶貴的經歷和美好的回憶,也成為在淡水國語禮拜堂推動社區服務與宣教的遠因。
2.一九八七年當筆者來到淡水國語禮拜堂,原本教會期待著力於學生事工,但筆者發現兩個問題(1)教會本身沒有國中生,也沒有大專生,原本學生工作的核心同工已流失了(2)附近的教會已開始著力於學生工作,而且已漸漸打下基礎了,另外在大學附近也設立了一所教會,特別關心學生事工。雖經筆者與對學生工作有負擔的同工多方努力,要恢復昔日的盛況,各方面的條件已不再存在了。
3.當筆者觀察教會的現況之後發現教會的事工應有所改變,對社區居民之宣教成為教會事工之重點,並且應讓教會成為社區的教會,對教會之事工有此異象有三個看見:(1)教會有很特殊的資源約有1/3之會友是學校的教職員,可以成立教師團契對同事傳福音,並且可以藉此做很好社區服務的工作。(2)教會即將建立新禮拜堂約有300坪的空間可以應用。應該讓禮拜堂每天都在使用,並且讓教會與社區緊密的連結,否則將是資源的浪費,白佔土地空佔枝葉而已,無法對教會的主交帳。(3)傳福音是教會的大使命,而社區(你的鄰舍)就是宣教最好的禾場,因此,可以藉著對社區的服務,使居民能體會到上帝的愛,進而接受福音,服務本身是人的社會性表現,也是主的命令:「洗腳」、「做在最微小的身上」、「愛鄰舍如同自己」等等。雖然社區服務、關懷的工作不一定要等於傳福音的手段,其本身就是在實踐主耶穌「疼厝邊」的命令,我們必須去實踐它,藉著社區關懷、服務,無形中是一種傳福音的見證與伙伴。
4.為了推動社區服務與宣教的理念,並喚起信徒對重建聖殿的信心與負擔,筆者常在主日講壇中勉勵信徒,上帝在此時呼召我們參與聖殿的重建,這是一項上帝的祝福(以斯拉1:3)。同時也是一項責任,不僅要為聖殿的重建來奉獻,更要為擴大福音的宣揚來努力,以便遷入新堂之後,能夠規劃更多社區服務與宣教的事工,因此,教會開始傳遞一個口號:「不僅聖殿要重建,連心靈的聖殿也要重建」,其目的是為了新堂重建之後,每位信徒有很好的信仰上之造就,來擔負起社區服務與宣教的事工,從1988年的同工靈修會起,連續幾年的主題都是探討有關「教會與社區宣教」之研討,直到1992年才確定將來社區工作之重點,乃是放在一至三歲嬰兒的照顧,以及對國小兒童放學後的安親服務。
三、社區事工分享 本堂從1990年起至今陸續嚐試許多社區事工,大致可分成兩部分。
1.不定期的社區事工: (1)社區講座-醫學、健康、親子、夫妻溝通、理想、幼兒教育……等講座。 (2)營會-社區兒童快樂營(夏季學校)、音樂營、網球訓練班。 (3)才藝班-美術班、奧福音樂班、日文班、書法班、插花班。 (4)課輔班-國中生課業輔導、K書教室。 (5)活動-社區母親節、爸爸節晚會、社區音樂會、聖誕節晚會。
以上這些不定期的事工,除了有外聘老師的才藝班酌收一點費用之外,其於事工大部分結合教會機構、教會信徒的專長,提供對社區的服務,其中最吸引社區居民參加的社區講座,是有關親子、幼兒成長的教育。各種節期的晚會、社區居民皆非常踴躍參加。這些對居民有實質幫助的講座或是能與居民同樂的晚會都是往後可繼續從事的事工。由於市面的各項才藝班、語文班已相當普遍了,這幾年我們已放棄這些事工。然而提供國中生K書教室以及課業輔導,這是本堂最能勝任的社區服務,應該可以成為本堂長期的社區服務事工。
2.長期的社區事工: (1)育嬰中心與國小安親班之源起 從1988年起一直在探索什麼樣的社區事工,可以成為本堂長期的事工,直到1992年我們發現許多年輕的夫婦,無論是教會信徒本身,或是社區居民,有許多夫婦都在上班工作,當他們計劃生小孩時,如何找到好的保姆,這是他們最切身的問題,看到教會許多剛生小孩的父母都請教會幫忙介紹保姆,我們也發現這是目前社區許多居民的需要,教會剛好有一位長老曾從事幼教工作,有很豐富的經驗,提議本堂可以設立育嬰中心來服務三歲以下還未能上幼稚園的幼兒,讓其父母能安心地在社會中就業工作,經長執會評估之後,覺得這是目前社區所需要的,嬰幼兒之照顧也是台灣社會所要面對的,這是當時的政府以及民間社會比較未重視的一環,雖然當時教會仍有七百萬的貸款,但長執們仍很有魄力的,將原本一棟出租的房子收回,又發了70多萬元重新設備,並於1992年7月19日正式設立育嬰中心。同時又發現國小學童下課後之照顧,也是社區居民很大的需求,加之教會就在國小旁邊,因此又設立國小安親班。經我們評估凡事起頭難,特別是育嬰中心之設立,在當時淡水地區仍是走在時代的先鋒,社區居民要從傳統的保姆,轉變為嬰幼兒團體的照顧,一時要改變這個觀念是不容易,但我們相信觀念會改變,而且嬰幼兒藉著團體互動的成長,對孩子的發育成長絕對是正面的,我們評估前三年教會要編列經費來從事此社區工作,但希望三年後能在合理的收費之下,達到收支平衡,才能讓事工長期的延續。
此社區事工經六年半的努力經營,果真在三年後達到收支平衡,而且每天約有40~50個家庭的嬰幼兒及國小學童得到有愛心的基督徒保育人員的細心照顧,加上每天的宗教教育課程、詩歌、禱告,讓孩子的心靈中都知道有一位天父上帝在愛他們、照顧他們,耶穌是他們最好的朋友,甚至孩子回家吃晚餐都要未信主的爸媽跟他做謝飯禱告,由於保育員很有愛心,照顧孩子與家長之互動關係亦相當好,筆者亦跟家長常對話溝通,關心他們信仰的生活,因此陸續有許多幼兒開始來上主日學,家長亦有人開始慕道,教會所舉辦的特別聚會邀請家長參加,幾乎全部到齊,因此福音的種子就在無形中散播出去了。許多幼兒畢業之後現在已唸國小一、二年級,又回到教會的安親班了,如果我們教會看到社區居民的需要,就這樣地去服務別人,相信藉著這些社區事工,聖靈必在他們身上動工,有一天真的看到許多社區居民來歸信耶穌。
(2)社區兒童合唱團-這個事工是教會最早要做的社區工作,但一直到1998年9月才正式成立,目前有30位小朋友參加,除了合唱之外,亦加上直笛的練習,這個事工假以時日也必然會對社區孩童基礎音樂普遍的提升有所助益,同時也能培育下一代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懂得團隊分工的處事態度會所幫助。也期待孩子們對休閒生活的內涵有更豐富、有充實的選擇來提升國民的氣質,並且唱出社會的和諧。
(3)馬偕杯網球錦標賽-這個社區事工是由本堂於1996年所發起的,在那年台北縣各鄉鎮選出對當地最有貢獻的人士,要為他們在各鄉鎮豎立銅像,讓後人來紀念他們對地方的貢獻。而馬偕博士是唯一沒有受爭議,對地方有重大貢獻的人物,同時又是外國人,這是神的榮耀,馬偕博士就豎立在淡水教會巷子外的交通要道上,為後人景仰。由於本堂信徒很多人選擇網球做為休閒運動之項目,我們也發現淡水地區有很多居民愛好網球運動,我們期待能走出教會圈,也能多多與社區居民接觸,促進教會團體與民間團體的聯誼與結合,產生良好的互動關係,因此想到可以辦網球比賽來達成此目標,而且以馬偕博士之名來辦比賽,期待馬偕博士愛神、愛人的精神得以彰顯,繼續分享、見證基督的愛。
本堂也發現若要讓「馬偕杯網球錦標賽」,持續推廣,實有賴於淡水地區與馬偕博士有關的教會、學校、醫院共襄盛舉,鼎立配合,發揮基督肢體間的團隊服事,因此由馬偕<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淡水國語禮拜堂「社區事工」分享 (第 50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