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0期 台灣主權獨立嗎? |
|
|
讀者來函 |
重返聖經到詮釋 |
|
關鍵字: |
作者/王子豪
(現為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研究生,政大長青團契契友。)
|
|
|
閱讀了上一期的主題「重返聖經」,不僅從中得知一個重返聖經的歷史,也多少了解了目前教會對聖經的重視程度。在此,筆者願意對此議題再做反思,尤其是在於「重返的路上」,發表一點個人簡單的看法。
我們若從教會歷史來看,每當教會信仰遇到腐化、迷失、墮落時,往往會有某些人出來大喊重返「上帝的話語」,使信仰再度回歸聖經中的教導,而這樣的例子可以在宗教改革時,馬丁路德的表現最為明顯。路德為了對抗當時天主教一再的過度重視教會傳統而忽視了聖經原本的義涵,因此提出改革,強調聖經是信仰的最高指導原則,教會傳統只有置於聖經的原則之下才能擁有其有效性。如此的改革使得聖經的權威得以確立,也造就了基督教(新教)的出現。
回想當時的情形,再來觀察今日的基督教,我們則可以看到在這個後現代的社會裡,多元化成為後現代的特色之一,多元化當然使得各種可能性成為可能,造就了更大的開展空間,但是同時也使得許多真理成為模糊,或者是說永恆的真理再也不存在了。而這種現象充斥在當今的社會裡,當然教會界也不例外。面對如此情形,「重返聖經」必然成為我們應該覺醒的事。畢竟唯有「重返聖經」才能真正達到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但是講到「重返聖經」,就必須論到「如何的重返」,這個問題或許比論重返聖經更為重要,也更為有趣的。否則只知道要重返,如果不知道要何重返,那麼一切也只是枉然。說到「如何重返」,其實就是說到「詮釋」的問題,而每個人讀聖經就是在詮釋聖經。一個人在看聖經時,無疑的會受到自己的家庭傳統、社會文化、教育背景的影響,沒有一個人可以脫離自己的前見來看聖經,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聖經會有各種不同的詮釋,而各個教派也有不同的詮釋面向。就像對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詮釋就有很大的差異面向,靈恩派強調聖靈的作用,政治和解放神學則堅持對貧窮、弱勢者的關懷,自由派則喜愛路加描寫耶穌絕不超然的行為。
這些例子說明出教派對聖經詮釋不同的著重面,至於個人也是如此,我們不可能要求誰能夠對聖經做出全面的解釋,也不可能期待誰能夠說出聖經中上帝真正的旨意,畢竟作為一個有限、不完全的人如何能夠了解無限、完美的上帝的旨意呢?因此我們只能夠從聖經的脈絡中,儘可能的詮釋出聖經的含意。至於對這些詮釋的有效正當性,我們仍然必須放回整本聖經中做檢證,才不至於產生以偏概全或是過度極端的解釋產生。
至於要如何認識聖經,筆者在此提出加爾文的一段話做為互相勉勵。加爾文在其著作《基督教要義》第一卷第一章的標題中寫到:「認識上帝與認識人是互相關連的」,隨後第一章第一節和第二節的標提分別寫到:「只有真正認識人才能真正認識上帝」以及「只有真正認識上帝才能真正認識人」。為什麼要提出這段話呢?筆者認為人要去認識上帝最好的方法就是藉由聖經的記載,因此研讀聖經的目的就是認識上帝,聖經並不是上帝本身,我們儘可能的要去了解聖經是為了儘可能的認識上帝。所以筆者提出加爾文的這段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在認識上帝和認識人的一種認識循環之下,能夠更清楚的了解聖經中的含意,而也就是在這種認識的循環之下,我們的認識才得以更形擴大與修正。此外還要強調的一點就是,加爾文在此所說的『認識』包含了體驗在裡面,也就是經由體驗而了解,而非單單藉由知性的認識,而這就是所謂信仰的認識。而也就是通過這種認識,我們才能夠真正地返回聖經。
最後筆者還要提出一個議題就是,在通過重返聖經以及詮釋聖經之後,我們要如何處理基督教信仰與現代處境的關係,也就是基督徒應該要如何介入、詮釋與表述於現代處境當中。做為一個基督徒,同時也身為一個台灣人,處於台灣這個處境之下,我們要如何的詮釋聖經使我們的信仰實踐於這個土地之上,這是當今我們所要注重的課題。相信經由如此的信仰反省才不至於使我們的信仰永遠是外來的、西方式的信仰。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寫出「新」眼光 (第 122 期)
|
.「特」會「特」什麼「特」? (第 113 期)
|
.幫地球降溫,教會可以怎麼做? (第 106 期)
|
.年輕!可愛!無厘頭!——來自「黑澀會」的現象 (第 101 期)
|
.從隱密到展現——BLOG-部落格-網誌 (第 91 期)
|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第 89 期)
|
.重返聖經到詮釋 (第 50 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