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49期 重返聖經 |
|
|
大專世界 |
愛自然如同自己 |
|
關鍵字: |
作者/林立文
(現為實踐大學音樂系三年級學生。)
|
|
|
創世記中,上帝將大自然交託人類。「上帝賜福給他們,說:『要生養眾多,使你們的後代遍滿世界,控制大地。我要你們管理魚類、鳥類,和所有的動物。』」(創一:28)但,自從亞當、夏娃打破他們與上帝之間的約定,吃下分別善惡的果子之後,上帝告訴亞當:「你既然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禁止你吃的果子,土地要因你違背命令而受詛咒。你要終生辛勞才能生產足夠的糧食。」(創三:17)大地因著人類所犯的罪,亦受到耶和華的詛咒。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什麼?上帝既然早已將萬物的生活秩序規畫、管理妥當,為何還要將萬物交予人類管理?上帝希望人類以什麼心態、什麼方式來對待這個世界?
是否看過母親與嬰兒之間的相處?不需任何言語,母親知道她的寶貝所需要的一切,嬰兒也由此得知母親的愛。反之,母親若不知嬰兒的需求,會使嬰兒因不信任與質疑而嚎啕大哭。大自然就如同嬰兒,雖然我們不懂它的語言,若仔細觀察、感覺,便知道它所需要的一切。我相信,在上帝給予人類的本能中,早已要人類疼惜萬物,因祂總是心疼一片片綠地被剷平、受破壞。想想,當上帝使植物按時生長、結實、播種,使鳥蟲築巢、繁殖,目的是為了讓人類以「科技」或其他有利於人類的「建設」來剷除?
新的誡命告訴我們: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大地」是我們最親近的好鄰舍:供五穀讓我們食用,土地讓我們居住,花卉讓我們欣賞,鳥鳴令我們悅耳。我們是否因此珍惜並愛著大自然?不,我們反而視為理所當然;以為上帝既將萬物託予人類,人就可以為所欲為地使用這土地。然而,是否想過,人類只是上帝的管家,受上帝之託來管理萬物?路加福音十九章11-27節交銀與十僕的比喻,銀子為自然,人類為僕人,那是否作生意賺錢?或者將銀子埋在土裡?或甚至認為主人不會再回來而把銀子拿去花用?萬物本歸於上帝,人若愛上帝,也更應該盡忠職守地管理這片土地,愛這片土地。
愛它,就要尊重它。萬物皆有其生存方式,以它需要的方式愛它,才是真正的愛。聽過「國王與鳥」的故事嗎?從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國王,有一天,他的諸侯送給他一隻非常美麗的七彩鳥。國王看見,深深地喜歡這隻漂亮的鳥,就歡天喜地的收下這份禮物。他太喜歡這隻鳥,於是決定要用最好的一切供給這隻鳥。國王吩咐金匠打造一個純金的鳥籠供它居住,吩咐裁縫師縫紉一件蠶絲的彩衣及一件貂皮大衣供它保暖,並吩咐僕人將國王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也做一份給這隻鳥食用。凡知道這事的人皆又妒又羡,個個都希望自己是這隻鳥。然而,三天後,鳥死了。因為牠住的金鳥籠太熱,加上蠶絲彩衣及貂皮大衣,使牠無法忍受這樣的溫度。而且,每天送來的食物,都是牠無法食用的東西。牠多想回到樹林裡,自在地飛,自在地捕食蟲兒!在牠死後,國王幫牠舉辦最隆重的葬禮,並惋惜牠無法再享受如此的榮華。
您是否曾像這隻鳥,因著別人的愛而造成困擾及不安嗎?那麼,就不要把這份痛苦帶給上帝覺得美好的萬物。利未記二十五章1-7節,耶和華通過摩西曉諭以色列人「安息年」的律法:六年耕種田地,第七年地要聖守安息。也就是說土地每六年後要休耕一年,讓土地休息。這是上帝知道土地的需要,愛它,了解它而定立的律法。新約裡,耶穌也常使用大自然為比喻,不論是撒種的比喻、葡萄樹的比喻、芥菜種的比喻,皆顯示耶穌對大地的觀察與了解。身為大自然一部分的我們,也應該學習主,觀察、了解它,進而尊重、愛惜它。
台灣已被我們破壞得體無完膚。一種新的生活──簡樸生活──應是可以讓她得到喘息的機會。方便並不是最好的!垃圾減量,資源重複利用,以自然的物品取代學物品……這些不只是行動,而是由「愛土地」的理念所延伸的。曾經參加台南中會的主日學教師環保營,會中邀請陳玉峰教授擔任講師。專講中,陳教授提到他曾以傳播媒體的報導來阻止一項傷害台灣土地的政策。這項行動,正好與「非武力抗爭」不謀而合。不流血,不傷害施壓者的財產、生命與身體。若掙脫行動時的恐懼,相信必能藉此抗爭來達成保護台灣大地的使命。
環保的工作,看似巨大且困難。然而信仰告訴我們,土地與人的關係;要愛自然如同自己,進而為這片土地行動。願神的祝福加諸於這片土地以及每一位為這片土地努力的人。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愛自然如同自己 (第 49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