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8)
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人非聖潔不能見主。(希伯來書12:14)
因為上帝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的工作和你們為他的名所顯的愛心,就是你們過去和現在伺候聖徒的愛心。(希伯來書6:10)
安息日,耶穌到一個法利賽人的領袖家裏去吃飯,他們就窺探他。這時在他面前有一個患水腫病的人。耶穌回答律法師和法利賽人,說:「安息日治病合不合法?」他們卻不說話。耶穌扶著那人,治好了他,叫他走了。耶穌見所請的客人選擇首位,就用比喻對他們說: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有兒子([14.5]「兒子」:有古卷是「驢」。)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裏,不立刻拉他上來呢?」他們對這些事不能反駁。(路加福音14:1-6)
我深深敬佩耶穌在路加福音14:1-6 中對法利賽人的回應,特別是祂提出那些讓他們啞口無言的問題。我也常常好奇,當法利賽人聽見耶穌那些問題時,他們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選擇沉默,不再繼續辯駁?除了耶穌和法利賽人,故事中還出現了一位患有水腫病的人,雖然故事中有提到他,但他卻一句話都沒說,即便如此,耶穌仍醫治了這人,並讓他離去(我希望在他離開前,有吃點東西)。在這故事中,我們只聽到耶穌和看見他醫治這人,雖然法利賽人刻意尋找控告耶穌的理由,緊盯著他是否會在安息日施行醫治時,耶穌仍然選擇醫治那位患有水腫的病人,對耶穌而言,在那個時刻,最重要的就是祂對這位受苦者的憐憫與慈愛,這人或許已經長年飽受煎熬,不只是忍受身體的病痛,還得面對孤立與歧視,然而,當耶穌看見他,便走近他、伸手接觸他,並親自醫治了他。
那人得醫治之後,耶穌問法利賽人:「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或牛在安息日掉進井裡,不會立刻把牠拉上來呢?」從這個問題中,我聽見的是一種對醫治的急切感,即使是在安息日,也不能耽擱,對耶穌而言,安息日不是攔阻他醫治病人的理由,他不會讓安息日成為施行憐憫與醫治使命的阻礙。
我相信,耶穌所帶來的醫治就是他的「安息日」,他總算能從長久的痛苦、歧視、病患與孤單中得著的安息,如今,正如那位換水腫病而受苦的人,世界上仍有許多人身陷各樣的苦難,渴望醫治與安息,地球正遭受嚴重的破壞與物種的滅絕,許多人活在飢餓中、在歧視裡受傷,在冷漠中被遺忘。
我們應時時警醒,凡有苦難的地方,就有不義的存在,我們不能把受造物的痛苦視為理所當然,我們要起來,為著那些受苦的人尋求公義,也與他們站在一起,爭取公義。如同耶穌,因著憐憫和恩典,我們的見證也要帶著迫切的力量,好讓那些活在不公之中的人,能夠重新活出有尊嚴且豐盛的生命。
是什麼攔阻了我們,使我們聽不見受苦者的呼聲,無法帶著勇氣與迫切的心行動,好讓他們也能經歷醫治,得以享有豐盛的生命?
祈禱文
慈愛的上帝,求醫治我們、我們所愛的人、我們的社群,以及這個世界,也求教導我們如何彼此和睦相處,使我們成為憐憫與醫治的器皿,帶領我們,建造健康的社區與美好世界。當所創造的一切遭遇不公時,求激動我們的心,使我們對這些不義感到憤怒而有所作為,求賜給我們勇氣與膽量去行的旨意,讓我們甘心委身於行公義、好憐憫,並謙卑地與祢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