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78期 接地氣的好消息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Pulingaw(靈媒)和基督文化
與世人交織的耶穌,帶來接地氣的福音。
關鍵字: 
◎ 作者 /巫化.巴阿立佑司 (牧師/東部排灣中會)

       傳統信仰與耶穌基督信仰的互為詮釋與理解,到如今仍是普遍持續被拿出來關心與討論的生命課題。耶穌對門徒們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了耶穌(太28:18),耶穌與我們同在是至關重要的,耶穌是我們傳揚好消息的時候,最不可或缺的同工。

       在使人決志受洗成為神的兒女的過程當中,耶穌自己身先士卒地,親自在祂活著的世代,向當時與後來的我們作出了榜樣。

       排灣人自祖先就有一套緊密紮實的祭儀知識體系,而此體系的通曉者與執行者稱為pulingaw(靈媒)。排灣人的祭儀豐富多樣,不一而足,從人的出生當下到死亡那刻,從呱呱墜地、孩童、少年、青少年、青年、成人到老年,這種種生命階段的經歷,都與祭儀緊緊的綁在一起,不可分離。毫無疑問地,pulin-pulingaw亦自是祭儀開始到結束都在的那一位。

       任何一種祭儀的執行對排灣人而言皆是神聖的,是嚴肅的,是不容易的。光就儀式當中要使用的祭物就繁雜多元,而又因不同的儀式內容,要預備的祭物也有所差別。不過,在所有的儀式當中,永遠絕對不能少的祭物就是一頭完整的豬。豬隻除了具有獻祭予神靈祖先的傳統意涵之外,非常重要的是,它維繫著排灣階級結構的平衡穩定與社會和諧的機制。豬隻各個部位的分配,有排灣人式的分配邏輯思維運作,並且有被指定的特定人員處理這個環節。

       另外,還有祭葉,也是儀式中萬萬不能缺席的祭物,而由於儀式的不同,需要使用的祭葉樹類各不相同,並且要堆疊的祭葉之張數也有差別。舉例來說,舉行成年儀式,或當好些年部落都無豐收,族人推測可能是小米種子有問題時,會舉行「做小米種子儀式」(semanvusam)。又或者當孩童已經是三歲或五歲,但仍發育不良、身體孱弱或無法行走時,會為之舉行「做長大儀式」(semanvuluvulung)。前述這三種儀式,使用的祭葉都是榕樹的葉子。還有,桑樹和杜虹等的葉子,也都被使用在不同的儀式中。至於每疊祭葉的張數,有的三張、四張、五張或更多不等。

       好多年前,筆者曾經訪問一位雙手手背都刺有傳統圖案,且年紀已近百歲的pulingaw;她的名字叫Ljeljeng。Ljeljeng不僅經歷過在深山原聚落生活的困頓,體驗過日據時期日本人對族人嚴厲的管理方式,同時也體會並親眼見到過耶穌基督信仰傳入到部落之後,其對於個人與群體生活所造成的影響與改變。

       談到pulingaw和基督文化,我們可說它是排灣人的祭儀知識體系和基督文化的一場相逢與相識;彼此互動時而個體,時而共存,時而融合。那時,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但約翰卻想要攔阻耶穌在他的手下受洗。不過,耶穌的及時回應改變了約翰的想法。「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於是約翰許了他。」(太3:15)從這裡,可以看出耶穌是相當入境隨俗的人,他不因他是神的孩子而驕傲自恃,反倒謙卑順服循著當地人的作法成為神在地上的子民。而為要使地上的人卸除抗拒並親近神的道,耶穌毫不忌諱地採用當地人使用的坊間傳統療法,就是「吐唾沫」(cf.可7:31-37;8:22-26、約9:1-7)來醫治病人。

       毋庸置疑地,排灣人的祭儀知識體系和基督文化是由其各自所屬人為的社會體制結構產生出來的系統,各有其特殊性與限制性。然而,與此同時,耶穌卻也讓我們看見這兩者不同體系之間存在著的共通性,那就是耶穌「盡諸般的義」的行徑,串連起了排灣人pulingaw和猶太人基督文化的傳統知識與信仰系統。在大多數人幾乎刻板的印象裡,排灣人的祭儀知識體系無關於耶穌,猶太人的基督文化卻緊扣耶穌的一切。而耶穌確是這樣表現與贊同世人對於他的論斷嗎?綜觀耶穌在世三年的傳道生涯,他是超越「個體本身」的,他是不被世界教條規矩框住的;他總是有他的方法解套世人認為的唯一準則圭臬,他的解釋總是把世人說服的徹底,無以反駁,瞠目結舌。

       「盡諸般的義」是耶穌身體力行將神的道落實在世上的策略;它是草根的,是入世的,是合乎風土民情的;它是直接與普羅大眾生活接軌的作法。按筆者對排灣人祭儀知識體系形成脈絡的理解程度,pulingaw本身就是承接祖先遵循來自Na'emati(創造主)傳授的儀式禮法,並在世上「盡諸般的義」的代表人。前述如此兩相對照,可以清楚辨明耶穌從天上來到人間,他「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2:7)耶穌期盼自己的「道成肉身」能喚醒世人回轉歸向神。而排灣人透過pulingaw,將地上排灣子民的心聲反向告知在天上的Na'emati,並且冀望從之得到祝福與救贖。這樣看來,pulingaw和基督文化並不衝突,會使二者產生衝突的關鍵就在詮釋者本身。對於排灣人的祭儀知識體系和基督文化,筆者會以「它們是內容不同,操作手法不同,但卻是引領世人回歸同源生命真神的兩條軸線」,來描繪其相類屬關係。

       排灣人的祭儀知識體系很複雜,但從其思維秩序的排列可掌握其邏輯。排灣人的祭儀知識體系不僅牽涉民族來源、遷移歷史、語言應用、自然資源利用或儀式空間運用等,更重要的是kai(祭儀經語)保存了遠古排灣人的宇宙觀、神靈觀、世界觀、人觀、哲學思想和文學內涵。前面提到的pulingaw長者Ljeljeng,在1953年由南大武山原聚落Pa'umeli移至現居地之後不久,就受洗皈依成了耶穌的跟隨者。她對筆者這樣說:

       我們排灣的祭儀非常地困難,執行起來那真不是開玩笑的。當一個儀式完成之後,你會看到滿廳內、滿庭院、滿家、周圍裡裡外外的地面上都是祭葉。排灣的儀式複雜且冗長,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會的。我是從還是孩童時,就跟在我的媽媽身旁,邊玩邊看邊學習才會的。認識耶穌後,我發現信耶穌真好,我們不再需要預備各式各樣的祭物和祭品獻給不同的神靈,只要單單禱告就好,真神就會聽見我們的祈禱,並且回應我們。多麼容易!多麼輕鬆啊!

       是的。當耶穌基督信仰還沒有被祖先聽到時,他們用盡各樣方式與眾神靈建立關係,目的不外乎是希望眾神靈讓他們的生活能夠富足豐饒,使他們每個人都能日日平安健康,不遭任何惡事臨身。如今,耶穌基督的福音傳到部落,傳到每一個家庭,大人們感到長久壓在身上的重擔輕省多了,凡事只要禱告交託真神,事情就有轉機與出路。

       耶穌基督出生在人人被嚴格要求遵守猶太教教義的家庭與社會中。雖然看起來人人都守著猶太教義的規矩,卻是未必明白其真實意涵,而只有耶穌看穿教義,他把它活得通透,並且超越。猶太教的教義與排灣人的祭儀知識體系是厚重的,是形同真理不能被人輕易挑戰與改寫的。不過,耶穌勝過了,耶穌用愛的行動證明我們的基督信仰是活潑大有功效的,是對人有助益的,而非只是靜靜躺在紙張中的文字而已。至於pulingaw,他們是比任何排灣人都瞭解祭儀內涵本質的祭儀專業人員,祭儀之於人和真神的關係只有加分,因為對祭儀之慎重與在乎,自然地這份心就順而轉為對真神的仰望與敬畏。

       當年耶穌入世與人一起生活,騷動、激勵並翻轉世人的心歸向真神,歷經多少世代,直到現在這事依然發生著。耶穌傳報的消息是為了全人類福祉的,是能與芸芸眾生同理共情的好消息。耶穌以「盡諸般的義」向世人展示他的委身,他的行動極致彰顯「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12:15)。這世上還有誰比耶穌更能體會人的痛苦?更能觸動人的心靈世界?沒有了。除了耶穌自己之外,再沒有其他人了。Pulingaw和基督文化因耶穌來到世上,它們已經被包含統攝在耶穌捨己救人的愛中。當耶穌的生命與世人的生命交織在一起時,還有什麼比這個犧牲更接地氣,更能擄獲人心?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Pulingaw(靈媒)和基督文化 (第 478 期)

原文來自 https://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78 期 接地氣的好消息 (3-16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78期  2025年  7月 接地氣的好消息 478
本期主題:接地氣的好消息
發行日期:2025/7/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落地生根的福音 
主題探討/共下來寮(一起來坐坐) 來看看現在的台灣!
主題探討/Pulingaw(靈媒)和基督文化
主題探討/網路時代的次文化
主題探討/在跨文化的氛圍中與孩子一起成長
主題探討/教會節期和基督徒生活
婦女神學/《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
小錢祈禱網/健全的自我,願為受苦者伸張公義
小錢祈禱網/身心靈的福祉
悅讀繪本/母職,母值嗎?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 ∕ 禱告讓我們相遇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東部中會婦女事工部靈修會
第四屆華人婦女神學工作坊學習心得
幸福家庭徵文佳作作品/幸福在我家
幸福家庭徵文佳作作品/幸福的樂曲
舉起禱告的手/從演到新,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