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78期 接地氣的好消息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共下來寮(一起來坐坐) 來看看現在的台灣!
由歷史與文化的反應,學習彼此接納。
關鍵字:
◎ 作者 /王博賢 (新使者雜誌執行主編、國立政治大學宗教所宗教學博士)

有應公見證台灣的文化與歷史發展

       某次受邀到總會事務所晨更時間分享,我問到要講什麼內容時,同工說:「講什麼都可以!」看來心臟很大顆,我是宗教學的老師,又對民間宗教特別有興趣,於是,我就放心的介紹起附近的廟宇。

       當時對與總會事務所附近的廟宇並不太熟,就四處踏查,發現在溫州街與辛亥路口有座小廟,「八成土地公廟吧!」我看著廟格心裡這麼想,確實在那一帶好像沒有土地公廟。但走近一看,廟匾寫著四個大字「有求必應」,看來是有應公廟了!有人說有應公廟是陰廟,但準備踏進廟裡的我並不太在意,畢竟我是基督徒,有上帝保護我,又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關於這間小小的白靈公廟怎麼出現的,廟誌跟地方誌大概是這樣寫的:二百多年前清代開墾時期,現今辛亥路與溫州街一帶是陳姓人家的村落。有一天陳家人準備到田裡工作,開始一整天的忙碌,卻發現有一個路人倒在田地中,已經失去生命氣息。陳家人看著也無人前來指認,也不見有人在找尋走失的家人,就一家人幫他收葬,入土為安。

       後來輾轉得知這個倒在自家田地間的陌生人姓「白」,也就在田中立了白公牌位祭拜。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原本這個小小的牌位也就只有住在此地的陳家三戶人家在祭拜,但後來附近排班的計程車司機也會來上香,祈求白公的保佑。一次,一台在那排班的計程車出車後,遭遇交通事故翻下山谷,但車上五人卻毫髮無傷,那位司機更因此感念白靈公的保佑。

       白靈公屢顯神蹟、救人無數,漸漸從原立的牌位,漸漸擴建成田間的小廟。1970年代闢建辛亥路時土地被徵收,經陳氏後代向政府陳情,希望能洽借大學公園一角,才建成了今天小小的白靈公廟。

       讀完這個故事的我,頓時不覺得這間陰廟哪裡陰了?在只有唐山公,沒有唐山嬤的清代,一個路倒喪命的羅漢腳(Lô-hàn-kha-á,羅漢跤仔),因為地方好心人的收葬而成為了地方的守護神靈,這不是件美好的事嗎?這件事見證了最早的台灣漢人,不忍見到有人曝屍荒野、無處安葬的善良。同時,透過白靈公的故事,也見證龍安坡這個由福建泉州府安溪移民所開墾、臺北盆地東邊近山地區,從農村轉變成人文薈萃的都會街廓的歷史。

有應公出現的社會人文背景

       東方文化圈孝道是一種很重要的家庭價值觀念,主導家庭互動關係和社會人際互動。生前以孝待之,死後要繼續以孝祭之,這樣的「祖先祭拜」(ancestorworship)有一個特色,或許,可以用「你家的祖先是別人家的鬼」的這句話理解之。

       台灣的宗教文化多認為人有三魂七魄,相信大家多少有聽過,或者至少聽過「魂飛魄散」這個詞,表達一個人被嚇破膽了。的確,人死後七魄即散,而三魂則分別歸於神主牌、墓地及陰曹地府三處。有後嗣祭祀的魂,通常在喪期滿一年就會「做對年」,子孫將逝去親人的牌位火化,將焚燒的香爐灰供奉進祖先牌位,其合爐與祖宗牌位同祀,意旨逝去的親人已與祖先們平安團圓。當台灣人祭祀祖先時,因為家人去拜,所以就可以從「鬼」成為有家歸的「靈」,成為各家「公媽」,我們的「自己人」。

       而別人家的祖先,因為你不去拜他,也就與你無關,對你而言就是與你沒有關係「鬼」了,或許我們也可以理解成祂是一個「陌生人」。當然,對祭拜祂的那家人而言,那個陌生人可是他家的公媽呢!而「孤魂野鬼」就是指完全沒有人祭祀,沒有家可以歸的靈,只好流落出來作亂、到處飄盪,甚至回去原鄉報復他的後代子孫,怎麼沒有讓我「有家可歸」,成為所有人的陌生人呢?

       可以說,百年前的台灣人秉性純良,大家都是離鄉背井跨越黑水溝來到台灣,大家可能生活都不容易。但看到水流屍、路倒者,將他們收葬,用小小的香火祭拜,希望他們有「家」可歸,仍能得到香火。雖是「陌生人」,但在一起久了彼此認識了,也就成為隔壁住的那個大叔、阿嬸,有時他們也會幫幫我們的忙,因此不再是可怕的外人。這樣的文化,也就成為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看見的一座座有應公廟了。

中元節—移民社會的共同歷史記憶

       包括現在我們看到的基隆中元祭也是類似的故事。

       清治時期我們的先民從唐山過台灣,一部份人在基隆登岸,而當中奉開漳聖王(俗稱聖公)的漳州移民較早來台,因此居基隆街區,也就是現在基隆市區一帶,而信仰雙忠尊王(俗稱尪公)的泉州安溪移民則到暖暖一帶,兩方以獅球嶺為界互不侵犯。

       但每逢彼此間有衝突時,雙方會抬出自己的守護神,吶喊助威,以祈勝利,甚至打到「尪公沒頭殼,聖公沒手骨」,可以知道漳泉械鬥的慘烈。直到咸豐四年,漳、泉雙方的頭人出面,希望能停止械鬥,並集中埋葬因械鬥而死的遺骨,建立「老大公墓」以告慰亡靈。開始用「字姓」輪流超渡死去的人民,用同姓氏的血緣關係代替漳泉的地域觀念。

       同樣的故事發生在台灣各處,有因為械鬥的,有因為瘟疫的,移民社會的台灣太多無主的亡者。如果你走到教會附近,一定也能看見一些老大公廟、有應公廟或姑娘廟。台灣人有著「慎終追遠是孝,普渡沉淪是仁」的精神,大家同是來到台灣這個偏遠小國的同路人,這種推己及人貴在心誠的質樸情感,便生根於台灣祭祀信仰裡。

       而七月普渡也就慢慢成為台灣鬼月的重頭戲,一場辦給好兄弟的派對,也讓我們這群活著的人們公開展演對死後世界的想像,跟活著時一樣,會餓、會渴,吃飯前要洗手擦臉,要換套新衣服,要有點旅費。可愛的台灣人看見基隆法國公墓都無人掃墓祭祀,也可愛地舉辦中元祭,用法國麵包跟紅酒辦了普渡,希望法國朋友們也吃得開心!如果你看網路上的照片,台灣人還戴起金髮的假髮,穿上紅色的禁衛隊制服跟高高的熊皮帽站崗,守護法會的進行。但……他們好像忘記,那邊是法軍公墓,英法兩國可是世仇耶!

       這樣祭祀孤魂野鬼的中元祭,常常成為基督徒的笑柄,被解讀是台灣人怕鬼,希望用小小的香火與美食堵住這些鬼作亂的可能。我們可能還會笑他們矛盾,又怕鬼又要請他們吃東西!但對台灣人而言,中元祭祀行為不只療癒鬼的不悅,不也療癒了人們嗎?當鬼和人的心靈都得到滿足,彼此也人鬼兩相安了。

回想你的教會,在台灣歷史的哪一個部份?

       不知道你的教會,是不是也貼近著台灣歷史的發展而設立?北台灣首間教會出現在馬偕登陸的淡水,隨著水路出現有五股坑、艋舺、錫口、新店等等,也隨著馬偕的腳蹤來到宜蘭、新竹。如果你的教會是出現在倍加運動時期,那也是貼合著當時都市化、工業發展的腳步而設立。每間教會也都見證著台灣的歷史與文化,反映著台灣人怎麼接納新來的一個神,一個萬權能上帝的故事。

       正如台灣的「鬼」文化其實跟「殭屍」、「吸血鬼」有點距離,而是反映出台灣人「海洋文化」、「移民文化」的背景。可以先不用害怕、嘲笑、戲謔台灣人的鬼月。讓你看鬼片雖一人卻不孤單的阿飄,他們都是開墾這塊寶島台灣的先人,背後是一則則有血有淚的故事。我們何其有幸!我們的祖先都曾跟他們在這塊土地上一起努力過,但因為上帝的保守而沒有命喪於這個瘴厲之地,進而能有機會接受福音,認識救主。展現我們的好客一句:「共下來!」看看他曾駢手胝足的台灣,現在是多麼先進、善良、民主與富足吧!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共下來寮(一起來坐坐) 來看看現在的台灣! (第 478 期)

原文來自 https://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78 期 接地氣的好消息 (2-16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78期  2025年  7月 接地氣的好消息 478
本期主題:接地氣的好消息
發行日期:2025/7/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落地生根的福音 
主題探討/共下來寮(一起來坐坐) 來看看現在的台灣!
主題探討/Pulingaw(靈媒)和基督文化
主題探討/網路時代的次文化
主題探討/在跨文化的氛圍中與孩子一起成長
主題探討/教會節期和基督徒生活
婦女神學/《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
小錢祈禱網/健全的自我,願為受苦者伸張公義
小錢祈禱網/身心靈的福祉
悅讀繪本/母職,母值嗎?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 ∕ 禱告讓我們相遇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東部中會婦女事工部靈修會
第四屆華人婦女神學工作坊學習心得
幸福家庭徵文佳作作品/幸福在我家
幸福家庭徵文佳作作品/幸福的樂曲
舉起禱告的手/從演到新,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