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77期 愛心,礙心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委身、倡議和自省的循環
確信上帝的愛,超越罪性、歧視的困境
關鍵字:
◎ 作者 /孫一信 (秘書長/台灣社會福利總盟)
  謹以此篇文章紀念我的母親廖瑞女,她也喜歡在女宣雜誌寫文章。

  有幸在大學四年級暑假開始、五年級時,參與了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以下簡稱智總)籌備會全國串聯的工作,直到組織正式成立(1992 年)。畢業後去當兵兩年,在這兩年當中,未立案機構低劣的照顧品質(有關狗籠、綁馬桶、沒輪椅、滿地排遺物、男女都剃光頭)、缺乏專業介入、沒有明天的空洞眼神,這些畫面在我的腦海遲遲無法忘記,因此退伍後又回到智總工作。

  三十多年來,我持續以智總為基礎,促成也參與了許多社會福利運動,像泛紫聯盟、稅改聯盟、社會立法運動聯盟、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現任召集人),以及之後協助成立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現任秘書長);這當中有十六年時間在立法院擔任陳節如和吳玉琴委員辦公室主任(各兩屆,2008-2024)。

  由於從小在教會長大,撒馬利亞人的故事耳熟能詳,在大學長青團契聚會期間進一步接觸到解放神學、故事神學、鄉土神學、政治神學等各種詮釋。美國神學家尼布爾在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一書提到,人要為善比較容易,但隨著組織越大,就會變得更自私。他說「歷史上的政治都可能達到較高公義的可能,但又不可避免人類的衝突和控制的雙重危險,而這兩種罪性的因素和各階層的友愛理想衝突。」

  因此,我想分享的經驗是,個人參與提供服務須要有委身的精神;但倡議制度性的改變才能將服務落實到每一位需求者身上;過程中需要時時檢討這樣的制度設計有沒有社會排除的問題或有不平等和不公義的地方。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

回想到在總會接到的第一個陳情案

  當時擔任海軍艦艇輪機房士兵的魏福興落海失蹤,年過七旬的父親老淚縱衡來講他兒子的故事。魏福興是輕度智障者,在新訓中心及已被連長發現有異常,隨即送國軍醫院鑑定。沒想到輕度智障的鑑定報告和除役的公文在軍中旅行六個月,這期間魏福興從完成中心訓練調至輪機學校受訓、結訓後再調往海軍基地,隨後並登艦服役,就在落海後兩天,該公文才送達艦艇。

  年邁父親是個老農,哭著訴說魏福興在家裡幫忙農作的往事,令人不勝唏噓,後來海軍賠償了一千多萬。

  隨後總會與蘇嘉全、蔡式淵及尤宏委員在立法院召開一系列公聽會和記者會,探討智障者服役的問題,沒想到智總竟湧進大量陳情電話,都是逃兵被關、關後又逃,動輒 8-10 年永遠當不完兵的個案。

  其中印象最深刻是彰化的阿宏。某天有人報警,看到有個流浪漢住在靈骨塔,鑽進鑽出偷吃貢品,警方盤查後發現正是逃兵阿宏。阿宏入獄後,我協助他聲請鑑定,也確定可以除役,但仍須先到宜蘭管訓隊等公文。我陪著他哥哥去找部隊主管,並要求該部隊主管,只要阿宏在這裡身上有一丁點受傷,我們馬上會開記者會。結果據阿宏描述,在宜蘭管訓隊兩週,隨時有個阿兵哥跟在他身旁,怕他出差錯。

  確定除役的那天,我開車去新店軍事監獄接他,回到彰化老家已經下午三點。他的父親在兩天前過世,棺木擺在三合院前,藍白塑膠帆布在風吹下發出微微拍打聲,他的家人幫他別上麻布,阿宏站在棺木旁沒什麼表情,我卻在一旁頻頻拭淚。阿宏前後整整當了八年兵。

  後來國防部被要求對基層連隊所有士兵做篩檢,共篩出約 1500 人左右,經鑑定可以免役。有了這些經驗,兵員體檢制度也大幅改善,只要出示身障證明,一般而言直接可以免役,也扭轉了許多家長認為男生要先當兵才會轉大人的迷思。

初期的司法協助

  住在三峽阿唐,19 歲的時候犯了偷竊案。他父親打電話來智總尋求司法協助(法律扶助基金會的成立是十年後的事),當時智總尚未建立義務律師群,幸得法官同意我擔任他的輔佐人,一起站在法庭前受審。法官拿了一疊資料,問阿唐這幾件闖空門的案件,有哪幾件你有參與?阿唐拿過來一直看、一直看都不出聲,我舉手請求發言,告訴法官,阿唐從來沒有學會看國字。

  並不是說阿唐沒有參與闖空門,他因為會騎摩托車,所以被國中同學邀去載人並把風,分得少少贓款。阿唐後來是四位被告中唯一判緩刑的嫌犯。

  在司法案件上還有涉嫌殺害吳曉惠老師的阿生(智障者)案和嘉義阿吉案等烏龍案件,再再都顯示整個國家體系對智障者的敏感度極度不足,除了有透過引導式訊問,依被告自白羅織入罪的問題,大部分被告也沒有送精神鑑定符合減刑甚至免刑的機會。

  因此在 1997 年,我們參與了第一波的司法改革大遊行,一起爭取無罪推定原則、當事人進行主義、制定法律扶助法。這些年,我們修改的刑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家事事件法等實體或程序法,當前司法程序上對智能障礙者的協助,在警方偵訊時,就可以在兩個小時內申請免費的義務律師陪同,司法從業人員也對智障(或其他身障)族群越來越友善和了解。

  服務與倡導常常是從一個服務對象開始,然後進到整體制度的改變,有些可以馬上改變,有些需透過修法、預算爭取十年才可能改變;有些觀念改變甚至需要以世代來計算。參與社福運動三十多年來,台灣社會福利的進步有目共睹,但同時也因為社會變遷面對許多新的問題,像高齡少子化讓家庭照顧功能的快速式微;信用卡、現金卡雙卡風暴,及當前正在累積的另一波融資公司衍生的金融風暴;各種網路求職、投資和感情詐騙等新興議題。總之,只要社會上正在流行的事,智障者也同樣需要面對,這群人一直是社會現況的金絲雀。

  偶爾路過彰化,我還是會去拜訪阿宏,兩年前,發現他因為全口無牙,營養不足,逐漸沒有力氣從事鐵工廠作業員,幸好 2003 年起我們和牙醫界一起推動,慢慢建立特殊需求牙科診療及全口假牙的補助制度,拜託彰基的牙醫師協助阿宏製做全口假牙,慢慢恢復營養攝取,繼續穩定工作。

  而阿唐呢?三十年來,從兵役的免役申請、卡債的更生申請、罰單的分期、疫情補助申請、車禍的調解協助;期間阿唐哥哥的小孩腦性麻痺,特殊教育需求、機構入住申請(及欠費),後來阿唐父親滿 75 歲,需定期進行體檢延續駕照等議題的協助,從阿唐家的服務,我深刻理解到以人為本、以家庭為中心及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理念。

  阿唐因為不識字,遲遲無法考取駕照,但他從小需要騎車到山下讀書,開車將山上收成竹筍運到山腳下交貨,他一個人可以扛起 70 公斤綠竹筍,裝滿一整台小貨車去交貨;農閒時期,去幫洗衣店載送衣物、去洗車場打工,勤奮的生活,卻被無照駕駛的罰單、車禍調解的和解金、和雙卡利息壓得喘不過氣,成為實實在在的工作貧窮者。

  我一直將阿唐和他的家人,視為我的人生導師。雖然我無法解決阿唐家所有困難,但陪伴的過程讓我理解到,一個社會政策的制定仍然會有社會排除的情形,對於資訊能力不足、社會資源有限的家庭一定要有更全面的協助。窮,很多情況並不是不夠努力。

  這個社會其實還是充滿歧視,檢視自己的心理和講出來的話,其實也是一樣。

  2025 年 3 月 7 日,經濟部長郭智輝評論台積電和英特爾被迫合資的可能性,竟然以娶蒙古症家庭媳婦的負面長期影響,作為風險的比喻。蒙古症在國際上(在台灣也一樣)很久很久以前,已經改為唐氏症(唐氏症以英國醫生約翰.蘭登.唐的名字命名,他在 1866 年充分描述了這種症候群),以避免對於某一個種族的不敬。

  唐氏症候群在 1959 年已經確定是染色體的異常所致,不過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目前也沒確定答案,所以任何家庭都有生出唐氏症孩子的可能性。而事實上,世界上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郭部長的發言,對障礙者及其家庭是一種直接的歧視和偏見,拿唐氏症家庭的婚姻來比喻一個自認為是有長期風險的合併案,這當然是負面的想像。因此歧視了唐氏症本人以及他的家庭,也嚴重影響其婚姻權。這件事引起智總的聲明抗議,郭部長在媒體前面四度道歉。

  2024 年 2 月 11 日,一生為理想奉獻的陳俊翰律師,因感冒引發併發症不敵病魔(得年 40 歲)。同年 1 月 22 日播出的「賀瓏夜夜秀」前央視記者王志安評論我國選舉過程,模仿陳俊翰律師用下巴控制輪椅的動作,引來主持人和助理主持人及觀眾的訕笑。這個充滿歧視的節目內容被普遍認為,嚴重歧視身心障礙者,一週後主持人賀瓏出面道歉。王志安回到日本再也沒有節目發通告給他。

  只有郭部長和王志安有歧視眼光嗎?其實只要將別人視為他者,歧視將油然而生。不符主流審美定義;身心障礙、不健康、衰弱、老化、性少數(例如:利未記二十一章不得擔任祭司的各種障礙)都可能成為被歧視的對象。更大的問題是,歧視別人的當事人,可能也不自知自己已經傷害到別人。

  最近某位牧師跟我說,對我母親廖瑞女很久以前的演講印象深刻。她說:「絕對不要隨便去糾正或批判會友的看法。」她認為你並不知道講話的人經歷了甚麼?況且一個成年人的思想、個性早已定型。我想這種和人的互動的深刻見解,也是我母親讓許多人懷念的原因吧?

  人生而有罪,社會的自私性難以避免,但我們應該確信享有上帝無盡的愛,以及自由意志去理解和超越這樣困境。

Lek-tek-sún 綠竹筍(筆者寫於認識阿唐之後)

若是要吃綠竹筍,要撰六月的時陣,透早霧氣罩山崙,叨愛chhiau揣認真掘。
若是愛吃綠竹筍,電鍋蒸冷盤一齣,白醋豆油攏免潣,又可煮湯焢排骨。
若是去買綠竹筍,要撰形體有曲痀,在腹飽滿又粗骨,這支絕對尚標準。
若是了解綠竹筍,筍農做實真殷勤,澆肥覆土雜草鋤,藏佇土腳全學問。
若是想起綠竹筍,祖先雙手來開墾,心中思念佫感恩,這味咱愛傳子孫。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委身、倡議和自省的循環 (第 477 期)

原文來自 https://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77 期 愛心,礙心 (7-17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77期  2025年  5月 愛心,礙心 477
本期主題:愛心,礙心
發行日期:2025/5/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真誠地愛
主題探討/談改革宗教會對鄰舍的愛
主題探討/基督徒如何關心聾人群體?
主題探討/監獄與更生人的服事
主題探討/從靦腆姊妹到成為主的家人
主題探討/走出困境,迎向新生
主題探討/委身、倡議和自省的循環
婦女神學/《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第五章〈贖回基督的名字:基督論〉導讀
小錢祈禱網/誰的話語
小錢祈禱網/必要的自我醫治
悅讀繪本/甘願變聰明
肢體交通/ 泰宣教會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操練與蛻變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遇見神~經歷神~服事神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佳作)/人生的幸福感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佳作)/我家的幸福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