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認為,個人在人間的努力無法帶來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福份是神自己。詩篇 16 章第 11 節「祢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世俗對幸福的定義往往是通過財富、名譽、愛情、運動、餐飲等得到快樂,從而感到幸福,究竟,這是否能讓人感到幸福?
一般人認為建立家庭時,若郎才女貌,擁有財富、名譽,在社會中有地位,子女有成就便是幸福。以我家為例,先生是位工程師,工作能力強,雖沒有傲人的學歷,卻有出色解決軍規產品的能力,在外商軍用電腦公司工作時升遷比誰都快,經常出國受訓,任何困難的產品問題,到他手中幾乎都能迎刃而解,別人不願承接的困難產品通通推給他,也從來不推辭,深獲外國人器重。當公司要撤廠回美國及到其他國外生產,公司給他優渥的薪水,讓我們全家移民美國,他為了照顧年邁的雙親及小孩和我,體諒我們移民將面臨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的景況。當他去上班時,全家等於被關在家裡坐移民監,小孩要重新適應不同的語言與文化,思考後,便毅然放棄!
當所有的人紛紛往剛起步的新竹科學園區發展,也有以前的同事向公司推薦,要高薪挖角他,他卻全部婉謝,屈就去當個小公務員,只為照顧家庭及年邁的父母。他一直強調一個完整的家庭中,孩子的成長不能沒有父母的陪伴。雖然薪水只有原先的五分之一不到,他也認真工作,當朋友或以前的同事認為他傻,浪費人才、大材小用,三不五時要挖角他時,他也一再的推辭。雖然偶而也會抱怨幾句,但多年來他盡心地奉養雙親,盡為人子的孝道,也讓孩子在完整的家庭中快樂地長大、學習,傳承信仰給兒女,讓我能無後顧之憂地工作,誰說,這不是我們家的幸福?
最近先生動了心臟繞道手術,全身麻醉昏迷中,仍有部分意識,他不斷地禱告上帝,讓他能安然地走過死蔭的幽谷。據他描述,他看見聖經啟示錄中所描述的,那從死裡復活的耶穌,身穿白衣、全身潔白光亮讓人無法逼視,對他講:「我的孩子!我在這裡,你不要怕!我與你同在!」然後數次趴在他身上禱告。背後有無數的聲音,那是有人代禱的聲音。手術後,他像重生的人一樣,說上帝留我的生命,一定有未完成的事要我做。以前他對我投入太多的時間在教會的事工,忽略了他和家庭的存在,經常抱怨連連。手術後,他卻整個觀念大轉變,不但鼓勵我更積極投入教會的服事,在能力所及的方面,他也願意幫忙我,更加熱心地參與傳福音、引人歸主。在他參與的福音協會裡,更加認真要傳福音給不認識主的人。夫妻兩人同心一意,在各自的服事崗位上,努力地向人傳福音,這豈不是也是一種家庭幸福?
在我們家,沒有眾多的財富,沒有傲人的社會地位或是教會中重要的頭銜,但是全家都受洗成為神的兒女,包括兩個孫子也已接受小兒洗禮。每晚,我們夫妻會教小孫子關於聖經的故事,教導他們背誦主禱文,從飯前禱告、睡前為所有的家人及需要代禱的人禱告,讓福音的種子從小定根在他們幼小的心裡,正如聖經箴言 22 章 6 節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希望他們一輩子能走在神所預備的道路上,不偏左也不偏右,將來能成為神所用的人。這比世人所追求的所謂財富、功名、傲人的學歷、社會地位等虛名來得更實際。美貌會衰老,所謂富不過三代,世上的財富會崩壞,社會地位或教會的頭銜有一天會被取代,唯有信靠上帝,積聚財富在天上才是幸福的根源。這豈不是也是一種家庭幸福?
幸福是每個人終身希望與追求的,幸福感是包含情感與認知層面的架構,其具體的內涵包括正向與負向的情緒、快樂、生活滿意、生命目標的期待與達成獲得一致,包含身心調和及心情等等。從古希臘時期的亞里斯多德到近代的許多哲學家、社會學家,對所謂的幸福都有不同的詮釋。但在我家卻很簡單,夫妻同心服事,兒女傳承祖先輩所留下的信仰,代代相傳,全家和樂,縱使沒有財富,社會地位等這些一般人所追求的,家裡所有的人仍然感到快樂。幸福在我家並不難找,其實幸福就在你身邊,看個人如何去定義幸福感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