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強森的〈贖回基督的名字一基督論〉一文,探討了傳統基督論中的性別歧視問題,同時提出以「智慧」(Sophia) 的女性形象重新詮釋耶穌基督,使其真正成為所有人的福音。
傳統基督論的問題與重構必要性
強森指出,傳統基督論存在根本性問題:它長期在父權制度的框架下被詮釋,導致原本應是給所有人的好消息,被扭曲成男性特權的壞消息。當早期教會順應希臘羅馬世界的文化後,逐漸根據父權思想的家庭制度和帝國組織模式塑造其結構。在這種模式下,基督被塑造為「全能的主」(Pantocrator) 和「絕對榮耀的王」。這種形象為地上家庭、帝國和教會領袖的統治賦予正當性,使原本具顛覆性的基督象徵失去了解放意義。
傳統基督論高舉耶穌的男性特質,這種詮釋至少以三種方式扭曲了基督形象。
首先,耶穌在歷史上的男性特質被用來強化神的絕對男性意象,暗示男性特質與神性之間的親密程度較女性特質為高。
其次,「歷史上的耶穌是男性」被用來合法化男性優越的信念,認為男人比女人更符合基督的形象。如羅馬天主教反對女性神職的論點所言,男人因為是男性而享有與基督的「本性相似」,這是女性無法擁有的。
第三,性別歧視的基督論,使女性的救恩陷入危險。若基督的男性特質被視為道成肉身和救贖的必要元素,則女性因其性別而被排除在救恩之外。
這種以男性為中心的基督論,面對平等主義的人類學時,神學邏輯上會導致「一個男性的救主是否能夠拯救女人」(或男性以外的其他存有)?因此,需要一種新的視角來重構基督論,展現基督論的包容性與解放性。
「耶穌——智慧」重構與耶穌事奉故事的關聯
強森提出以「智慧」(Sophia) 的女性形象重新詮釋耶穌基督。在猶太聖經和兩約之間的文獻中,智慧是一個複雜的女性形象,她把神在世界上的臨在和創造行動擬人化。早期基督徒深入挖掘這一傳統,用來詮釋耶穌基督的救贖意義。
在「耶穌——智慧」的重構下,耶穌的事奉故事獲得新的解讀:耶穌被視為智慧之子,受差遣宣告神是一切之愛的神,特別關注窮人和背負重擔者。他如同「智慧」一般招聚被遺棄者,帶給他們平安。
耶穌的比喻、醫治、趕鬼和筵席,都是智慧的具體展現,詳細說明了神親近人的仁慈美善和更新力量。他擴大了神的慈愛,接納最被輕視的人,如稅吏、罪人和娼妓。這一切行為都是「智慧」重建正確創造秩序的作為,正如經上所說:「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他們又說這人貪食好酒,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而智慧是由它的果子來證實的」(太十一19)。
在「耶穌——智慧」下,婦女與耶穌的關係獲得新的意義。婦女與耶穌在相互尊重中互動,被賦予力量以憐憫和勇氣行動。她們與耶穌做朋友、提供支持、警告、教導,並在他的名下傳講福音。在最後危機時刻,女性門徒無畏地出現在耶穌死亡、埋葬和復活的關鍵時刻。
關於耶穌的死亡,強森駁斥其為神要求為罪償還代價的詮釋。反之,耶穌的死是受威脅的人類男性帶來的暴力,是耶穌忠於深刻真理和愛的結果。在「智慧」範疇下,十字架不再是被動接受刑罰的犧牲,而成為賦予權能的力量,與「智慧」公義和平的方式聯結。
復活則見證了「智慧」特有的生命恩賜,以嶄新方式賜給人們,證明被國家不公義釘十字架的受害者,不被永遠遺棄。「耶穌——智慧」聚集她的兒女和先知進入更新的新生命,這是賜給所有死者和整個宇宙的未來應許。
「耶穌——智慧」基督象徵對基督徒的意義
當神學強調的不再是耶穌的歷史性別,而是他在智慧之靈中與窮人、被邊緣化者(包括婦女)站在一起的選擇時,就能促成教會真正的轉變。作為「神的智慧」,耶穌啟示了具有女性形象的恩典之神;婦女作為「耶穌——智慧」的朋友,可與男性平等地分享基督的拯救任務,完全代表基督。
其次,這種基督論提升了與女性經驗緊密相連的價值:友誼、關聯性、喜悅熱情、憐憫、整全而非二元的關係模式、日常生活行為的價值、身體與尋求真理心靈的價值。這些成為詮釋耶穌基督的要素,促使教義向新方向發展,與婦女實踐平等人性尊嚴的努力一致。
「智慧」成為肉身的理解也消解了傳統神學中物質和精神的二元對立。如果「智慧」本身成了人類,則物質本身就是與神有關的寶貝。復活宣告了身體在「智慧」的靈的大能中得榮耀,而非被拋棄。在耶穌受難與復活後,「耶穌——智慧」的敘事焦點從個體歷史事件轉向聖靈充滿的信仰群體。這個群體的核心標誌是宣告「耶穌——智慧」為基督與受膏者的信仰告白,其本質在於:神的子民共同參與基督性 (Christhood),透過與基督同死同復活的奧秘,逐漸形塑出「基督樣式」(christomorphic) 的生命特質。
除了性別平等外,「耶穌——智慧」的基督論將促進三個重要領域的實踐:
社會公義:智慧傳統高度關注創造的正確秩序,認為不公義違反了這一秩序。以「耶穌——智慧」詮釋,顯示神盼望解除社會壓迫、建立正確關係。
宗教對話:智慧傳統具有普世性、非排他性的特色,與世界各宗教傳統承認的價值一致。在耶穌生命中體現的智慧,為各文化鋪設了不同道路,使所有人都能尋找並找到她。這促使基督徒尊重其他宗教的傳統,邁向更普世的觀點。
生態關懷:智慧與整個宇宙的關係內建於聖經智慧傳統中。「智慧」是萬物的創造者,使萬物井然有序。以智慧詮釋耶穌使基督論超越人類世界,擴展至地球生態和整個宇宙。凡人類分享對地球之愛、照料其豐收、尊重其限制的地方,都顯明了「智慧」之靈的力量。
討論題目:
-
如何在現代教會中應用「耶穌——智慧」的理念?
-
「耶穌——智慧」如何影響基督徒對「公義」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