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77期 愛心,礙心
字級調整:

特輯
婦女神學/《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第五章〈贖回基督的名字:基督論〉導讀
透過與基督同死同復活的奧秘,形塑出基督樣式的生命
關鍵字:
◎ 作者 /劉玉雯 (計畫專員/國立臺灣文學館)
  伊麗莎白.強森的〈贖回基督的名字一基督論〉一文,探討了傳統基督論中的性別歧視問題,同時提出以「智慧」(Sophia) 的女性形象重新詮釋耶穌基督,使其真正成為所有人的福音。

傳統基督論的問題與重構必要性

  強森指出,傳統基督論存在根本性問題:它長期在父權制度的框架下被詮釋,導致原本應是給所有人的好消息,被扭曲成男性特權的壞消息。當早期教會順應希臘羅馬世界的文化後,逐漸根據父權思想的家庭制度和帝國組織模式塑造其結構。在這種模式下,基督被塑造為「全能的主」(Pantocrator) 和「絕對榮耀的王」。這種形象為地上家庭、帝國和教會領袖的統治賦予正當性,使原本具顛覆性的基督象徵失去了解放意義。

  傳統基督論高舉耶穌的男性特質,這種詮釋至少以三種方式扭曲了基督形象。

  首先,耶穌在歷史上的男性特質被用來強化神的絕對男性意象,暗示男性特質與神性之間的親密程度較女性特質為高。

  其次,「歷史上的耶穌是男性」被用來合法化男性優越的信念,認為男人比女人更符合基督的形象。如羅馬天主教反對女性神職的論點所言,男人因為是男性而享有與基督的「本性相似」,這是女性無法擁有的。

  第三,性別歧視的基督論,使女性的救恩陷入危險。若基督的男性特質被視為道成肉身和救贖的必要元素,則女性因其性別而被排除在救恩之外。

  這種以男性為中心的基督論,面對平等主義的人類學時,神學邏輯上會導致「一個男性的救主是否能夠拯救女人」(或男性以外的其他存有)?因此,需要一種新的視角來重構基督論,展現基督論的包容性與解放性。

「耶穌——智慧」重構與耶穌事奉故事的關聯

  強森提出以「智慧」(Sophia) 的女性形象重新詮釋耶穌基督。在猶太聖經和兩約之間的文獻中,智慧是一個複雜的女性形象,她把神在世界上的臨在和創造行動擬人化。早期基督徒深入挖掘這一傳統,用來詮釋耶穌基督的救贖意義。

  在「耶穌——智慧」的重構下,耶穌的事奉故事獲得新的解讀:耶穌被視為智慧之子,受差遣宣告神是一切之愛的神,特別關注窮人和背負重擔者。他如同「智慧」一般招聚被遺棄者,帶給他們平安。

  耶穌的比喻、醫治、趕鬼和筵席,都是智慧的具體展現,詳細說明了神親近人的仁慈美善和更新力量。他擴大了神的慈愛,接納最被輕視的人,如稅吏、罪人和娼妓。這一切行為都是「智慧」重建正確創造秩序的作為,正如經上所說:「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他們又說這人貪食好酒,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而智慧是由它的果子來證實的」(太十一19)。

  在「耶穌——智慧」下,婦女與耶穌的關係獲得新的意義。婦女與耶穌在相互尊重中互動,被賦予力量以憐憫和勇氣行動。她們與耶穌做朋友、提供支持、警告、教導,並在他的名下傳講福音。在最後危機時刻,女性門徒無畏地出現在耶穌死亡、埋葬和復活的關鍵時刻。

  關於耶穌的死亡,強森駁斥其為神要求為罪償還代價的詮釋。反之,耶穌的死是受威脅的人類男性帶來的暴力,是耶穌忠於深刻真理和愛的結果。在「智慧」範疇下,十字架不再是被動接受刑罰的犧牲,而成為賦予權能的力量,與「智慧」公義和平的方式聯結。

  復活則見證了「智慧」特有的生命恩賜,以嶄新方式賜給人們,證明被國家不公義釘十字架的受害者,不被永遠遺棄。「耶穌——智慧」聚集她的兒女和先知進入更新的新生命,這是賜給所有死者和整個宇宙的未來應許。

「耶穌——智慧」基督象徵對基督徒的意義

  當神學強調的不再是耶穌的歷史性別,而是他在智慧之靈中與窮人、被邊緣化者(包括婦女)站在一起的選擇時,就能促成教會真正的轉變。作為「神的智慧」,耶穌啟示了具有女性形象的恩典之神;婦女作為「耶穌——智慧」的朋友,可與男性平等地分享基督的拯救任務,完全代表基督。

  其次,這種基督論提升了與女性經驗緊密相連的價值:友誼、關聯性、喜悅熱情、憐憫、整全而非二元的關係模式、日常生活行為的價值、身體與尋求真理心靈的價值。這些成為詮釋耶穌基督的要素,促使教義向新方向發展,與婦女實踐平等人性尊嚴的努力一致。

  「智慧」成為肉身的理解也消解了傳統神學中物質和精神的二元對立。如果「智慧」本身成了人類,則物質本身就是與神有關的寶貝。復活宣告了身體在「智慧」的靈的大能中得榮耀,而非被拋棄。在耶穌受難與復活後,「耶穌——智慧」的敘事焦點從個體歷史事件轉向聖靈充滿的信仰群體。這個群體的核心標誌是宣告「耶穌——智慧」為基督與受膏者的信仰告白,其本質在於:神的子民共同參與基督性 (Christhood),透過與基督同死同復活的奧秘,逐漸形塑出「基督樣式」(christomorphic) 的生命特質。

  除了性別平等外,「耶穌——智慧」的基督論將促進三個重要領域的實踐:

  社會公義:智慧傳統高度關注創造的正確秩序,認為不公義違反了這一秩序。以「耶穌——智慧」詮釋,顯示神盼望解除社會壓迫、建立正確關係。

  宗教對話:智慧傳統具有普世性、非排他性的特色,與世界各宗教傳統承認的價值一致。在耶穌生命中體現的智慧,為各文化鋪設了不同道路,使所有人都能尋找並找到她。這促使基督徒尊重其他宗教的傳統,邁向更普世的觀點。

  生態關懷:智慧與整個宇宙的關係內建於聖經智慧傳統中。「智慧」是萬物的創造者,使萬物井然有序。以智慧詮釋耶穌使基督論超越人類世界,擴展至地球生態和整個宇宙。凡人類分享對地球之愛、照料其豐收、尊重其限制的地方,都顯明了「智慧」之靈的力量。

討論題目:
  1. 如何在現代教會中應用「耶穌——智慧」的理念?
  2. 「耶穌——智慧」如何影響基督徒對「公義」的理解?
同作者相關文章:
婦女神學/《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第五章〈贖回基督的名字:基督論〉導讀 (第 477 期)
婦女神學/《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第四章 神與我們合一——三一神論 (第 476 期)
婦女神學/《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第三章 經驗和傳統— 能再保有核心地位嗎? (第 475 期)
婦女神學/《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第二章 聖經和女性主義:聖經神學 (第 474 期)
婦女神學/《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導讀 (第 473 期)
主題探討/從自我身份認同到信仰理解 (第 469 期)
悅讀繪本/我們失去的不只是雲豹 (第 466 期)
悅讀繪本 《陽光草地》與美國時間 (第 454 期)
主題探討/有「thiàⁿ」的團契-共學團經驗之反思 (第 430 期)
資料來源:《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女性主義觀點的神學要義 》(Freeing Theology: The Essentials of Theology in Feminist Perspective)。Catherine Mowry LaCugna編。 譯者:林秀娟,2015年11月初版,台北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頁151-182。

原文來自 https://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77 期 愛心,礙心 (8-17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77期  2025年  5月 愛心,礙心 477
本期主題:愛心,礙心
發行日期:2025/5/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真誠地愛
主題探討/談改革宗教會對鄰舍的愛
主題探討/基督徒如何關心聾人群體?
主題探討/監獄與更生人的服事
主題探討/從靦腆姊妹到成為主的家人
主題探討/走出困境,迎向新生
主題探討/委身、倡議和自省的循環
婦女神學/《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第五章〈贖回基督的名字:基督論〉導讀
小錢祈禱網/誰的話語
小錢祈禱網/必要的自我醫治
悅讀繪本/甘願變聰明
肢體交通/ 泰宣教會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操練與蛻變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遇見神~經歷神~服事神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佳作)/人生的幸福感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佳作)/我家的幸福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