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77期 愛心,礙心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基督徒如何關心聾人群體?
讓愛與理解超越語言的界限,使福音在無聲中傳揚
關鍵字:
◎ 作者 /吳慈美 (牧師娘/台北中會博愛手語教會)
  在現今社會中,聾人群體雖然與聽人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卻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與溝通方式。從某個角度來看,聾人可以說是聽人世界裡的「異文化群體」,他們在適應並融入主流社會的同時,也保有與聽人不同的文化特質。

  由於生理上的聽覺障礙,聾人無法透過口語溝通,長期以來被視為身心障礙者,甚至曾被社會標籤為邊緣弱勢或無知者。然而,2009 年台北舉辦的聽障奧運 (Deaflympics) 改變了許多人的觀點,使台灣社會對聾人族群有了更深的認識。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手語翻譯員頻繁出現在電視新聞畫面上,進一步激發社會對手語的興趣,吸引更多人投入學習手語與手語翻譯的行列。這無疑是一種積極正向的發展,但社會對手語仍存在著許多誤解。許多人以為手語翻譯只是將口語轉換為手勢,而忽略了手語本身的文化與語法特色。例如,當有人問:「『無非』、『興起』或『門徒』這些詞的手語怎麼比?」其實這樣的問法並不恰當,因為手語並非單純的手勢表達,而是一種獨立的語言。更精確的提問應該是:「這個意思該如何用手語表達?」

  手語並非某種語言的附屬翻譯,而是一種獨立的「視覺語言」,與聽人使用的「聽覺語言」大不相同。以台灣聾人所使用的「台灣手語」為例,它不是國際通用的語言,而是台灣獨有的語言體系。即便是同樣使用英語的國家,如英國與美國,也各自擁有獨立的手語系統,兩者之間並不相同。又如台灣與中國在中文文化上具有相同的根源,兩地的手語系統卻存在顯著的差異。在手語的表達方式上,視覺邏輯扮演著關鍵角色。例如,「看電影」這個概念在手語中的表達順序會按照視覺邏輯來排列—先看到的就先表達。因此,在手語中,大多會先比出「電影」(因它是事件重點),再比「看」。如果是完整的一句話,例如「朋友邀明天去看電影」,手語的順序則會是「電影—看—明天—朋友—邀約」。這種視覺先行的表達方式,使得聾人在書寫文字時,可能會出現與聽人不同的語序,這是相當自然的現象。

  與聾人筆談時,建議使用簡單明瞭的白話文,避免使用過於複雜或抽象的詞彙。由於文字並非聾人主要使用的語言,他們對於文字的理解與一般聽人可能會有所不同,進而造成溝通上的誤會。例如,「賊」與「小偷」,有些聾人會認為「賊」帶有專業性,而「小偷」則指較輕微的偷竊行為。此外,像是「沒大沒小」、「令堂」、「長處」、「看不下去」這類詞語,對於較少接觸聽人文化的聾人來說,可能會產生至大的誤解。例如,「沒大沒小」可能被誤解為「沒有大、沒有小,只有中間」;而「長處」則可能被誤解為「長遠的地方」。因此,與聾人溝通時,應以簡單直接的方式表達,甚至搭配圖像或肢體語言來輔助理解,不要有過多的修飾詞和語助詞。

  在與聾人互動的過程中,以下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 保持眼神接觸:與聾人交談時,請注視對方的眼睛,這表示你對談話的重視。若視線游移不定,可能會被認為缺乏誠意與尊重。
  • 避免遮住嘴巴:與聾人交流時,請勿以手遮住嘴巴或低聲細語,這可能會讓聾人感到被排斥或產生誤解。
  • 完整表達訊息:與聾人溝通時,請儘量完整表達句子,避免隨意打斷,因為斷續的對話可能會讓聾人難以理解前後關聯。
  • 避免用眼神誤導:若與他人對話時頻繁望向聾人,可能會讓他們誤以為自己是對話對象,因此應儘量保持自然的互動。
  聾人的自尊心往往很強,一旦察覺不被尊重,可能會選擇不再交流。因此,請以誠懇尊重的態度與他們溝通,也避免隨意模仿手語,或以戲謔的方式比劃,這可能會讓聾人感到被輕視。若不確定如何表達,保持微笑或使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也能傳達友善的訊息。

  另,聾人的生活中也有一些獨特的行為特質,例如:
  • 音量較大:由於聾人無法聽見自己的聲音,在關門、敲門、放置物品或興奮交談時,可能會不自覺提高音量,尤其是「關門聲」或「杯盤碰撞聲」這些都是無心之舉,請多包容。
  • 豐富的肢體表達:在強調或解釋某件事時,聾人可能會搭配誇張的表情或動作,這並不表示他們在爭執,而是自然的語言表達方式。
  • 獨特的吸引注意方式:聾人之間溝通時,可能會使用燈光閃爍、震動桌面或敲擊地板來吸引對方注意。

  近年來,社會對聾人的權益愈發重視,許多聽人也積極投入相關服務。然而,在協助聾人的過程中,需要謹記聽人的角色是「支持者或協助者」,而非「決策者」。許多時候,聽人可能會出於善意,未經充分溝通便為聾人做決定,這反而剝奪了聾人的自主權。我自己來自聾人家庭,以前也曾經不自覺地替父母做決定。然而,隨著在手語教會的服事,我意識到自己的角色應是溝通橋樑,而非主導者。因此,在家庭、教會或社會中,我們應該尊重聾人的獨立性,協助他們培養自助能力,而不是替他們做選擇。

  基督徒關懷聾人時,應以外籍宣教師學習當地語言的態度,學習手語,真正以視覺語言與聾人互動,而非依賴書寫或手譯員。同時,不以「施予者或憐憫者」的態度對待聾人,而是與他們建立平等、尊重與信任的關係。透過陪伴、共同參與活動、耐心溝通等實際行動來表達關懷,讓教會成為一個真正共融的地方,使口說與手語的信徒都能一起敬拜、服事,生命一起成長。當我們真正理解並尊重聾人文化時,才能促進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共融,讓愛與理解超越語言的界限,使基督的福音得以在無聲世界中傳揚。

註:此篇文章重新翻寫 2024 年 6 月 10 日出版的「新使者」196 期內的文章「聾聽共融」。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基督徒如何關心聾人群體? (第 477 期)

原文來自 https://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77 期 愛心,礙心 (3-17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77期  2025年  5月 愛心,礙心 477
本期主題:愛心,礙心
發行日期:2025/5/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真誠地愛
主題探討/談改革宗教會對鄰舍的愛
主題探討/基督徒如何關心聾人群體?
主題探討/監獄與更生人的服事
主題探討/從靦腆姊妹到成為主的家人
主題探討/走出困境,迎向新生
主題探討/委身、倡議和自省的循環
婦女神學/《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第五章〈贖回基督的名字:基督論〉導讀
小錢祈禱網/誰的話語
小錢祈禱網/必要的自我醫治
悅讀繪本/甘願變聰明
肢體交通/ 泰宣教會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操練與蛻變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遇見神~經歷神~服事神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佳作)/人生的幸福感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佳作)/我家的幸福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