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71期 AI or I AM?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AI 與 Chat GPT 的影響
察驗何為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關鍵字:
◎ 作者 /孫寶玲 (客座教授/台南神學院)
  就科技發展對人類的影響而言,近年最熱門的其中一個話題,應該是 AI 和 Chat GPT。正如歷史任何一個階段的變化和轉折,科技的發明和出現,既影響人類整體,也不能避免地影響信仰群體。就像谷騰堡 (Johannes Gutenberg, 1397-1468) 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對隨後西方以致人類文明的演進起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因為活字印刷術的出現,知識和資訊能以前所沒有的速度廣泛傳播(谷騰堡第一個重要的印刷成果就是聖經,從此,聖經不需人手謄抄,也因而減少了因為手抄而產生的落差)。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科學革命、教育等,無不直接因活字印刷術而快速發展。倒過來說,沒有活字印刷術,人類的文明,信仰
的改革和傳播連寸步都難以前行。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想像,對於壟斷知識和話語權的特權份子(包括政治、文化,學術和宗教界),又或者抱殘守缺,只相信自己熟悉的一套者,必然有視這廣傳知識的發明如同洪水猛獸,甚至以「禁果」類比,說是開了眼睛,更能行惡等等。就如遠古男權父系社會對女仕有偏見,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甚至「纏足」是美和高貴的象徵。於是教導婦女知識就是大逆不道,不纏足就是放蕩的表達。在那個時代,他們的問題可能是「開設女校對社會的衝擊和影響」,背後的議程可能是出於負面的情緒和恐懼。同樣,谷騰堡活字印刷術發明之時,應該會有特權之士質疑「谷騰堡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和衝擊」。

  我想起翁貝托埃可 (Um- (Umberto Eco) 的小說The Name of the Rose,中譯《薔薇的記號》,十四世紀義大利北部的修道院內發生連串命案,原來院內某些持守極端和保守的神學和敬虔觀念的修士,懼怕亞里士多德的作品 (Poetics) 的影響和衝擊,在書頁上塗上毒藥,使偷看者中毒身亡,並引發其他原因而起的連串命案。

  行筆於此,讀者應該知道筆者對 AI 和 Chat GPT 的看法。AI 和 Chat GPT 絕非人類文明歷史變化的軌跡所未曾有的現象,貝爾 (Alexander Graham Bell, 1847-1922)於 1871 年發明電話,之前的人類如何溝通?電話出現後帶來的什麼影響和衝擊?一個世紀多後的智能手機能作的,已經遠遠超過通話,其帶來的影響和衝擊又是什麼?如果我們提問背後是恐懼和不問究竟,甚至將之說成是“666”、「敵基督」,這是極其無知愚昧。多年前,不就有教牧和信徒說信用卡和掃描就是 666 印記的說法嗎?連在疫情嚴峻的時候,也有說打疫苗就是晶片,是敵基督的作為等等。疫苗可能有副作用;對不懂節制的人而言,信用卡可以養成不計後果的花費惡習以致負債累累;智能手機可以通過文字和影響散播假消息,甚至欺詐。誇張卻真實地說,教育也可以培養出深遠廣大難以想像的惡,增加苦痛和災難的武器不就是科技知識的產品?但科技知識也在改善我們的生活,減輕或治癒我們面對的疾病和苦痛。

  AI 和 Chat GPT 是人類歷史的一步,正如之前的所有發明,既可以帶來便捷,給予我們前所未有的幫助和效率。當然,也可以造成難以想像的災難。關鍵是在設計、運用和接收者,設計者目的是什麼?是操控監視?還是為使用者提供資訊?使用者又如何?是搜集資料?還是抄襲剽竊?接收者是否具備辨識能力,是否願意思考、能夠思考?還是毫無辨識地接收、傳送、散發?立法和監察、公開和問責的制度可以減輕被用作操控和剝奪別人自由、操控別人的工具,另一方面,使用和接收端必須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培養辨識虛假的信息,以免讓虛假消息和欺詐釀成禍害災難。

  幾個月前我在 youtube 上看了一段影片,那肯定是經過 AI 技術處理而完成的成品。一個看來只有幾歲的小女孩,分享十多分鐘屬靈信息。說肯定是 AI,因為嘴形是配合的,但聲音卻屬於成年女士。讓我真正驚訝的,是影片下面的留言,竟然有不少類似「感謝主,年紀那麼小就有這樣的恩賜,願主大大使用」的留言。如何培養教牧信徒有辨識能力,善用之餘,也能分辨真偽,這是我們面對問題。當然,這不僅是我們這一代的問題,是人類一直都要學習「心意更新而變化,察驗何為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在談及 AI 和 Chat GPT 如何衝擊和影響信仰群體時候,作為相信上帝關愛和願意所有人社尊重和能享受生命的我們,不能只想到我們面對的影響和衝擊,也應該想想那些在社會底層,因為種種原因只能靠自己的勞力賺取微薄薪水的朋友,在 AI 的時代,人的勞力已經大不如前,討生活比以前艱難太多了。不是嗎?不少餐廳已經有送餐機械了。這意味著不少人連這種工作的機會也減少了,這些朋友面對的影響和衝擊,我們能作什麼?應作什麼?這也許更是我們不能否忽略的問題,甚至使命。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AI 與 Chat GPT 的影響 (第 471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71 期 AI or I AM? (3-19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71期  2024年  5月 AI or I AM? 471
本期主題:AI or I AM?
發行日期:2024/5/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以上帝的教導,穩行向未來
主題探討/ I AM WHO I AM 的上帝
主題探討/AI 與 Chat GPT 的影響
主題探討/大腦爭奪戰
主題探討/滑世代的人際互動及對教育造成的衝擊
主題探討/與 AI 一起邁步
婦女新眼光/婦女的生命證言
小錢祈禱網/耶穌觸碰的醫治大能
小錢祈禱網/還給受造物應有的 關懷與尊重
肢體交通/ 上主的瞳人
悅讀繪本/性別之戰,隨時開戰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愛,使我們相聚在一起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PCT最美的一串珍珠
生活見證分享 ∕ 用疼互相寬容
生活見證分享 ∕ 婦女團契與我
生活見證分享 ∕ 揀選與呼召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優選)/幸福在我家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佳作)/幸福在我家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