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66期 教會中的詩歌與靈修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從民族詩歌在禮拜中的使用,談新體認
唱出我們的歌,獻上作為活祭
關鍵字:
  「你們應該要有屬於自己族群文化的基督教禮拜!」這是過去在台灣神學院時,馬約翰牧師曾經給我的鼓勵與提醒。

  從小媽媽很愛唱歌謠,因此,受到她很深的影響。媽媽總是告訴我,這些歌謠都是屬於我們的歌,一定要學起來,才能記得自己是屬於哪裡的人。從這樣的教導中,讓我學習一首民謠,紀錄的往往不只是歌詞的意境,也乘載了這個文化、這個家族、這個家庭共同的記憶。藉著每次的吟唱,同時把懷念、感恩、期許與祝福的故事,重演在我們當中。雖然許多古謠的歌詞,現代已經很難翻譯出原意,許多學者常用「虛詞」來統稱這一類的歌詞,但對該部落的族人來說,卻是豐富意涵、無法言喻的共同記憶,是很多意涵的感嘆詞。每當族人同唱時,每個人腦海中浮現出許多畫面與故事。

  1996年我的族群教會出版《senai tua Cemas 排灣聖詩》,當中收錄了將近80首的民謠,並將歌詞改編為基督教詩歌歌詞。這對當時的教會來說,是很大的突破與更新,能在禮拜中,開始使用自己族群傳統歌謠旋律的聖詩,可以唱出屬於自己的歌;也藉著詩歌唱出身分認同、以及孕育文化與信仰的聲音。

  而世隔多年的今天,我所處的原鄉教會,多半都進入了現代敬拜模式與傳統聖詩揉合的時期,而民謠的詩歌卻比較少使用。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人教導,漸漸的就不會唱了。但有趣的是,近幾年來,原住民部落紛紛推行文化復振運動,恢復文化祭典的歌謠祭祀、母語教育並傳唱歌謠,包括各樣傳統產業的發展等,在這些對重視文化及恢復的工作中,吟唱傳統歌謠成為重要的角色。但,過去一直秉持母語、文化保存的原住民教會,反而在這樣的時期,很少使用民謠詩歌。

  引用駱維道老師的話:「認同、尊重民族之音樂文化,挖掘、尋找我們原住民(民族)音樂的根,方能讓世界及普世的教會在原住民的音樂與教會音樂裡,分享到其他民族迥異,原住民(民族)獨特的音樂藝術。」在這樣的反思中,思考如何將民謠詩歌運用在基督教的禮拜當中,讓屬於自己的音樂、文化的根、身分與信仰的整合,帶進禮拜的更新。使文化的復振不只是為了恢復傳統,而是傳揚那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藉由創造各民族的命定意義,以及基督信仰所帶來生命更新的禮拜本質,透過每次聚集、團結、共融的場域中,整合出屬於該族群敬拜神的方式,這樣的實踐祈願也能使各民族的文化,在現今世代以新的生命力被認同、被看見。

  從這樣的信仰反思中,來看我現在所牧養的原住民教會,會眾當中有經歷過傳統聖詩時期的人,領受過禱告山時期的信徒,也有偏愛現代敬拜讚美詩歌的會眾,但無論在哪個時期,喜歡甚麼樣風格的詩歌,我發現只要我們一起吟唱自己的母語、古老民謠的詩歌,都能唱出對過去族人留下信仰的回憶,能唱出對未來後代的期許與盼望。常聽到會眾說,這是我們的歌、是象徵我們族群的言語,在歌唱中帶出自信與肯定。而這些經歷正是我們現代教會信徒所需要的體認。

  從前年開始,在我的教會幫助會眾認識聖詩當中編列的民謠聖詩,希望能透過詩歌賞析或教唱的同時,讓收錄在排灣聖詩中的80首民謠詩歌能再次在這間教會被傳唱。也為了能讓禮拜中音樂、詩歌能有更多的選項,並更多元豐富的被運用。為了能更新禮拜音樂,循序漸進的從教導詩歌開始,然後在禮拜中配合信息來使用民謠詩歌。

  我在教導民謠歌曲的時候,會先帶會眾一起回到詩歌歌詞的意涵與背景,尤其喜歡帶會眾研究翻譯的用字與華語翻譯之間的對話,能發現更豐富的意涵與理解,常常會覺得用自己母語翻譯的意涵更能貼合會眾的生活,找到更貼近的說法。我會先唱一遍,然後一節一節的把歌詞唸出來,並在每一節歌詞唸完後,問會眾這是甚麼意思?當中的單字在生活上會運用在甚麼事情中?在日常中會怎麼使用這句話?這類的反問法,讓長輩們一邊翻譯,一邊告訴我字句的生活運用,我再把這些意涵與信仰的思想整合分享,透過歌詞重新找到亮光。往往在這樣的過程中,發現用母語翻譯的意涵表達出來的意境更美,也給予詩歌有新的體認與感動。

  除了歌詞的重新體認,在吟唱的方法也能更加多元。也就是恢復傳統詩歌原有的歌唱方法,例如:獨唱式、領唱與應答式,或者是否有傳統和聲唱法等,這些唱法都有其重要的功能意義。若是獨唱形式的歌曲,就運用在禮拜中可以獨唱的程序中。若是領唱應答式的詩歌,在禮拜中也可以讓司會、牧者,或者安排特定的人來吟唱,使會眾可以回應。使用這類傳統上有特定唱法的民謠,能恢復原先唱法,不只能讓民謠原本的功能被突顯出來,更是讓該文化的群體能在熟悉的歌唱方法中,能更唱出自己的根與認同感。

  民謠詩歌在傳統吟唱中也擁有豐富的即興歌詞創作的特色,也就是說,許多的民謠當初在唱的時候,歌詞都是即興的創作,所以同樣的旋律可能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功能上,歌詞會改變。在排灣聖詩的民謠中,就有這樣的幾首詩歌。因此,也可以在禮拜中使用類似的詩歌,為配合當天的節期或信息,將詩歌歌詞做修改。或者我也曾經在跨年禮拜的場合中,用一首詩歌輪流來唱,領唱者引導唱:今年有甚麼感恩的事?會眾在旋律上即興用唱的回應感恩的事,然後大家再一起唱感謝上帝的話,當時禮拜中充滿了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感受。其實這樣的唱法在部落中,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說說唱唱的時候,很自然地運用。因此,這樣的方式,也能讓禮拜可以呈現團契、分享、彼此回應的氛圍。

  從以上幾個自己在教導民謠詩歌的過程中,發現到民謠詩歌在禮拜中的使用,可以更加的幫助會眾,將過去文化生活與當下信仰體認作特別的連結,讓民謠詩歌不再只是前、後奏的音樂,只是運用在禮拜詩歌當中的某一首歌,而是每次的運用都是為了能讓民謠本身在文化、群體、認
同、感受情境等當中,發揮更大的連結功能,讓上帝的話、聖靈的感動,以及如同耶穌基督多元包容的共融,能實踐在各樣詩歌當中,更是在該文化的民謠當中,使這類看為是過去的詩歌,到當代教會仍然得以用新的模式延續。

  期待自己能繼續在民謠的詩歌運用中,能有更多的學習,透過這樣的分享與淺見,祈願各教會都能在豐富詩歌揉合的時代,找到能唱出我們的歌、實踐屬於我們群體的信仰禮拜,獻上作為活祭,蒙神喜悅。
同作者相關文章: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66 期 教會中的詩歌與靈修 (4-16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66期  2023年  7月 教會中的詩歌與靈修 466
本期主題:教會中的詩歌與靈修
發行日期:2023/7/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在我的歌我摸著上帝
主題探討/聖經中的詩歌靈修應用於今日的教會處境
主題探討/在歌聲中默想經文:泰澤詩歌與靈修
主題探討/從民族詩歌在禮拜中的使用,談新體認
主題探討/興起和聲的世代—詩班YOUNG起來
主題探討/吟唱台灣自己的詩篇!
婦女新眼光/兩性攜手 真實傳愛
小錢祈禱網/周而復始
小錢祈禱網/孤單與連結
肢體交通/CWM EAR東亞區會員教會宣教論壇
悅讀繪本/我們失去的不只是雲豹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同工靈修聯誼暨關懷之旅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2023世界公禱日——台南中會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佳作)/幸福家庭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