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46期 教會需要改革嗎?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無題的人生--紀念林一信牧師逝世兩周年
關鍵字:
作者/毓清 (美國喬治亞州州立大學會計碩士,現就讀於喬治亞州哥倫比亞神學院 (Columbia Theological Seminary)道學碩士班。)
  轉眼一信離開人間已近二年,沒有了他的世界仍繼續旋轉著,是無情冷酷的事實!這一路走來,要感謝許多親人朋友細膩、體諒的關愛,但箇中的酸苦、憤恨、孤寂卻也只能自己承擔,畢竟每個人都必須承擔自己的人生。即使最親密的夫妻在對方和病魔掙扎時,雖心如刀割,卻也無法分擔他的痛苦或懼怕。就像一信在肉體上最痛苦時,他說這是他必須自己承擔的一樣,聽來似乎疏遠,卻是不可爭的事實。也許C.S. Lewis 是對的,或許死者也能體會分離的痛苦。但就我們存在的世界而言,死亡分離的痛苦是由活著的人來承受……散落桌面的文具、吊在衣架子上的衣服、30方格上未完成的月計畫、還夾在書中的筆、空蕩的房子;人死了,無情地拋下一切的深刻感受,將使我一輩子刻骨銘心。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斬釘截鐵地擺在眼前!

  記憶是很微妙的。無須刻意回想,過去的事會因為某種味道、一首音樂、一件用品、向晚的微風、某個動作,或只是莫名的、出其不意地浮現腦中。一起漫步於淡水河岸、在小館子裡享受「山珍海味」、窩居於和平東路窄巷中的古厝、開著老爺車在雨夜往返海洋學院,在最有限的物質中,共同編織最珍貴溫暖的生活。過往的日子仍然活生生存在著,融注於現在、未來的人生。
  
  因為時間匆促,搬家時將一大堆「財產」送人,有時有點後悔,但慶幸保留他所有的書,還有他的朋友也成為我的朋友。共同生活的記憶、書和友情是他留下最寶貴的遺產。

  曾經看到他的字跡都會心痛,字如其人,比照片更能呈現一個人的特質。讀他的講稿、書中的眉批、年少時的日記,一信的一言一行活躍心中……剛認識時,他總頂著一頭像幾個月沒梳過的頭髮。他說頭髮多不好梳,就當真不梳了。還好一個禮拜一次為了站講台,很認真地梳一次頭、套上體面的牧師服!他不喜歡領帶,也不會繫領帶(相信嗎?),所以他的一百零一條領帶是自動的。

  能逢知己便是人生的幸。未婚前,我曾有多次出門忘記帶鑰匙的記錄。婚後不久,一個晚上,一信去團契聚會,我出門倒垃圾,回來才發現沒帶鑰匙,只好厚著臉皮到樓下還不熟悉的老夫婦家借坐。他回家後,發現我的鑰匙在桌上,便找到樓下來。見到他黑溜溜的大眼,真摯的笑容,幾乎要哭了。像個迷路的小孩見到媽媽一樣!又多次在晶瑩剔透的月光中,閒聊至深夜……分享、鼓勵、又或犀銳的思想,談生活、談事奉、談教會……。

  他最後住院的情景也常浮現腦海。特別是他昏迷後的聲聲呼喚,刺痛我的心。回憶他最後躺在病床上的一幕,甚至在靈柩中的他,感覺不知是上帝還是一信在跟我開個大玩笑?一直到好久以後,才能慢慢省悟死亡的事實。

  實在很難以一些事件、一些性格的描述來陳述他,總覺得怎麼寫都不是完整的他。失去的不只是一位丈夫,還是知己、兄弟、伴侶、同工、老師……所以悲慟也是多層面的。要為他的死感謝上帝,到目前還是不可能。所可感謝的是經常和他在夢中相遇。結婚四週年當晚,還夢見他回來了!夢--成為唯一一處可以和他的肉體接觸、對話的空間。

  去年暑假本校一位講道學教授過世,學校為她舉行一個聖餐追思禮拜。主禮牧師強調領聖餐是預嚐天國的盛宴:在聖餐中,我們和已逝的代代聖徒相聚。聽到此,淚水遂奪眶而出,在基督裡沒有絕對的天人永隔,而死亡並不一定就是婚姻的結束,或任何一種關係的結束。

  這學期聖餐神學一門課,讀Robert Schreiter的"Reconciliation"一書,內中提到面對苦痛的記憶:刻意忽略抹煞記憶是忽略抹煞人的身分認同,進而忽略抹煞人性尊嚴。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我們很忌諱提痛苦的事,我們常告訴受苦的人,不要想,忘記他(它)!我們無法面對人生的創傷、歷史中的傷疤!

  看到電視上因天災而失去一生所積攢的成果的人;華航空難中失去所有親人的人;那些在貧窮的第三世界中的人,每天吃不飽、穿不暖、居無定所,也許飽受戰爭蹂躪;和這些人的苦痛相較,我的痛苦是否該受到貶低呢?我是否小題大作了呢?但謝謝許多位教授的提醒:沒有人能貶低別人的痛苦,唯有正視自己的苦痛,才能深刻地體會眾人的苦難!

  回美後第一年,在神學院修課。一年後,一信辭世滿週年時,我成為正式的神學生。這年,本校有位教牧學訪問教授,是位修女,她得知我的故事後說:這是一輩子的痛,但不表示你的人生不能再有喜樂。我想一位真正懂得愛的人,才能體會痛苦。很慶幸能在這間神學院遇到幾位好老師,他們不僅教書,也牧養學生。因為學校小,學生少,和教授間可以有較親密的關係。每堂上課前,教授帶大家禱告,神學家對人間苦難所發出的呼喊、悲憫、無奈,常令學生不由得發出阿們聲!有了平靜的心,才開始激烈的神學討論。教授也常提醒學生,對成績需有正確的看法,成績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價值。所以聽說在美國長老教會(PCUSA)各神學院間,這裡是以培養牧者著稱!學期中,和學校管風琴師學習管風琴,調劑身心!在這樣的環境,和苦痛面對面,進而得到釋放、安慰。

  上學期「婦女與舊約」一門課的期末報告寫了“Bone of my bones, flesh of my flesh-Widowhood in the Old Testament”(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舊約中的寡婦)。寒假短期課,修了牧範班的「旋風中的上帝:約伯記和教牧實踐」,不僅回顧痛苦的經歷,還還將其當做別人的故事一般來分析檢討,檢討一般人面對受苦者的態度,期末報告則是重寫約伯記,以一位寡婦的身分和朋友、上帝辯論。美國教育的自由讓我能對自身經歷做深入的探討,這過程難免有疲乏感,卻是值得的。
  
  這些對苦難的省思不但不要你忘記、否定痛苦,反而是去認識痛苦中的上帝和人類及他們之間的關係,神學的世界的確豐富了我的心靈。這是和上帝摔跤的過程,每堂課、每篇報告、每次和教授或同學的交談,都是認識上帝、挖掘人生意義的機會。

  一次陪一信上台神,坐在老樹下的石凳上看著燈紅酒綠的台北夜景,默然中他說很懷念神學院的生活,話中流露對生命的認真熱愛,那一幕永遠深印我心!

  一信的生使我對神學產生興趣,一信的死促使我來讀神學。他的生死對我的一生有決定性的影響,他的生死使我有勇氣回應上帝的呼召。我不是他,我無法替代他,但他的生命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成為一股溫柔的力量在靈魂的深處支撐著我。所失去的歡樂幸福,上帝會如何彌補呢?我想會是一種世間語言無法形容的歡樂幸福!

  上帝為我們人生所定的主題是什麼呢?也許是無題的人生吧!無題並非不好,是眾人的人生,但在上帝眼中,是踏踏實實活過的一生!
同作者相關文章:
無題的人生--紀念林一信牧師逝世兩周年 (第 46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6 期 教會需要改革嗎? (62-6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6期  1998年  6月 教會需要改革嗎? 46
本期主題:教會需要改革嗎?
發行日期:1998/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編者的話
信仰及靈命需要教育嗎?
教會需要教育改革嗎?
教會也需要教育改革嗎?
牧者在職教育平議
EQ(情緒商數)、SQ(靈性商數)的終身成長
愛是一條最短的路——記竹塘教會的青少年事工
兒童主日學與我
我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宗教教育
奉獻於東海大學的任賜瑞牧師——訪劉益充主任
令我們懷念的宣教師——任瑞賜牧師
偷窺述評
驃悍不羈的抗日英雄--賽德克族
梅湘的鳥語琴韻--鋼琴作品鳥圖誌
一位社區工作者素描
尼西亞信經簡介
神作之合——婚姻與兩性關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寫給在海外寂寞孤單的你——放風箏的女孩
上帝會後悔嗎?
無題的人生--紀念林一信牧師逝世兩周年
「純真」導致犯罪
詩記巴克禮、甘為霖牧師
社區兒童圖書室
論台灣的政治變天
慈善卡,平安卡
「牧師的講道為何無聊?」一文之回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