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46期 教會需要改革嗎?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我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宗教教育
關鍵字:
作者/莊焜明 (現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歷史學教授,教育部原住民母語親我教育推展計劃主持人。)
  (胡適曾說:「教育雖然破產了,然而救國仍然需要教育。」)

  教育是樹人的工程,乃百年之大計,其品質的優劣、良窳影響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教會的宗教教育對教會的影響亦然。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最熱愛本土、關懷國家前途的教派,其本身的宗教教育不僅關係信徒的信仰、教勢的興衰、福音的傳播,亦影響其光照台灣、改革心靈的效力。從本刊上期的主題--「無聊的長老教會?」諸文中,明顯地告訴我們,青年人流失了,少年團契、兒童主日學的學生愈來愈少了!這是教勢式微、宗教教育出了問題的症候,怎能叫人不憂心呢?然而探討、診斷本宗宗教教育的問題,絕非一篇短文可以詳盡,不過野人獻曝、拋磚引玉,則是筆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我們教會的宗教教育確實生病了,患了「冷感症」、「僵化症」及「阻塞症」。此三病症造成我們教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和危機,因為是自己本身的問題,長年累積的後遺症,非痛下決心、通力合作,是很難挽回頹勢!

(一)冷感症,即教徒對宗教教育不熱衷,表現很冷感。認為只要追求現代的一般知識就能功成名就,符合當今台灣社會的潮流,對於教會的宗教教育則存可有可無的心態:對自己的宗教教育不在乎,對子女的宗教教育無關緊要……,所以並不積極督促子女參加青、少年團契、兒童主日學的教育活動,而以參加課業補習、才藝技能為要。當然也有父母對子女的主日學上課很重視,但總體來說,前者仍居多數。這種「冷感症」產生兩大不良的後遺症,一是成人信徒中擔任教師的意願低落,所以造成「教師荒」;二是年少的參加主日學、青少年團契的意願也不高,造成「學生荒」。此二荒再加上追求時下知識的「飢荒」,真是雪上加霜,加重病情,將會造成惡性循環。我們信徒及幼苗得不到品質良好的宗教教育,甚至根本不願意受教,那麼我們的信徒從那裡來?宣教往何處去?這是動搖教會的根本,是本宗的一大危機!

(二)僵化症,即教學活動設計缺乏彈性。從本刊上期「教會與青年」諸文看來,青年人認為不能從牧師的講道或教會的活動中得到什麼,所以上教堂做禮拜、參加教會活動的青少年愈來愈少。這個問題的主要癥結有兩方面,一是為人父母的信徒未盡天職,沒有遵照聖經的道理,鼓勵、督促上帝賞賜的孩子參加教會的活動;另一方面是教材內容不夠多元化。教學活動設計缺乏彈性,不能引人入勝,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和意願。自願學習是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標,非自願性的或強迫性的學習是無法長久持續的,尤其在社會急變的今天,孩子的自主性是不容忽視的,所以從兒童主日學學生的減少、青少年團契的契友流失的事實觀之,宗教教育的教學活動設計「僵化症」應是問題的關鍵之一。

(三)阻塞症,即教會間人力資源的交流與支援不暢通。以堂會為主的長老教會,雖有中會、總會的設置,並推動各項教育事工,但若堂會不配合亦莫可奈何!所以由於堂會自主性甚強,各自為政,彼此之間的支援互助不易,造成人力資源無法共享的阻塞症。以神學生來說,他們是弱小教會青少年團契、兒童主日學最好的師資來源,然而神學生在較大的堂會,不在真需要的弱小教會。此外,規模較大的教會對鄰近的本宗弱小教會,在宗教教育的人力資源的支援並不多見。何以缺乏支援的行動呢?肢體之間應該彼此關懷合作的訓示忘記了嗎?也許有人要說,那是因為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呀!

  總之,本宗宗教教育的確有問題,但有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問題。只要我們勇敢面對,認真研究,下定決心努力改革,終究會突破困境,走出一條亮麗的大道。那麼要從哪裡著手呢?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切改革的工程,必先從思想觀念開始改革,正確的思想觀念才能導上正途,事半功倍。所以改變信徒一味追求功名利碌的知識,建立重視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乃在培養高尚的人格,造就有「人性」、「人品」的人才,而能不隨波逐流,重拾人性的尊嚴。這種「敬神尊人」的觀念,正是當前物慾橫流的台灣最需要的。信徒改變了觀念,我們的宗教教育必會受到他們的熱烈參與,加以教學活動設計活潑化,堂會之間又能彼此支援、合作,這樣我們的宗教教育一定可以辦好,我們造就的信徒將是社會的光與鹽,不但教勢興旺,得人如魚,進而影響國人的思想觀念,從物化的深淵中搶救我們的同胞!

  胡適曾說:「教育雖然破產了,然而救國仍然需要教育。」本宗宗教教育雖然生病了,然而救教會仍然需要宗教教育,有反省能力的人,才能從挫折、失敗中重新站立、出發。希望本宗長執、信徒是有反省能力的人。為了本宗的生存、發展以及挽救台灣人的心靈,確保國家永續經營,我們要毅然決然地摒棄物化的思想觀念,走出改革的第一步。
同作者相關文章:
我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宗教教育 (第 46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6 期 教會需要改革嗎? (25-2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6期  1998年  6月 教會需要改革嗎? 46
本期主題:教會需要改革嗎?
發行日期:1998/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編者的話
信仰及靈命需要教育嗎?
教會需要教育改革嗎?
教會也需要教育改革嗎?
牧者在職教育平議
EQ(情緒商數)、SQ(靈性商數)的終身成長
愛是一條最短的路——記竹塘教會的青少年事工
兒童主日學與我
我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宗教教育
奉獻於東海大學的任賜瑞牧師——訪劉益充主任
令我們懷念的宣教師——任瑞賜牧師
偷窺述評
驃悍不羈的抗日英雄--賽德克族
梅湘的鳥語琴韻--鋼琴作品鳥圖誌
一位社區工作者素描
尼西亞信經簡介
神作之合——婚姻與兩性關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寫給在海外寂寞孤單的你——放風箏的女孩
上帝會後悔嗎?
無題的人生--紀念林一信牧師逝世兩周年
「純真」導致犯罪
詩記巴克禮、甘為霖牧師
社區兒童圖書室
論台灣的政治變天
慈善卡,平安卡
「牧師的講道為何無聊?」一文之回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