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44期 原住民的危機與轉機 |
|
|
本期主題 |
原住民教會面臨的危機與挑戰 |
|
關鍵字: |
作者/酋卡爾
(玉山神學院畢業,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幹事,負責原住民宣道委員會。)
|
|
|
基督教與台灣原住民的對遇,對於原住民具有深刻而決定性的影響。因為這件事不僅帶來原住民宗教信仰的轉換,使基督教取代了傳統祖傳宗教的地位。並且解釋了基督信仰對原住民的關懷是責無旁貸的。
對此宗教信仰的轉變,中央研究院瞿海源教授在「中國宗教變遷的社會分析」一書指出,教會能夠在原住民中快速增加的原因;乃是「因為教會在山地社會重整和現代化過程中提供助力,教會的社會功能強過宗功能所致。」意即:當日本退出台灣之後,台灣人民在精神與物質處於待興的情境,教會適時地成為原住民精神生活的靠賴。教會提供的救濟物資舒解了原住民貧乏的生活,教會生活也成為適應現代化生活的學習場所。換言之,教會對當時原住民社會提供了可見可經驗的貢獻。因此贏得原住民的信賴,結果是原住民教會的快速成長至目前的516間,分別建立在原住民部落及都市原住民當中。由此可知,教會無可避免的應把宣教對象的危機和挑戰,視為教會所面對的危機和挑戰並努力做出貢獻,教會才能具現她的價值。當前原住民所面臨的危機和挑戰是什麼?
行政院研考會對原住民輔導措施的檢討報告指出,「當今原住民所面臨問題依其在社會上所呈現的嚴重性依序為:就業問題、土地流失、酗酒、教育問題、人口外移、文化保存、婚姻問題、道德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歸納成經濟、教育、文化和適應問題」。但是就原住民的觀點來看,原住民正面臨的不僅是這些浮在抬面上的問題,而是來自當局的歧視與統治心態,在此種歧視和統治心態的內在因素之下,原住民的人權、傳統土地權、就業市場、教育、文化、生存環境等等議題,完全被漠視。結果就是:
一、傳統土地流失:政府制訂山地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表面上是保護,事實上是否定原住民傳統土地權及領土權。而另一面則完全不依法令的規定以公權力制止原住民土地非法流入漢人身中的事實。如今平權會在立法院的勢力壯大,在此勢力的影響下,立法院一審通過了非原住民身份亦可繼承山地保留地的辦法,又政府欲解編五萬餘公頃的山地保留地供工商發展之用。
二、貧窮與負債的經濟:原住民的經濟不論是在部落或在都市均在持續惡化,其原因至少有三方面:1.業生產方面政府從未好好輔導。2.就業市場,因為政府大量引進外籍勞工,導致原住民失業人口大增。3.加上原住民經濟的最後依靠(土地)高比率旳流失。導致住民貧窮與負債的經濟生活,這對原住民的生存及原住民教會的經濟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三、教育權遭漠視:雖然近幾年來原住民學生在大學聯考屢傳佳績,但並不能代表所有的原住民學生都有一樣好的客觀條件。反之有高比率的原住民學生輟學。由於得不到均等的教育權及師資,以及教育經費、設備的落後,使原住民與漢人的教育水平差距愈形加大。又教育內容導致原住民自我認同的危機。
四、生活環境與生態的破壞:山地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的漏洞與政策性的放任,導致財團大肆開發原住民居住的生態環境,使得原住民直接成為大自然反撲的受害者。
五、人權與尊嚴遭踐踏:一樣的行為、相同的法律,有不同的判決;相同的勞力付出,有不同的的待遇;一樣的傷害事件有不同的賠償。政府在未經原住民的同意就把核能廢料送到達悟族的土地,亦可能將它送到排灣族的土地。
六、原住民文化遭政策性的扭曲和利用,致使原住民文化之主體性被刻意的淡化。
以上種種來自政府及大社會對原住民的傷害,導致原住民在適應上的重大壓力,重創原住民的心靈和生活秩序。因此,酗酒、婚姻及道德問題、家庭親子問題、民族認同、行為異常的現象一一浮現,結果是原住民人格被扭曲,社會問題愈顯嚴重。
如果要追溯這些問題的發端,便會發現有大部分的問題是跟台灣社會邁向工業化之後的社會變遷有很大的關係,並且從那個時候就繼續存在到今天。因此,我們不禁要問,當時教會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問題的發生!教會為什麼沒有積極地關心?
亳無疑問地,教會若不能認同宣教對象的情境,就沒有宣教可言。但話說回來,我們也要思考,怎樣的教會才能從事宣教?教會若不先對本身反省,看出自己的欠缺和軟弱,並在聖靈的擁抱中悔改獲得新生,她就不適於宣教。綜觀原住民教會現今的光景,我們看到的現象是:信徒不斷流失、派系糾葛與近乎人治的結構,憑著感覺走,不重視信仰的全面性教育,寧可享受安逸,不願意犧牲受苦,失去改革與高舉真理的勇氣。教會瀰漫了力不從心的無奈。這樣的教會還有敏銳度去體察原住民所處的情境嗎?她還有可能去實際參與原住民所面臨的危機和挑戰嗎?因此,我們寧願教會在神面前承認自己所面對的危機和挑戰,遠比原住民的因境還大,並虛心檢討。
我們相信「危機即是契機」,就如同教會關心原住民的傳統土地權,推動還我土地運動起,原住民重視祖傳土地的比率節節上升,同樣的,教會對母語文化及正名權的努力,亦得到八成原住民的肯定。所以,原住民所面臨的危機和挑戰,正是教會宣教的契機。
根據一項宗教信仰的調查報告顯示,部落原住民及都市原住民有82%的人自稱是信基督教或天主教,但這些人並沒有完全出現在教會的各種活動裡,有不少的人沒有或不願參加教會各項活動,當然更妄論參與事工。關於此事,也許有種種理由,但我們可以說這和教會不關心原住民的情境有關。不過,話雖如此,教會仍應將之視為一股尚未開發運用的宣教能量。並透過信仰的關懷與教育,讓這股力量能為著原住民教會的增長、為著原住民的前途、文化、人權、土地權及尊嚴的努力釋放出來。畢竟關懷弱勢者與認同苦難中的人們,並非是教會可以選擇的事,乃是教會必須做的主要事情。原住民教會是否已準備自己,去接受這層層嚴格的挑戰。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蒙恩的故事 (第 45 期)
|
.原住民教會面臨的危機與挑戰 (第 44 期)
|
.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的方向 (第 44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