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37期 教會流行趨勢 |
|
|
本期主題 |
教會的流行名詞 |
|
關鍵字: |
作者/劉清虔
(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屏東中會崁頂教會傳道師、世新傳播學院講師。)
|
|
|
所謂的「流行」,指的是一種非理性行為的流傳現象(辭海),有幾個特色:未經批判地盲目跟隨、它是有起有落的、會不斷出現新的趨勢取代舊的趨勢。像是流行歌曲,就符合上述的定義與特色,歌星成為偶像是盲目的,當紅之人不久之後必然沈寂,否則就必須不斷推陳出新。如此的定義,因著其「非理性」的特色,使「流行」染上了些許負面的色彩。但是,對教會而言,倒不一定全是負面的。
我們若將眼光置放於教會,也可以發現這十幾年間,教會亦出現了一些普遍的流行現象,它們有的存在於北京語教會,有些存在於長老教會;有的曾獨領風騷、有些已沈寂無聲。以目前而論,在當前的教會中正在流行些什麼呢?我們一同來尋找、來思考。
一、小組教會:由新加坡堅信浸信會的成功事例引入台灣,將全體會友分為細胞小組,所有的活動包括敬拜、關懷、造就、傳福音皆在小組中進行,而同工則分為組長、區長、區牧……等不同層級,共同運作教會。
二、敬拜讚美:上帝的會幕在人間,祂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主張以大衛為典範,敬拜讚美神。除了一些特會之外,通常在教會的禮拜前唱短歌,不停地重複藉以釋放人的心,將會眾帶到上帝的面前。
三、聖地之旅:由旅行社針對教會的會友發起的旅程,並由隨行的牧長作解說,實地走訪從埃及到以色列各種耶穌的足跡。其旅程從兩週到一個月不等,已有許多教會甚至神學生參加,對信仰亦有新的體會。
四、松年大學: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積極推動,在全台各區成立,以研究聖經、造就信仰、追求新知、提升松年信徒的全人健康,進而事奉教會、服務社會為課題。目前有二十四所分校,並陸續開辦中。
五、神醫特會:以標榜神醫為號召的佈道大會,會中講員在傳講信息之後,就會有各種病痛的人被攙扶前進,講員隨即為他們禱告,透過聖靈的工作而使得求助者得著醫治,雖成效不一,但仍頗具號召力。
六、禱告山運動:以苗栗造橋的祈禱院為例,不斷舉行各類型聚會,提供教會會友參與的機會,強調聖靈充滿、心靈醫治,也特別著重各種禱告的教導。宗旨是:推動禱告、迎接聖靈為基礎,為復興作預備。
七、靈修默想:近年來,進入密室式的禱告默想再度被重視,主張以默想與上帝直接面對面,並在塵囂的紛擾中聆聽神的聲音。目前有蒲公英基金會在積極推動,並辦有各種靈修默想營會,讓信徒與傳道人受操練。
八、末世預言:一些從北美回國的基督徒,在過去幾年不斷宣講關於台灣前途的預言,認為在一九九五年上帝藉中國來毀滅台灣,要求台灣人要悔改並逃離台灣,前往貝里斯以躲避上帝的審判,最後被證實為無稽之談。
九、內在醫治:認為基督徒無法與上帝有進一步深刻的交往,來自幼時所受到的傷害,被傷害中所產生怨恨與苦毒阻擋了通往上帝之路,必須藉由饒恕與認罪,並抵擋魔鬼的攻擊,才能得到心靈的醫治。
十、新時代運動:一種結合東西方思想的產物,將「人」視為至高,認為萬有即一、萬有即神、我即是神。對世界與自我命運抱持極度樂觀的看法,揚棄傳統的上帝信仰,且滲入各個領域,以迎接寶瓶時代的來臨。
十一、短宣:一種異文化的宣教。利用假期從事短期宣教,從前多係前往泰國北部的華人社群、或者到東南亞其他國家,現在已擴大到澳洲、歐洲與美洲。參加者藉異文化的體驗重新反省信仰,並激發傳福音的心志。
十二、教會企業化:將社會中企業管理的理念運用在教會之中,特別是大教會因事工繁複,需要一套有效的管理策略,於是引進企管的概念,加以轉化,期待能囊助教會運作,使之更能發揮功效。
十三、三福:即三元福音倍進佈道,以領人歸主,訓練門徒、教會培育為目標,有一套細密詳實的課程,不僅使受訓者深知自己所信,並能在半個小時之內有系統地將福音內容清楚地傳給人,讓人有進天國的確據。
十四、名人式信仰:基督教會的趨勢,佈道會喜歡打名人牌,像是政治人物、演藝人員,以他們的見證為號召,藉以吸引群眾。彷彿福音必須以名人為中介,這是媒體的時代與信仰世俗化後的產物。
十五、出講道集:堂會牧師紛紛將自己的講道篇結集後加以出版。其益處是將自己的講道精華分享,使非自己堂會的信徒亦能得造就;其缺陷在於言說的語言和書寫的語言的差異,使講道集敘述不夠精緻。
十六、友誼佈道:主張基督徒要儘量與人親善,與非基督徒建立友誼,然後再伺機邀請參加福音茶會或佈道大會。如此,可免除人對基督徒那種「有佈道會才來找我,沒決志就看不見人影」的刻板印象。
教會的流行趨勢之所以能成為趨勢,自然有其社會因素與教會內部的需求,其中有些移自外國,在生根時,應當經過嚴謹的反思與評估,方不致水土不服、經短暫流行即消聲匿跡;自本土滋長的趨勢亦當審慎實踐,免得落入追隨社會、作世俗潮流的應聲蟲,而失了教會應有的格與能。
教會的福音是亙古恒存的,正如上帝的愛是永不改變的,教會其實不必趨炎附勢。如果福音是難聽的,就應說出難聽的福音,不必一味包裝而原味盡失;如果信仰是活潑的,也不必墨守傳統而不求改變。在「傳統與流行」之間,有一條模糊的線,教會行走其間,當儆醒、也應有智慧。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沒有「沒有用」的學問 (第 78 期)
|
.在新時代中覺醒 (第 49 期)
|
.浸身於有意義的工作 (第 48 期)
|
.在無力中使力 (第 47 期)
|
.偷窺述評 (第 46 期)
|
.世紀末導言 (第 43 期)
|
.情色 VS. 色情 (第 40 期)
|
.一個台灣人眼中的「九七」 (第 39 期)
|
.教會的流行名詞 (第 37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