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201期 It's 休time!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小孩說要休學怎麼辦?
休學並不是壞事,相反地若是使用得當,休學是一個讓人調整狀態、步調的好工具。家長只須做好引導的角色,接納與包容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嘗試的機會與空間就好。
關鍵字:休學 
受訪者/查忻 (松山基督長老教會長老,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採訪/陳妍安 (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三年級,本刊編委)
做為一個家長,當你聽到你的小孩分享他想要休學的時候,不曉得你的反應會是什麼呢?是平靜的接受,還是感到震驚、擔心與不解,開始問「為什麼」?如果是震驚與不解的話,又該如何與孩子對話,才能維護彼此的關係呢?或許這些問題可以透過在大學當過歷史系導師與副教務長的查忻老師的分享,獲得一些思考與行動的方向。
 
為什麼會休學?

話說從頭,一個大學生說想要休學是為什麼呢?查忻老師提到,根據資料來看,大學生中最常見的休學原因是出國讀書或重考;研究所則是論文書寫陷入困難,透過休學去延長寫論文的時間。而重考的原因從他當歷史系導師和學生聊天的經驗來看,大多是因為志趣不合,想要休學重考、轉換跑道:「他講志趣不合,也不見得是說非要那種很偉大的科系不可。」有的只是想透過重考,進入目前就讀學校沒有的科系,追尋自己的夢想。
 
另外,成績不好很常被推測是一個休學原因,不少學生會說,因為快被雙二一了,考慮要休學,避免被退學。但由於查老師任職的學校是採行累積雙二一的制度,不像採行連續雙二一的學校一樣,可以用休學的方式避免被退學,故無法驗證此說法。而且查老師認為:「他這次休學了,下一次成績通常都不會好,結果就第二次二一。」所以透過休學來避免被退學,不是每間學校都適用,且即使就讀的學校適用,如果還是不願花心思在讀書上,仍會不斷面臨被雙二一退學的危機。
 
休學作為一種步調調整方式

知道大學生為什麼會想休學後,下一個問題便是:「因為這些原因休學,或有其他理由休學是不是件壞事呢?」這個問題背後的想法,可能是休學之後會無所事事浪費時間,或者因為休學無法準時畢業,會讓履歷「不好看」。對此,查老師表示,他認為休學不是件壞事,甚至也建議過一些他認為有需要的人考慮休學:「我覺得休學就是一種方式,只要規劃清楚了,休學不是什麼壞事,它可以是一種調整步伐,或是說重新思考人生方向的各種可能性。」舉例來說,查老師曾經建議一位身心狀況不佳的同學A休學,藉此從讀書的壓力中獲得喘息,重新調整自己的狀態,再回學校完成學業;若是能因此讓身心狀況穩定,比別人多花半年、一年完成學業也無妨。遺憾的是那位同學還是選擇把課修滿,最後因為身心問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休學一學期、一年,也許可以改變些什麼。
 
在這種不願意休學的狀況中,恰好回應到上述擔心休學會造成履歷有一段空白期。查老師的觀察是現代的學生相當拚,拚到四年內要處理許多如輔系、雙主修、交換學生、打工等等的事情,讓未來求職時的履歷能更豐富,因而把自己的身心與課業狀況逼到緊繃;同時也擔心履歷上有半年或一年的空白,會成為一個汙點,而不願利用休學調整自己的步伐或身心狀態。但查老師認為,人生很長,不需要為了這半年、一年的時間戰戰兢兢的:「你22歲畢業跟23歲畢業又會差怎樣?」假使未來求職真的有面試官問,就把詮釋權拿回來主動解釋,公司真的因為這樣拒絕,那就是公司不懂發掘人才罷了。
 
另外關於休學會無所事事、浪費時間的擔心,查老師認為要避免這種擔心發生,最重要的便是「好好的坐下來談清楚,好好想過再做決定比較重要。」換言之,休學是一種必要的存在,但是要使用時應該要有明確的理由和期限,因此像是「毫無目的的,只是說我念不下去,我想休學」的學生,查老師就不會建議他們考慮休學。與學生討論的過程中,他會建議學生思考,休學是否是當下最有利的選擇?有時候休學並不是唯一的路,跨領域修習外系的課也是一種方式。以休學重考為例,查老師表示他曾建議一個想休學重考表演藝術學系的同學B,先去台大、台藝大旁聽或者實際修他們的課,看看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科系。如果是,就休學重考;不然就先把目前的學位念完。後來這位同學選擇先把目前的學位念完。因此查老師雖然認為休學不是壞事,但也不是遇到每位有休學想法的學生,都會叫他們休學,而是認真坐下來與他們討論、分析利弊得失之後,再交由學生做決定。
 
說到底,會希望學生思考休學或其他替代方案並執行,是因為查老師認為:相較於不接受犯錯、犯錯就要付出相應的損失或接受懲罰的社會,學校是一個容許學生犯錯並學習補救的場域。在這個階段遭遇挫折,並不是件壞事,相反的它能讓學生有機會檢視、調整自己。遭遇挫折的重點是挫折發生之後,學生要去反思:從這個挫折的經驗中得到了什麼成長?需要改變哪些事情,以避免重蹈覆轍,或能有更好的應對?
 
所以,該怎麼做?

上文呈現了查老師面對學生來與他討論休學時的應對實例;但是當家長遇到孩子提出想休學的時候,不見得具有教育專業可以客觀的給建議,甚至可能會因為覺得自己好像都不了解孩子在想什麼,而感到手足無措,這時候該怎麼做呢?
 
查老師表示雖然他沒有小孩,所以只能透過想像去推測。但他認為會有「不知道該怎麼做」的問題出現,根源在於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而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大概是因為親子間關係不佳、溝通不足的關係:「溝通的管道是暢通的情況之下,家長絕對不會不曉得你的小孩子目前的情況。不見得只有成績,是他整個身心表現,各方面其實做家長的應該是最清楚的。家長最清楚的情況之下,其實還不是孩子跟你講什麼,而是在家長問說:『你最近這樣子,有沒有什麼想法?』時,應該就會有一個共識了」。
 
若家長想要嘗試改變親子間溝通不足的狀況,查老師認為:首先在心態上家長「不要覺得休學是壞事,休學可以是一種手段,可以是一種方式,但是在使用的時候要好好評估。」如此才有與孩子開啟對話的可能。若在一開始就表現出負面的態度,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讓溝通越來越難進行。
 
接著再進一步開啟對話時,查老師認為,雖然孩子因為年紀和社會經驗的關係,可能沒有辦法考慮得很全面,需要和家長一起坐下來好好溝通;但家長也不能因為自己懂得比較多,有比較多社會經驗,就以:「事情就是這樣,我是為你好」或「我是在保護你」為理由,一味地批評、反對孩子的決定。應該是先聆聽,並採取包容的態度聽孩子說,讓孩子願意進行溝通,而不是因為知道會被批評,所以閉上嘴巴什麼都不說。這樣如此家長才有機會理解自己的小孩真正的想法,包括為什麼想要休學?休學後又有什麼規劃?這些規劃有什麼可以調整得更好的地方等等?
 
在這段溝通的過程中,家長或許會覺得孩子一定要聽聽自己的意見才行。但查老師覺得,就算當事人沒有完全聽家長的意見也無妨,只要家長與孩子談過,並且孩子認為他已經考慮清楚了,這時家長就可以適度放手,給予孩子嘗試、犯錯的空間:「讓他去闖一闖、撞一撞,一撞頭流血就回來了啊。」這時再來檢討、反思和修正即可。畢竟家長就算一直緊抓著孩子不放手,事實上也沒辦法抓一輩子。不光是休學,轉系、轉換跑道,都是同樣的道理。
 
結論——休學是一個讓人調整狀態、步調的好工具

休學並不是壞事,相反地若是使用得當,休學是一個讓人調整狀態、步調的好工具。因此當孩子提出想要休學時,或許是帶著迷茫與不確定,或許已經思考清楚了,這時家長只須做好引導的角色,接納與包容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嘗試的機會與空間就好。
 
另外當孩子明顯狀況不佳卻又不願休學時,家長或許也可以成為那個問出「要不要考慮休學」的人,陪伴自己的孩子度過眼前的難關,成為他們的支援和幫助。
同作者相關文章:
小孩說要休學怎麼辦? (第 201 期)
小孩說要休學怎麼辦? (第 201 期)
多樣性(Diversity) (第 19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201 期 It's 休time! (10-1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201期  2025年  4月 It's 休time! 201
本期主題:It's 休time!
發行日期:2025/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It\'s 休time!要休學了嗎?
休學的100種可能
小孩說要休學怎麼辦?
關於準備要休學的那些事
人生沒有定理:從《瑪格麗特戀習題》談「休學」
「原」來我曾在這裡:大專院校原住民學生休學問題面面觀
高二那兩年
故事神學家——宋泉盛(上)
Working 「Holiday 」?
挑戰未知,展開跨國志願之旅
Around 40的回顧自述
對自己越誠實的人越厲害——《藍色時期》
再次經歷上主的恩典
享受讀經的過程
TNSCM「專」程遇見你/祢(上)
復活節台語音樂劇
欣見《新使者》200 期!
邁開步伐走向前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