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誰預備聖誕節
每當街道掛上繽紛彩燈,歡欣樂曲響起,齊聲普天同慶,就知道聖誕節不遠了。在這閃爍的光彩及旋律中,多少人為了籌備聖誕節,精心佈置、彩排表演、準備愛宴,希望吸引人到教會,向人分享為了世人犧牲愛子的上帝之愛。然而,卻常在籌備過程中不時擦出火花,搞到最後,往往是教會內部大傷和氣。
從前我就一直在想,與其譁眾取寵,準備愛宴給豐衣足食的賓客,既大費周章又人仰馬翻(但我也同樣肯定,有些教會籌備聖誕節是為了傳承、凝聚或實踐信仰教導);然而,有沒有一種可能性,只要「在寒冬煮熱騰騰的食物給街友或飄洋過海的外籍移工」就好。相對豐衣足食的人們而言,我想街友及外籍移工更需要吃飽和被照顧的需求。教會不乏樂於使會友得飽足的熱心媽媽們,而這樣的好手藝若無法對外分享,真的很可惜!
籌備時的思考
時間悄悄走到下半年,教會還未開始安排聖誕節的活動。剛好,在一次社青聚會時,大家談及一些議題,並分享彼此不同的看法,原來,我們都有著相似的感同身受。因此,「羅雅教會聖誕系列活動」的方向越來越清晰、明朗,我們也著手正式的籌備會議。
有別於以往,這次不用熱鬧的方式慶祝聖誕,而是從待降節期開始的四個主日,我們分別安排了社會、性別、環境及身體四場講座,由教會中就讀相關科系或從事不同專業的社青主講,總主題訂為「 Engagement 相及.作伙」。希望透過講座形式,看見各世代、不同成長背景的人們如何形塑自身對世界、議題及信仰的觀點,並學習理解不同族群與性傾向的兄弟姊妹。
在準備過程中,大家花費許多心力思考:如何呈現讓各年齡層都能理解的內容?如何深入淺出地表達,而不淪為理論灌輸?如何在彼此差異間,對於相似的生命經驗能有共鳴?如何讓不同世代的人們看見彼此的價值,並嘗試接納?
馬利亞與我
到了聖誕節當天,張佳韻牧師以路加福音二 15 ~ 20 講道,主題為「再思耶穌降生的意義」。經文敘述牧羊人接到天使的訊息後,就把天使的話傳開來,聽見的人都很稀奇,不論是天上的天使或地上的牧羊人,都認為耶穌的誕生真是一樁好消息。那麼,耶穌的雙親當時正在做什麼呢?經文沒有更多的敘述。而牧師特別提到 19 節:「馬利亞卻把這一切事牢記在心裡,反覆思想。」在這裡,講道簡潔有力地著重於馬利亞不斷思想的態度:她記在心裡,反覆思想,從上到下,從左至右,從頭到尾,停不下來地思考。因為馬利亞想要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些什麼?
當時,我閉上眼睛、靜心感受。如果我是那位年輕的馬利亞,忽然接收到自己即將懷孕,而且懷的更是一位很特別的孩子。我的心情將如何承受?耶穌的誕生真的值得興奮嗎?如果耶穌的誕生早已被預言,我若是約瑟,做為父親,是否有權拒收上帝的禮物?若是馬利亞,做為母親,我也絕不可能願意讓我的孩子為承擔世人的罪,付上如此慘痛代價,美其名為成就上帝旨意。羅雅教會 2022 年的聖誕節,沒有任何裝飾、佈置,也沒有任何歡慶的活動。就是期待我們可以像馬利亞一樣,把心靜下來,反覆思考,自待降節到聖誕節這四週分享的議題,究竟與我們的生命有何關係?
自古以來,嬰孩的誕生都被視為禮物,但我卻時常對自己的存在感到懷疑。我曾說:我想要被生下來嗎?為什麼我會成為人類?這是我從幼稚園以來,就不停思考的問題,也希望有一天能得到答案,以脫離追尋生命意義的痛苦,但就是沒人能回應我。進到學校後,開啟了成為大人的養成之路,一路上有同儕議題、升學焦慮和對未來的茫然感,若更深入探究,其實就是無奈;要接受十分不友善的世界、與生病的地球共存、任資本主義宰制,以及與不平等的社會結構角力。我能理解社會秩序存在至今,必有其價值與意義,因此要看到世界的結構性問題,並不容易。我們太過習以為常,而固著於偏見,也害怕改變,寧願在主流意識形態中隨波逐流,以致自我逐漸消融於世界之中。
我的 2022 年
特別是 2022 年,我經歷了工作壓力、家人罹病和因照顧產生的情緒劍拔弩張,以及關於個人特質的議題探討。有自己珍視和喜愛的部分,也有對自己感到晦暗、厭惡的怨懟。每個家庭成員各自的成長歷程,編織出我們家特別的樣貌。面對親人即將流逝的生命,很多爭執與委屈就不再那麼糾結,重要的家庭情感及其意義反而在這個過程中浮現出來,幸運地是,讓家人有機會修補彼此的關係。或許,這是上主透過困難祝福我,同時也透過我去祝福或幫助有同樣困境的人。然而再多想一點,若上主必須透過苦難才能祝福祂所愛的子民,這不是一件很弔詭的事嗎?若必須透過困難才能領受祝福,我想,我會很堅決地向上主表達:我拒絕!
回顧去年所遭遇的一切,有好多掙扎、失落、冒險及必須承擔的風險。當人面對無法所承受的苦難時,越會尋求信仰幫助。雖然上主在去年的困難中施予我恩惠,但整體而言,信仰在我生命的次序卻是越來越往後退——我沒有飽滿的自信,也沒有即或不然的信仰態度,我很擔憂:將重擔交託在上主手上,若是不如預期,那該怎麼辦?我很認真地質疑:到頭來我到底相信什麼?是靠著自己努力緊抓的信仰,抑或是信仰必須符合我的期待?我沒有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落空的智慧,每天所面對都是現實的問題。我的生命次序一再被打亂,不停重組排列,重要的價值觀也是解構再建構,似乎每次努力,就會再次瓦解,付出的一切就像是握不住的沙,不斷從手裡流失,看不到任何建構的可能性或希望。
向前走,走出去
雖然過去這段日子,我對信仰感到無力,但我很肯定自己過去這一年能勇敢面對各種移山倒海的龐大壓力。我想,我這麼認真面對生命,即便不是因著宗教信仰,我也對自己窮盡所能的努力感到欣慰。我相信上主創造這世界,不該只有待在基督教才能體會到祂,當我們走出教會、團契或信仰群體,或許仍能在世界中看到上主的良善。
神學家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提及:認識上帝與認識自己。這兩種認識的密切關係,時常讓我看到創造主的奧秘與自我認識的不足,並在這互相認識的過程,看到上帝如何恩待我。我也期許未來的自己,面對生命能持續盡責,內心則充滿感恩、知足的豐盛。我知道,這世界仍有許多人身陷囹圄、難以自拔,而我所能做的則是身體力行給予需要的人支持及關懷。因此,我也認同保羅的自述:「但是,由於上帝的恩典,我才成了今天的我。」(哥林多前書十五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