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81期 神研50
字級調整:

大專世界
在老建築裡遇見信仰 ——青年文史志工的日常與看見
我初次在教會外的非政府組織之中,看見一群也有共同「信仰」的人,並非一般的宗教,而是對於土地、老屋、人、文史有著關注及熱愛的一個群體。
關鍵字:
作者/李厚諭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碩士生)
盼「老屋識讀」的理念可以傳達給更多人。

★文字事工需要支持★1.刷卡掃QR碼 2.收到簡訊後點進→回報表←填寫資料

 

關於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2012年因都市計畫而起的一場抗爭「廣場第三號用地案」,要拆除哈瑪星部分街廓的建築,改建為停車場。在許多青年與文史工作者的聲援與參與,加上新聞報導之下,高雄市政府最終決議暫緩執行。

 

抗爭之後,有一群人認為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意識就此解散,覺得稍嫌可惜,遂決定組成「打狗文史再興會社」,致力於高雄地方文史工作。於是這裡逐漸成為高雄地區文史的指標,也是文史資訊交流的場所。

 

我自己除了對文史有些微的興趣之外,也為了暫時逃離論文地獄,獲得暫時喘息的時間;還有部分原因是長期參與教會活動,體會教會圈內的封閉性,於是興起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的念頭。剛好看見「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招募志工的訊息,便決定加入他們成為志工。

 

 

關於志工的日常

 

這裡不僅是辦公室,也是一個可以隨意參觀的空間,擺設文物、書籍、商品等,而且因為是開放式空間,往往整理後數分鐘內,灰塵又會再跑回來。「環境整理」這件看似稀鬆平常的事情,卻是做志工最重要的工作。平時若是有參觀者來,志工也要視情況協助介紹這裡的環境及故事。

 

這裡是老屋的另一種呈現。在老屋改造大量走向文創的風潮之下,會社所扮演的角色是透過這棟建築本身的過去與現在,結合哈瑪星的常民生活,向大眾訴說老屋不同層面的價值。並非倡導老屋保存重要性,而是去「認識老屋」。

 

會社的志工日常可說是相當自由,除了前述的固定工作內容,若無突發事件,志工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例如:拿書架的書籍來閱讀,或是隨時提出自己的想法,並嘗試執行。像今年過年的市集結束後,包含我在內的幾位志工開始討論室內空間的改造,大家雖尚未有明確的目標,但我們先以文物清點著手,邊整理邊討論可能的方向。

 

 

異地的台日連結

 

曾參訪過此地的日本建築師渡邊義孝先生,將這裡的故事分享在日本中國地區的《中國新聞》上,並將投稿寄來台灣,剛好就由我著手翻譯。面對許久未接觸日譯中的狀況,我也花了一個下午才完成。將報刊寄來會社這個看似普通的動作,卻成為疫情之下台、日交流的記號。

 

關於信仰

 

這也是我初次在教會外的非政府組織之中,看見一群也有共同「信仰」的人,並非一般的宗教,而是對於土地、老屋、人、文史有著關注及熱愛的一個群體。

 

我所認識的信仰,除了平時的聚會、靈修外,「實踐」對我而言,也是重要的一環。或許,也因為我較不善於文字或言語,所以選擇以「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當我走進現場實際接觸之後,在會社裡的感覺就如同耶穌走入人群中一樣,我透過與來自四面八方的人交流,聽見不一樣的聲音,看見在地最真實的風景。

 

普世交流的啟發

 

過去我曾參與過數次普世交流,除了和普世同工分享彼此的信仰或教會概況外,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我多半也會分享自己家鄉的特色、議題、日常生活等。有這些經驗後,我有時會想,在這些眾多的台灣議題中,是否有的是我所感興趣、曾出現在我的生活當中,但我卻與之擦肩而過?

 

就像是在2018年時,我在「PCT XUCCJ Youth Mission」的活動中與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相遇。我漸漸想起過去曾數次走訪哈瑪星的經歷,對此地的第一印象是上了一座紅橋,往下俯瞰即是數股的鐵軌與火車。這也成為我對哈瑪星產生好奇的開端,這個做為日治時期高雄現代化起點的街廓,在過去所發生的點點滴滴,讓我想去探索其被體制掩蓋住的歷史脈絡。

 

走進現場與人交流,看見最真實的風景。

 

故事繼續下去

 

雖然街廓暫緩被拆除,但這個都市計畫並未就此取消。在近年文史保存意識抬頭之下,短期內哈瑪星部分街廓的建築或許不會有被拆除的風險,但長期來看,若意識並未延續下去,可能大家日後僅能透過照片來回憶。在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創立將近10週年之際,期盼在下一個10年,會社可以持續將「老屋識讀」的理念傳遞給更多人,我也期許自己在有限的時間裡,能默默地繼續在現場耕耘。

 

延伸追蹤: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一點也不寂寞的寂寞鐵道呀! (第 197 期)
台海論破!——《阿共打來怎麼辦》微導讀 (第 188 期)
回應182期〈划向水深之處──鼓山教會於哈瑪星的深情百百款〉一文 (第 183 期)
在老建築裡遇見信仰 ——青年文史志工的日常與看見 (第 181 期)
MEJI 12參加心得 (第 16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81 期 神研50 (70-7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81期  2021年  12月 神研50 181
本期主題:神研50
發行日期:2021/1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遍地開花的神研精神
神研班的精神
在神研班讀聖經
停,不停
疫情時代深夜神研podcast!
從「綑綁」到「釋放」,從「邊邊」到「總召」
聲子:一個未曾出現在計畫中的計畫
長假
潛行
瘟疫中的神研班
Thiàⁿ-sioh Lán Tâi-oân 疼惜咱台灣
做夥來讀現代台語譯本聖經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1)
《極地戰嚎5》中的信仰反思
追憶穆錫恩
「路易斯文學與神學」的17堂課
我存在、我質疑、然後我相信
在老建築裡遇見信仰 ——青年文史志工的日常與看見
溫室中的乾旱
微光齊發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