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76期 厭世青年啟示錄
字級調整:

好書櫥窗
重建共善:現代社群關係的再想像
在共同面對的社會問題上,宗教人與社會運動者如何在重建共識中,進一步在社會中壁壘分明的「同溫層」之間,搭起對話的橋樑。
關鍵字:重建共善  布魯格曼  社會學  聖經學  基督教  同溫層 
作者/張瑋哲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道學碩士三年級學生)
前言

《重建共善》為布魯格曼父子合寫的著作;父親為聖經學者,兒子為社會學者,這兩位身處不同學門傳統的父子,他們是如何思考美國現在的社會問題。本書提供的中心議題,是以基督教傳統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該如何重新思考聖經的觀點;書中提到,特別美國的基督徒習慣在深厚的道德傳統下生活,但是面對當今複雜的挑戰,道德傳統展現的回應卻明顯不能回應時代的難題。為了尋求共同的對話基礎,Jonathan Haidt的六大道德基礎:關懷與傷害、公平與詐欺、自由與壓制、忠誠與叛逆、權威與顛覆、神聖莊嚴與墮落降格,就成了社會學與聖經學對話聚焦的中心;兩位作者期待透過六個焦點,讓社會學與聖經學重新進入當代美國的社會處境。
 
跨出同溫層

這本書特別之處在於,布魯格曼父子嘗試跨出各自的同溫層(社會學界、聖經學界),重新思考各自的訓練,如何提供基督教信仰群體思想的資源,特別在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社會學與聖經研究何時能提供彼此建言?何時又需要維持他們自身的視角?對信仰群體而言,兩者的觀點皆能帶出新意。即便本書訴求的是美國的基督徒群體,但放在當代台灣的基督徒中,也依然具備討論價值。
 
習慣於活在「同溫層」的現代社群,透過社群媒體的組織與建構,讓「同溫層」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然而,同溫層卻造成各別的社群越來越孤立,雖然建立堅固的認同基礎,卻在公共的事務上失去理性對話的空間。在布魯格曼父子生活的美國社會如此,台灣的社會在教會面對公共議題上,亦有各個「同溫層」難以對話的窘境。
 
特別是社會學與聖經學,兩者在近百年的發展之下,建構出各自專業的壁壘,術語上面就顯示雙方的差異。只是,布魯格曼父子回到最基礎的敘事中,不論是對美國社會現狀的描述,階級的分析批判,經濟的分析批判,還是對政治上產生的問題。社會學不只描述現象,並提供深入分析公共問題的架構;聖經學不只停留在古代人類面對其困境的信仰回應,更重要的是,將古代以色列人面對困境的信仰回應,進一步透過當代信仰者的回應,帶進現代社會當中。信仰核心的「上帝」,是他們思想回應的方式。
 
在對話中尋求共識

誠如布魯格曼父子面對這兩學門中最大的差異「啟蒙理性」(社會學強調人性中的啟蒙理性對建構社會的影響,聖經學中強調上帝對信仰群體的呼召理性與帶來解放的上帝),似乎是背道而馳的觀念。這本對話式的小書,對基督教信仰者而言,信仰者得以透過「社會學」這種不同的分析思考方式,重新檢視信仰的個體與社會結構的互動關係。這過程對於習於宗教語言的人來說,於實踐之初或許有陌生感,但是透過社會學對於當下處境的檢視,信仰者會更深入認識信仰實踐的社會面向。另一方面,「聖經學」對信仰實踐者而言,並非只有單純信仰意識形態的灌輸,更多的是透過對古典世界人性的釐清,讓我們重新看待當下的社會。「社會學」與「聖經學」有機會攜手合作,更能對當下社會處境,提出更深入的批判與建言。
 
即便面對當代社群的「同溫層」現象有所批判,《重建共善》倒是提供讀者一條對話的實踐方式。就是在對話中不斷回到「共識」,特別在共同面對的社會問題上,宗教人與社會運動者如何在重建共識中,進一步在社會中壁壘分明的「同溫層」之間,搭起對話的橋樑。
同作者相關文章:
後疫情的宣教與牧養 (第 189 期)
重建共善:現代社群關係的再想像 (第 176 期)
屋簷下的交會: 從互為主體的社會關顧再思教會靈性關顧 (第 172 期)
「幸福」抉擇 (第 169 期)
我們團契是為了受差遣:TKC七十才開始 (第 168 期)
在起頭… (第 167 期)
新酒裝在舊皮袋?「挑戰」或是「道成肉身」 (第 166 期)
出去走走,來自「他者」的邀請 (第 16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76 期 厭世青年啟示錄 (60-6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6期  2021年  2月 厭世青年啟示錄 176
本期主題:厭世青年啟示錄
發行日期:2021/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讓改變發生
我們乘著什麼來?乘著什麼而去?
離開教會之後
盼望不會消失!
陪伴年輕人探索呼召的港口
斜槓,讓萬事互相效力
拾起遺落在都市叢林的羽冠與彩衣
柔軟
榛果裡的聖誕樹
厭世精神
一半,一半
尋找呼召的探險之旅
疫情期間的線上牧養
籃瑪烈姑娘
淺談台灣原住民神學
重建共善:現代社群關係的再想像
雲上太陽
《海德堡要理問答》上網
Malas bunun tu sinpabazbaz對話
做時代ê創史者
以陪伴的愛,孕育福音的種子
Make the travel to be「 The travel 」
厭世是一種誠實
彼此陪伴,分享祝福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