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耶穌千層派」的圖,我要提醒所有跟隨耶穌的門徒,不要因為教派不同、神學立場不同、聖經詮釋不同,就將耶穌「分屍」。盼望我們都願意用更謙卑的態度看見、認識不同教派所詮釋的上帝,並在彼此分享和學習的過程中,經歷「要團結,有一致的想法,有共同的目標」的信仰。
靈命長不大(哥林多前書3章1~5節)
養育嬰孩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著他們不斷成長、茁壯。因為兄嫂在台中工作的關係,18年前我姪子出生後,他就留在台北讓我母親撫養約十個月。當時,我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姪子,令我吃驚的是,他就如〈搖子歌〉的歌詞所說「一暝大一
吋」在長大。
事實上,基督徒的靈命若是一直停留在初信者階段,牧者真的會非常擔憂,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3章1~3節所看見哥林多教會信徒的情況。我知道有些基督徒以為洗禮後就穩妥拿到天國的護照,因此,他們不在乎每天的生活是否有和上帝持續建立關係(靈修),是否有穩定的教會和團契生活,是否積極參與靈性栽培課程。如果我們是上述基督徒,坦白說,我只能稱這類的信徒作「宗教徒」而不是「基督徒」,因為「宗教徒」只在意外在的儀式是否做得周全,而「基督徒」關注自己的生命有沒有愈來愈像基督。
有些信徒常說:「我的個性就是這樣,改不了啦!」言下之意是「耶穌不能改變我的生命!」聽到這句話會讓人感到洩氣。試想,基督徒到底在信什麼?我們又期待非基督徒來相信什麼?馬可福音9章23節耶穌說:「是的,你若能!有信心的人,甚麼事都能。」相信上帝的基督徒,都要相信在基督裡,我們生命中的不可能和不完美,都能被上帝修復與改變!信仰是一條不斷向前行的道路,我們必須定期檢驗自己的屬靈狀態:如果我們能常與葡萄樹連結,屬靈生命自然會結實纍纍;若我們不願像栽在溪水旁的樹,遲早會變得枯乾,最後被耶穌丟到園子外面,那時我們就要哀哭切齒了。
恩賜的功用(哥林多前書12章4~27節)
恩賜的英文是gift(禮物),意即不是自己與生俱來的能力或透過學習得到的才華,而是聖靈按著自己的心意賞賜給每個人的特殊能力。恩賜的目的是為要使人得到益處,而不是為了誇口、炫耀。因此,擁有屬靈恩賜的人,必須用謙卑的態度參與教會的服事。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章提到,每位基督徒都是建造基督身體(教會)重要的肢體,沒有任何人可以自抬身價或是輕看他人。上帝隨自己的意思將肢體分別安置在身體上,是為了使肢體彼此照顧:如果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如果一個肢體得光榮,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在牧會的過程中,最令我感到難過的事,是同工們在服事中因為意見不合而彼此攻擊,甚至最後選擇離開教會。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學歷、社會經驗和做事方法,但不能以這些來判斷和決定教會的事工;反而要透過同工之間的討論和分享,在禱告中尋求共同異象,從聖靈領受合而為一的心,我們才會知道如何服事基督,並成全教會事工。
當然,我們也不要輕看自己在教會中的角色,誠如保羅所說:「身體不是只有一個肢體,而是由許多肢體構成的。」(林前12:14)常聽到教會兄姊聲稱自己沒有什麼特別的恩賜,因此無法參與教會的服事。或許有人對服事的觀念仍停留在必須擁有哪些專長或擔任哪個職位,事實上,每位信徒在教會中都是服事者,與專長和職位並無太大的關係。只要我們願意被主使用,即使是至微小的服事,主耶穌也會稱我們為「良善又忠心」的僕人。我們毋須羨慕別人擁有什麼恩賜,也不要勉強自己非得要參與不熟練的服事不可。當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的恩賜並妥善使用之後,這些恩賜才能在教會中造就肢體,榮耀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