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 | 文章名稱 | 作者 | 頁數 |
|
 | 編者的話 | 在起頭…
| 作者 / 張瑋哲 | 1-1 |
|
 | 本期主題 | 上帝是否創造了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從多元性別觀點看創造的敘事 「一個人不是生為女人,而是變成女人。」—法國女性主義者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 作者 / 鄭世璋 | 4-9 |
|
 | 本期主題 | 導讀:三大宗教的「創世觀」
| 作者 / 王博賢 | 10-11 |
|
 | 本期主題 | 古代猶太教觀點看「創造」:《塔木德》與《創世記註釋書》舉例
| 作者 / 曾宗盛 | 12-18 |
|
 | 本期主題 | 伊斯蘭教的《創世記》論 當今西方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激烈衝突,導致無論是三教的信眾,或是其他非一神教的信眾,幾乎遺忘了猶、基、伊三教的同源關係,以及共有的創世故事與先知傳承,而後代對此一共同傳承的不同詮釋,甚至導致三教相互對立的神學與政治立場,從而隱沒了一神教原本多元包容的神聖訊息。 | 作者 / 蔡源林 | 19-23 |
|
 | 本期主題 | 印度教的梵(Brahman)與宇宙生滅循環 印度教徒視宇宙論為重要的學習課題,作爲瞭解梵與宇宙運行的真理,同時也是為了實踐人生四大價值,讓生活過的更美滿。 | 作者 / 吳承庭 | 24-29 |
|
 | 本期主題 | 「愴」世記 本文為小說創作,建議配合文中轉載音樂服用,以期達到最佳視聽效果。 | 作者 / 竹白 | 30-40 |
|
 | 寫寫畫畫 | 找到線頭啦!
| 作者 / 思岐 | 41-41 |
|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Camino de Santiago 我出去冷靜一下 踏上朝聖之路者,不再只是信徒,而是帶著自己的故事踏上這條路 | 作者 / 陳麗華 | 46-48 |
|
 | 特稿 | 《牧者》紀錄片訪談
| 採訪 / 目珠受訪者 / 周怡珍 | 49-53 |
|
 | 母語葡萄園 | O-ló上帝
| 作者 / Robert J. Smithdas翻譯 / 林俊育 Lîm Chùn-io̍k | 54-54 |
|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貞文的詩篇與人生 這樣溫暖又銳利的眼光在她生命的最後,仍然透露在這篇臉書上最後的貼文,「很感謝上帝,置身於充滿愛的團體。有許多人關心,分擔。學著放手,學著不為人過度擔憂。上帝是生命主宰。」 | 作者 / 余心玫 | 56-59 |
|
 | 信仰.生活 | 每日的省思
| 作者 / 黃芯芯 | 60-61 |
|
 | 信仰.生活 | 有沒有一種可能
| 作者 / 楊忠霖 | 62-64 |
|
 | 好書櫥窗 | 約伯記的精華(下) 對苦難與邪惡存在的探索,約伯記表面上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因為信仰本身不完全是理性或知識的追尋,況且人類有限的智慧也永遠無法解答上帝創造世界的奧秘。 | 作者 / 張仁和 | 65-68 |
|
 | 好書櫥窗 | 神研班書籍介紹
| 作者 / 長青團契同工群 | 69-73 |
|
 | 大專世界 | ひろこ的參與心得
| 作者 / 陳詣涵 | 74-75 |
|
 | 家書 | 傳愛無礙
| 作者 / 張巧怡 | 76-76 |
|